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联科技存货高企、依赖代工 3.4亿分红缺钱不?
独立 稀缺 穿透
强链补链、打铁还需基本功硬
作者:于照野
编辑:陈默 李翔
风品:蓝湛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干掉华强北,配件界“小米”要上市了!
6月2日,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联科技”)的创业板 IPO 申请获受理,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为华泰联合证券。
谁能想到,数据线之类的配件小玩意,也能做出30亿量级营收,规模成色着实亮眼。
然深入审视,盈利成色、供应链受困、代工痛点、质量隐患、研发弱势、套现分红、白热竞争……内外种种痛点下,这个3C独角兽真实价值成色咋样?IPO多少胜算呢?
01
增收不增利 供应商依赖
LAOCAI
公开资料显示,绿联科技成立于2012年,公司主营业务为3C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
正如提起安克创新就会想到充电头,提起绿联往往第一反应是数据线。
没错,传输类产品是妥妥营收主力。2019年至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营收7.36亿元、10.05亿元和12.35亿元,占当期总营收比重的36.05%、36.79%和35.93%。音视频类产品、充电类产品紧随其后,三者合计占比超八成。
报告期内,绿联科技整体营收20.45亿元、27.38亿元和34.46亿元,营收平均增速达29.8%;但净利为2.27亿元、3.06亿元和3.05亿元。尤其2021年,尽显增收不增利,收入质量咋样呢?
毛利率更是波动较大,分别为49.67%、38.01%和37.15%,短短两年降超12个百分点。
绿联科技表示,下滑与新收入准则将国内、国际直邮运费以及仓库配送费用等加入进成本核算有很大关系,但也与采购成本等涨幅远高于产品售价涨幅有关。
成本重担有多大?
成品采购方面,2021年传输类成品、音视频类成品和充电类成品采购单价涨幅分别达到7.32%、15.77%和21.09%,整个报告期内仅传输类成品单价略有下降。
原材料采购方面,占比较大的芯片、公头和线材产品在2021年单价涨幅分别达到18.29%、36%和58.25%。
除了行业上涨环境,自身短板也不可不察。
报告期内,绿联科技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金额占当期采购总额比重分别为46.47%、39.6%和35.55%,有可喜下降趋势,然占比依然不低,议价能力多少值得考量。
2019-2021年,公司外协生产金额占比分别为75.78%、76.10%和75.62%,非常依赖上游供应商。
当然,绿联没有坐以待毙。最近三年一直试图自建工厂、提升产能。遗憾的是,3C产品迭代周期快,自有产能占比改善不大,强链补链并非易事。而随着3C原材成本上涨,主打性价比的绿联承压明显,可操作的价格调控区间有多少。
02
存货高企、研发投入弱势
代工为主 专利含金量之思
LAOCAI
不算苛求,放眼消费电子业,门槛不高、且强迭代,存在大量替代品。
聚焦绿联,可谓前狼后虎、白刃竞争,除了品胜、罗马仕、安科创新,华为、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也陆续官宣入局,品牌效应、用户综合粘性更强。
2019年,绿联在国内市场的线上收入8.63亿元。据Wind数据,彼时我国3C数码配件的整体线上销售额406.89亿元,估算绿联线上市占率约2.1%。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随着消费电子业竞争加剧、技术更新和产品迭代速度加快。要想维护市场地位、获得高溢价,企业需保持研发资源持续投入,用特色核心竞争力,突围低价内卷、提升盈利能力。
招股书表示:“通过自主研发的创新方式,在科技消费电子领域的工业设计、硬件设计、软件研发、工艺制造等方面掌握多项核心技术。”
报告期内,绿联研发费分别为6488.53万元、9512.70万元和1.57亿元,占营收比3.17%、3.47%和4.54%。
横向看,其研发费用率要低于行业均值(安克创新、公牛集团、海能实业),分别为5.59%、5.27%和5.06%,绿联处于弱势。
对此,绿联科技解释称,主要是公司报告期内收入增速较快所致。
发展阶段,确实是个考量,可从研发团队比较,绿联科技2503名员工中仅565名为研发人员,而安克创新总员工数较少,2019年就有822名研发人员,占比超53%。
细分专利成果,绿联科技共有693项专利信息,其中516为外观专利,发明专利仅有30项。含金量是否够足呢?
