首页 手机网
入驻财经号 登录 客服 |
首页> 财经> 正文

《当代金融家》| 甘为民: 新时代下平安养老保险公司的探索

财经号APP
当代金融家当代金融家 2018-12-25 03:15:17 4057
分享到:

原标题:《当代金融家》| 甘为民: 新时代下平安养老保险公司的探索

▲ 甘为民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经理

导读

未来居家、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模式将成为主流。养老保险公司可打造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探索将养老服务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多元化产品模式,融合养老、医药、保险、医疗等健康管理服务,赋予平台更多社会价值。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凭借自身的核心专业能力和销售服务能力,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应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破冰,我国养老“三支柱”模式已基本成型。接下来,进一步完善养老金体系、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改善养老服务、丰富养老保险层次、完善市场环境和机制,形成良性、健全的养老新模式,是今后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重要方向。

新时代养老保障改革的内容涵义

1991年,国务院提出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1997年,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台;2000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2004年,企业年金政策出台;2015年,职业年金政策出台;2018年,个人税收递延养老保险政策出台。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架构基本成型。

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增速放缓、老龄化压力日益增大,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管理运营效率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制度性养老储备总量不足。截至2017年底,我国制度性养老金储备总量约为9.17万亿,仅相当于国家年度GDP的11.09%,其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积累规模为1.29万亿,仅占当年GDP总量的1.56%;同一时期,美国制度性养老金储备相当于美国年度GDP的144%,其第二支柱养老金规模约合17万亿人民币,占当年美国GDP总量的87%。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我国新建立企业年金计划较少,企业年金累积资产增速持续下降,从2011年的35.6%下降到2017年的16.3%。

二是制度覆盖不全面。特别是第二支柱,其覆盖面完全不足以充分发挥制度性保障的作用。截至2017年底,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在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占比不到10%,参与人数仅占全国城镇职工人数的3%左右,大部分职工的养老保障仍依赖于基本养老金和自我保障。相较之下,美国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参与率和雇员参与率都已超过50%。

三是“三支柱”结构不均衡。美国第一、第二、第三支柱占比分别为7.8%、59.5%、32.6%;相较之下,我国第一支柱占比85%,第二支柱占比15%,第三支柱尚在起步,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新时代养老保障改革的“破题”之路

随着我国养老需求日益凸显,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明确养老保险“三支柱”整体布局。

在积极发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保基本”的基础上,第二支柱着力提高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的替代率,第三支柱着眼于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养老生活的追求。具体来说,在国家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设计上,应当更多关注资源投入效率,充分考虑财政和税优政策的杠杆作用,通过财税资源投入,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和个人养老储备,改变以往财政兜底、保基础发放的做法。

二是增加制度灵活性,加快推动企业年金投资范围扩面。

通过降低企业年金准入门槛、引入自动加入机制、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等一系列措施,提升企业与职工加入的原动力。同时,可以考虑将基本养老制度中的个人账户基金转由企业年金制度承接,有利于将已积累的个人养老基本储备配置到更具有运营效率的制度中。

三是加快推动发展潜力巨大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市场。

建立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一是可以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形成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责任共担机制,为灵活就业及无工作者参与更高水平养老金计划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养老金待遇水平,满足人们更加美好的老年生活需要;三是可以推动民众理念从储蓄养老向投资养老转变,激励国民形成长期养老规划;四是可以发挥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优势,改善资本市场结构,减少市场投机和剧烈波动,发挥金融的资产配置功能,促进创业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当前养老金改革“解题”重点

一是设计产品可借鉴国际经验,但更要重视中国国情,抓住社会痛点,进行本土化修正。

二是充分重视养老金融投资教育。

加强民众的养老金融基础知识、养老金融风险意识教育,促进正确并客观理解收益、风险和保障水平的内在含义和相互关系,提升民众的养老金融素养、唤醒民众对养老规划提早进行投资管理布局。

