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评述及下周预测(2-9)
前日预测沪市“下周沪市,或仍有宽幅震荡:向上关注3240-3260点得失;若向上突破,在阻力位3260-3280点区间遇阻回落概率较大;强阻力位在3280-3300点区间。向下关注3200-3240点区间得失;若向下突破,在支撑位3200-3220点区间止跌反弹概率较大;强支撑位在3180-3200点区间,但不排除跌破强支撑之可能。”
沪市本周仅3个交易日,高开探底反弹、冲高回落,放量震荡收阳。高开于3270.16点,在本博预测向下关注位3200-3240点区间,探底3220.28点止跌反弹;盘中突破本博预测强阻力位3280-3300点区间,摸高3324.43点遇阻回落,以3303.67点报收。收下影49.88点、上影20.76点,实体33.51点的锤头小阳,涨53.07点涨幅1.63%。日均成交额6230.46亿元,较上周日均成交额4768.39亿元收假阴墓碑星持续放大30.66%,呈价升量增态势,显示多空分歧较大。日均成交量4.8926亿手,较上周日均成交量3.9952亿手放大22.46%,呈价升量增态势,显示成交量相对成交额惜售明显。日均成交价1273.44元/手,较上周成交均价1193.53元/手续涨79.91元,涨幅6.69%,呈价升量增态势。主力资金日均净流出5.67亿元,较上周日均净流出77.88亿元有大幅萎缩,显示资金仍以逢高减仓为主,调仓换股迹象明显。本周沪市走势,收盘指数大体符合本博预期。
本周深市强于沪市:
深成指涨419.93点,涨幅4.13%收锤头中长阳。日均成交额9720.06亿元,较上周日均成交额7263.60亿元收倒锤头小阴持续放大33.82%,呈价升量增态势,显示多空分歧较大。日均成交量7.2715亿手,较上周日均成交量5.8157亿手放大25.03%,呈价升量增态势,显示筹码相对成交额惜售迹象明显。日均成交价1336.72元/手,较上周日均成交价1248.96元/手续涨87.76元,涨幅7.03%,呈价升量增态势。主力资金日均净流出12.74亿元,较上周日均净流出126.85亿元有大幅萎缩,显示资金仍以逢高减仓为主,调仓换股迹象明显。
创业板涨110.53点,涨幅5.36%收锤头中长阳。日均成交额4778.08亿元,较上周日均成交额3415.99亿元收光脚倒锤头小阴持续放大39.87%,呈价升量增态势,显示多空分歧较大。日均成交量2.5391手,较上周日均成交量1.8555亿手放大36.84%,呈价升量增态势,显示成交量相对成交额微有惜售迹象。日均成交价1881.78元/手,较上周日均成交价1841.03元/手续涨40.75元,涨幅2.21%,呈价升量增态势但前周已有滞胀迹象。主力资金日均净流出13.44亿元,较上周日均净流出52.66亿元有大幅萎缩,显示资金仍以逢高减仓为主,调仓换股迹象明显。
中小100涨298.20点,涨幅4.74%收锤头长阳。日均成交额3318.70亿元,较上周日均成交额2586.78亿元收倒锤头小阳持续放大28.29%,呈价升量增态势,显示多空分歧较大。日均成交量3.0961亿手,较上周日均成交量2.5534亿手放大21.25%,呈价升量增态势,显示筹码相对成交额略有惜售迹象。日均成交价1071.89元/手,较上周日均成交价1013.06元/手续涨58.83元,涨幅8.81%,呈价升量增态势但较前周已有滞胀迹象。主力日均资金净流入13.12亿元,较上周日均净流出3.11亿元略有回补,显示资金虽以流入为主,但极为谨慎,调仓换股迹象明显。
沪深300涨75.62点,涨幅1.98%收锤头小阳。日均成交额4017.63亿元,较上周日均成交额3001.01亿元收阳十字星持续放大33.87%,呈价升量增态势,显示多空分歧较大。日均成交量1.8210亿手,较上周日均成交量1.4904亿手放大22.18%,呈价升量增态势,显示筹码相对成交额惜售迹象明显。日均成交价2206.22元/手,较上周日均成交价2013.50元/手续涨192.72元,涨幅9.57%,呈价升量增态势。主力资金日均净流入16.72亿元,较上周日均净流出42.30亿元略有回补,显示资金虽以流入为主,但极为谨慎,调仓换股迹象明显。
预测下周沪市,或有宽幅震荡:向上关注3300-3320点得失;若向上突破,在阻力位3320-3350点区间遇阻回落概率较大;强阻力位在3350-3370点区间。向下关注3270-3300点区间得失;若向下突破,支撑位在3250-3270点区间;或在强支撑位3240-3250点区间止跌反弹概率较大,但不排除跌破强支撑之可能。
操作策略,本周仅3个交易日,高开探底反弹、冲高回落,放量震荡收阳。当前日线KDJ技术指标顶背离严重超买,抬头向上高位钝化横向整理,筑顶迹象明显,向上时空有限,向下调整在即。下周向上关注3320-3350点区间阻力,向下关注3240-3260点区间支撑有效性。稳健投资者密切观注资金动向,跟风追涨宜慎,视资金动向顺势而为。