更深入看,绿联产品生产以外协生产为主,自主生产为辅。外协产品采购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分别为74.91%、56.02%和58.22%。
换句话说,绿联产品生产模式以代工为主。
当然,招股书表达了提高自主产能的愿望,但亦坦言:“公司当前自主研发、设计和销售的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生产周期等一定程度上仍受限于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工艺、制造成本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
如此看,绿联科技烦恼事并不少。研发创新力、产业链把控力如不提升,又有多少发展后劲、稳健力呢?
看看存货风险,或有更深体会。报告期内,绿联科技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4.06亿元、5.43亿元、7.26亿元,几乎达到流动资产的一半,变现能力有所下降。
除了让现金流承压,存货跌价损失也逐年增长。2021年达到3227.24万元,同比增长195%。
03
给平台打工?烧钱换规模
发展利器隐忧
LAOCAI
当然,上述问题产生与解决都非一蹴而就。
早期,绿联亿国外客户代工起家,之后放弃代工、转而面向消费者,搭上线上渠道东风,绿联科技业绩爆发式增长。
2014年,绿联通过亚马逊加入出海阵列,毛利率大升,2019年境外毛利率高达67.74%。
2021年,绿联境内毛利率31.4%,境外毛利率44.01%。
简言之,“线上”与“出海”两个发展利器,帮助绿联实现质的飞跃。
不过,事物往往有两面性,如今的问题瓶颈或也基于此。
招股书,近三年线上销售的占比分别为74.84%、72.83%和68.66%,呈逐年递减态势。
另一厢,支付的平台服务费和推广费持续高企,甚至高于净利:分别为1.28亿元、1.91亿元和2.34亿元,占线上B2C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85%、10.12%和11.01%。
以2021年为例,2.34亿元的平台服务费占销售费比40.09%;推广费2.08亿元,占比35.64%。两项占比合计75.73%。而2019年,上述两项开支分别为1.28亿元和1.42亿元,占比合计44.13%,依赖之态、增速之快肉眼可见。
报告期内,绿联科技平台服务费和推广费累计支出10.81亿元,超过期内8.38亿元的净利润,更远超研发费投入。
不禁疑问,绿联是否在兢兢业业地帮平台打工?流量依赖之余是否也遭遇反吞?烧钱换规模能持续多久?
“若线上电商平台收取的平台服务费等费用标准发生大幅上涨,将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招股书表示。
再看境外收入: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3.49%、47.38%和 46.09%,美国市场为重要的境外收入市场之一。
考量在于:近年中美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若美国对相关消费电子产品进一步实施进口限制措施,则可能损害绿联科技海外利益,境外销售前景有多乐观?
另一厢,海外运费不低,导致物流成本攀升。
报告期内,绿联物流成本分别为3.07亿元、3.95亿元和4.37亿元。其中2021年仅物流一项成本,就占到全年营收的12.68%。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绿联业务模式存在隐形成长瓶颈,流量红利消逝,线上运营成本高企,加之数码配件本就溢价力偏弱、海外运费及营商环境的波动性,企业发展后劲、成长性不容乐观。
04
品控质疑 走得快更要走得稳
LAOCAI
痛定思痛,是该做出改变了。
营销渠道只是面子,产品品质才是里子。
审视产品表现,或有更多急迫感。浏览销售主阵地电商平台,在淘宝、京东评论区中,“莫名其妙断电,体验极差,不推荐购买”、“充电慢的一批”、“充电发烫”等吐槽声不一而足。
黑猫投诉平台,搜索“UGREEN绿联”,虚假宣传、产品缺陷、服务售后等也是焦点。
2022年4月19日,匿名用户发起投诉:“本人于2月19日在拼多多绿联官方旗舰店购买一个充电头,4月19日,晚上11时41分左右准备给手机充电,我在进插座的一瞬间发生了起火一声响之后全屋断电,整一栋楼断电,后来我请电工师傅来看,发现电路跟插座并没有问题,应该是那个充电器问题,本人于今早咨询过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机构说充电头已经融化无法检测,绿联官方客服一直叫我送回去检测,给他们自己工程师检测,有作用吗?”