三是重视养老金品牌建设。

管理人的品牌形象对养老投资行为存在影响。个人养老金产品的管理人应积极参与养老金体系建设,将自身锻造成为养老金事业的重要参与者。

四是建立养老金“三支柱”对接机制。

其一,建议针对民众个人建立统一养老金账户,在统一养老金账户下设子账户,对每一类养老金,如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账户,分别记录该类养老金的缴费、投资收益、待遇支付。其二,由于养老金“三支柱”存在功能重叠和市场竞争,国际市场上,一些国家用打通“三支柱”资金流动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这一冲突。建议我国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参保人员或离职人员将第一支柱或第二支柱的个人账户直接转移至第二支柱或第三支柱,实现市场化投资管理,以有效提升参与率。其三,由于我国第二支柱的参与必须依托于单位,当参与者在不同单位流动时,会出现因一些单位没有建立职业养老金而使得第二支柱养老金无法转移的问题;而第三支柱采取的是账户制,即可以随个人工作流动进行转移。建议借鉴国际相关做法,实现第二、第三支柱个人账户的灵活转换,如第三支柱可充当归集账户的角色,承接第二支柱的转移资金等,以提高养老金制度的灵活性,促进协同发展。

市场化投资和专业运营管理是重要内容

截至2017年底,我国市场化投资运作的养老保障资金在4万亿元左右。其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为2.2万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方面,北京、安徽等9个省(区、市)签署了4300亿元委托投资合同,2731.5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企业年金方面,有8万多户企业为2300多万职工建立了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基金规模超过1.3万亿元。职业年金还未正式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但人社部2016年印发的《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已有制度规范。截至目前,新疆、山东和中央直属机关已率先完成职业年金法人受托机构招标工作,迈出了市场化运作的第一步。

经过多年市场化运作,养老保障资金投资取得了不错的业绩,2007年以来投资收益率普遍超过CPI涨幅,如企业年金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达7.34%,全国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达8.44%,有效促进了养老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不过,目前我国养老保障资金仍大多投资于境内市场,境内资产占比超过90%,境外资产占比不足7%;且管理的境内资产大多是固定收益产品,权益类资产占比相对较小。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今后养老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压力会越来越大。

为加速我国养老储备资金积累、尽快提升养老储备资金规模,一是建议扩大市场化投资管理规模,推动更多省(区、市)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合同,并加快资金归集与到账运作;二是建议扩大养老保障资金投资范围,优化现有资产配置,建立多元化、全球化投资策略;三是建议鼓励养老保障资金进行长期投资,减缓投资波动风险,提升长期投资业绩。

平安样本:新时代商业养老探索

平安养老保险将自身定位为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的重要一员,未来将在以下方面持续努力,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助力养老保险体制改革。

一是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作为养老保险公司,应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养老需求,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养老保险“三支柱”特点自主创新,针对性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险产品。

二是优化养老保险系统和服务。优异的系统平台和服务是不断提升养老保险工作品质和效率的基础。随着人们对养老保险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对养老保险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要。养老保险公司应不断探索通过新科技提升养老保险工作品质、效率和社会价值的可能性与实用性,如平安养老将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区块链、人工智能、云科技等前沿技术融入养老保险公司的各项服务,不断提升养老保险系统的信息化水平与客户的互动体验。

三是坚持稳健投资理念,提升投资能力。养老保险公司应坚持“持续、稳健”的投资理念,不断提升专业人员配备,强化资产管理研究,建设完善的产品体系,建立谨慎周密的投资决策流程,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综合资产运用能力,提供长期可靠的业绩保障。

四是发挥风险控制优势,强化风险研究及控制。养老资金关乎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对其投资管理更要格外重视控制风险,必须不断提升对资金投资全流程的风险控制能力,结合自我监督、监管机构监督和第三方监督,实行全方位的监督保障

五是积极参与并推动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等新型业态。未来,居家、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模式将成为主流,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发展将更加紧密。养老保险公司可打造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探索将养老服务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多元化产品模式,融合养老、医药、保险、医疗等健康管理服务,赋予平台更多社会价值。

原创声明:本号所刊登署名文章,如非特别说明,皆为原创或作者授权发表。

转载务请注明出处:转自微信公众号 “当代金融家(bankershr)”。

责任编辑:

展开全文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

0条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中金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查看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X
    确认
    取消

    热门视频换一批

    温馨提示

    由于您的浏览器非微信客户端浏览器,无法继续支付,如需支付,请于微信中打开链接付款。(点击复制--打开微信--选择”自己“或”文件传输助手“--粘贴链接--打开后付款)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中金在线>底部菜单”名博看市“,搜索您要的作者名称或文章名称。给您带来的不便尽请谅解!感谢您的支持!

    复制链接

    鲜花打赏 X

    可用金币:0

    总支付金额:0

    您还需要支付0
    我已阅读《增值服务协议》
    确认打赏

    1鲜花=0.1元人民币=1金币    打赏无悔,概不退款

    举报文章问题 X
    参考地址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确定

    温馨提示

    前往财经号APP听深入解析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