从周K线运行形态考察,自3731点见顶回调以来,构筑三重顶已然成型迹象。自2860点上方触底反弹以来,曾于2022年7月5日在3420点上方受阻回落,2023年5月9日向上挑战3420点未果遇阻回落,日线于5月10日留下6.40点向下跳空突破性缺口;后于8月7日再留下4.95点向下持续性跳空缺口未补,技术上趋势偏空,持续向下概率较大。
当前周线KDJ技术指标趋势向下,抬头向上横向整理,虽有向上欲望,但持续向下概率较大;MACD绿柱线微有萎缩,黄白线微有收敛,仍存向下欲望,持续向下概率较大。后市仍有重归3200点上方反复震荡之可能;若3200点一旦有效破位,仍有重归3100-3200点区间二次筑底概率较大。
考察沪市月线从2018年1月至今的运行形态:在1月摸高3587.03点见顶遇阻回落之后,于2月开启震荡向下调整走势,长达11个月之久。于2019年1月见底2440.91点反弹至2021年2月摸高3731.69点见顶遇阻回落,走出历时26个月的涨升行情。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有极大的相似性。此轮向下调整,始于2021年9月见高3723.85点筑双顶向下。在2022年4月见低2863.65点反弹,历时4个月见高3424.84点回落;再历时4个月于10月见低2885.09点筑双底反弹,于2023年5月历时7个月见高3418.95点再筑双顶回落,其复合头肩顶形态的向下趋势清晰可见。自2023年8月长阴杀跌始,在月线6连阴之后,于2024年2月份见底反弹收长腿长阳,但仅反弹3个月。自5月遇阻回落之后一直走低,收月线四连阴。
2024年9月受非常规政策救市刺激影响大幅反弹,但在10月月线即收光头巨阴,显示高位被套巨量资金等待解套压力较重。虽11-12月K线连续反弹2个月,在3200-3500区间振荡,显示在3500附近资金跟风追涨意愿不足,且解套盘及止损盘逢高减仓意愿较强。当前KDJ技术指标掉头死叉向下,已有向下欲望;MACD红柱线微有萎缩,黄白线微有收敛,显示仍有滞胀迹象。大盘虽重归3300点上方震荡,或本月仍有向下考验60月移动平均线在3230点附近的支撑有效性之可能。
季线KDJ技术指标抬头向上,掉头向下半空横向整理,已有滞涨迹象;MACD绿柱微有放大,黄白线发散向下,已有向下欲望,或向上时空有限,仍存持续向下探底之可能。半年线KDJ技术指标指标趋势向下,抬头向上横向整理;MACD绿柱线放大,黄白线发散向下,仍存持续向下探底之可能。年线KDJ技术指标趋势向上,预示向上仍有时空;但MACD绿柱微有放大,黄白线发散向下,已有背离迹象,或向上时空有限。
之前股市跌跌不休,是源于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不佳而持观望态度。当前,虽因出台了非常规政策刺激虚拟经济而导致了指数大幅反弹。有道是:“实业兴则股市兴,实业衰则股市衰”,能否由此彻底扭转投资者对实体经济盈利前景的预期,其不确定性很大。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及节奏,之前维稳资金被投机资金绑架,其反复不断顽强的护盘,只是给投机资金提供了肆无忌惮“割韭菜”的条件。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有极大的相似性。本博不认为沪深两市当前具备趋势性持续走牛的条件,中、长期偏空走势仍存,一旦泡泡破裂,市场有再创新低之可能。本博认为:在2025年内,向上突破3700点仍是泡影、对向上冲击4000点之说更是无稽之谈。建议稳健投资者跟风追涨宜慎,遇有反弹视成交量配合股指运行方向见好就收,尊重趋势顺势而为!
本博是人不是神,纯为积累经验和教训的个人看盘日志,仅根据技术指标客观描述大盘演绎趋势。国内股市是政策市,技术分析测市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和不确定性,加之市场中有巨无霸庄家随时控盘,更加重了预测的难度。本预测以风险防范为主,在防范中寻找盈利机会指导自己操作,其分享仅供参考无意误导他人。偶有误判,在所难免,敬请谅解!据此操作盈亏自负!在股市中博弈,不亏或少亏,确保本金安全始终是第一要务!若阅后对你有益,能不吝点赞或分享予与支持,本博在此致谢!
散户在股市中博弈,确保本金安全始终是第一要务!个人以为应采取“防守反击”策略,在“阻力位”及其上方不追涨,在“强阻力位”之上越涨越卖;在支撑位及其下方不杀跌,在“强支撑位”之下越跌越买;以“低吸高抛”方式在力求不亏或少亏基础上,以“积沙成塔”方式寻求盈利。本博在中金财金入选“新锐博客”笔耕多年,若阅后对你有益,请能不吝分享他人,即是对本博的支持与鼓励,在此深表感谢!若因分享,能让更多的股友避免或减少被割“韭菜”的悲剧,其善举必有福报!欢迎进入直播间!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