无独有偶,2021年9月9日,用户韩韩韩啸发起投诉:“绿联数据线,数据线炸裂,给手机充电发热,客服不退换,不退款。”
(上述投诉均经过平台审核)
对此,绿联科技曾对媒体表示:“公司经过核实并确认,消费者投诉的此款产品不存在安全隐患,产品的阻燃性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该款产品通过国家CCC认证,符合GB4943.1-2011等要求。
客观而言,C端用户千人千面,尤其规模走量的3c电子产品,完全满意也不现实。但一个不争事实是,口碑质量是行业生存法则。身处白刃竞争,一味粗放无疑一场危险游戏,时时精进、品控第一总没有错。尤其面对安全隐患,及时查漏补缺,排除隐患是关键。
要知道,三星手机Note7的“爆炸门”事件,直接将三星的中国市场推向滑铁卢。面对前车之鉴,没有多少侥幸任性。质量远比规模重要,如何重塑质量经、信任经,亦是一道长久考题。
05
3.4亿现金分红
4.5亿补流动性
差钱不?
LAOCAI
这对成长期、且身处激烈竞争的企业而言,不是一个轻松话题。谁都想坐牢根基、长期主义示人,然在现实的短利短益、内外压迫面前,往往会决策迷失。
如何保持定力、隐忍,考验管理层大智慧。
绿联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两位创始人,张清森为第一大股东,陈俊灵为第二大股东。高级售服主管张碧娟为张清森妹妹,仓储经理李庆珍为张碧娟配偶,外贸运营主管曾秋洋为绿联监事雷淑斌配偶。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企业发展早期,家族管理有利运营稳定性、决策高效性。而成长到一定规模后,现代企业管理就是重中之重。家族企业治理透明性、决策先进性、开放性,团队人才培养及提升空间等,常是舆论关注点。
值得注意的是,递表前夕,绿联科技2021年两度引入外部资本,其中高瓴资本连投两轮,共出手5.5亿元。
玩味的是,招股书显示,2021年绿联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的金额仅3.14亿元。且报告期内,绿联科技共实行6次现金分红,总金额达3.4亿元。
而聚焦此次IPO,绿联拟募资15.04亿元:其中5.5 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1.1 亿元用于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3.92 亿元用于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4.5 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一边分红,一边募资补流动性,绿联科技到底缺不缺钱?募资严谨性咋样?有无圈钱质疑?
06
深思考与微创新
重温坚守VS崭新答卷
LAOCAI
可以肯定的是,上市是为企业做大做强,是为投资者共赢。聚光灯下,容不得太多任性侥幸。
总体看,往期绿联科技能一路成长、营收高增,有一定天时地利。
不可否认,消费电子是一片增量市场。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消费电子产品销售额1.9万亿元,预计2025年达2.9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9.3%,3C配件产业亦蓬勃发展。
聚焦绿联科技,2014年通过苹果官方的MFi认证,成为苹果数据线等配件的平替品牌,逐渐被消费者熟悉。
手机厂商亦加了一把火。2020年起因环保因素,苹果等选择不再附赠充电头,由此带来消费需求增加,绿联科技充电类产品增长迅猛。
比官方产品便宜,比山寨杂牌产品靠谱,成为绿联科技的市场竞争优势。
不过,这不代表企业可以一劳永逸。行业分析师林永认为,配件市场的产品迭代周期非常短,需时刻关注主流手机厂商的动向,来预测下一个爆款诞生。
应该说,绿联的腾飞,除了电商、海外市场的外部助力,自身对行业的深思考、微创新也是关键。
创业之初,创始人张清森便身体力行做起客服,从一线洞察发掘顾客需求。
以高清电视的数据线为例,当时货品大多以1.8米,即6英尺的出口用数据线为主,并不符合国内用户多元需求。为此,绿联做出0.5米,1米,1.5米,2米,3米,5米等长度,一炮而红。
推出排插产品时,张清森发现公牛插座设计对智能手机用户不友好,且外形没充分考虑审美需求。由此绿联创新性地加上了USB接口,成为行业重要借鉴。
创新无限、成长无限。用户体验是第一,小配件也能靠认真靠创新,做出大生意。凭此绿联成为配简界“小米”。用创始人张清森的话比喻,就是“用五星级酒店的实力去开沙县小吃”。
可见,绿联是有一定自我生长、优化能力的。
而迷雾困顿时刻,更需坚守重温这些初心。
那么,这股洞察优化活力,能否成为突破上述种种短板的新利器呢?
流量退场,质量秀肌。强链补链、打铁还需基本功硬。关键十字路口,急需张清森一份崭新答卷。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