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网
入驻财经号 登录 客服 |
首页> 财经> 正文

5G商用一周年,4G的时代标签已逐渐褪色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2020-11-06 08:23:09 11420
分享到:

   编辑 | 于斌

  出品 | 于见

  不知不觉,5G商用已经1年有余。如今,5G已经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从智能手机使用的无线信号,到走进千家万户的宽带网络,以及各种已经开始应用5G网络的智能硬件,5G的身影似乎已经随处可见。

  只是,曾经辉煌无比的4G网络,似乎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么,4G会因为5G的来临而退出历史舞台吗?5G是否会以某种姿态全面将4G取而代之?我们一起探讨一番。

  5G新基建日渐成熟,商用步伐将加速

  随着人类不断推进科学技术进步,通讯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在科技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5G也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而在中国通讯技术相关企业的推波助澜下,中国在全世界5G领域的科研地位,也进一步提升,甚至成为行业的先行者与风向标。

  与此同时,基于5G网络的技术研发与更新迭代,也催生了众多与5G相关的应用场景,以及与之相关的系统、芯片、终端设备等解决方案。有了这些与5G网络需求对应的应用,5G也有了用武之地。而在5G网络技术与相关产品的同步发展下,5G商用也逐渐落地。

  得益于诸多厂商的发展和技术革新,中国5G技术和产品已经成熟化,尤其是在系统、5G芯片、5G终端等领域,都有飞速的发展。

  当下中国已经制定了关于5G中频段频率规划和试验频率的分配方案,加之中国电信企业对5G部署计划的发布、5G试验工作的积极开展,以及与有关垂直行业的深化合作,让中国5G的周边配套日渐成熟。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例,未来的城市交通、医疗、社区服务,都需要5G+人工智能对应的解决方案,方能针对社会民生的一系列垂直应用场景,来实现大范围的改造与升级。

  在强烈的市场需求倒逼下,5G新基建的进程也进一步加速,而与之对应的商用步伐,也越来越快。如果说"2G萌生数据、3G催生数据、4G发展数据",那么5G则被称为"跨时代"的技术。

  除此以外,在4G结合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运营商通过各种优惠的流量套餐刺激手机用户从3G网络更新到4G网络并普及使用。公开数据表明,目前全国80%的手机用户使用着4G网络,而且基于4G网络的应用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

  在4G逐渐衍生出各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后,5G网络的商用模式也愈发清晰。可以预见,借鉴4G商用的发展过程,5G商用也将大有可为,而且其投入商业化应用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从技术到应用,5G的慢工细作与厚积薄发

  众所周知,5G网络相对于4G,具有高速度、低时延的特点。而且,无论是容量、覆盖率、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通讯交互等方面都有先天优势。所以在一些对网络设施要求较高的作业环境、应用场景下,5G网络比4G更具竞争力。

  以目前最为炙手可热的物联网为例,AR/VR等先进技术、以及远程医疗、车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工厂、智慧安防等智慧城市服务,都离不开5G网络作为底层支撑。

  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催生直播、视频等互联网产品形态大行其道,以8K高清激光电视超清视频等应用为代表的智能家居等,也对网络信号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5G的应用场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其占用的频谱资源也逐渐增多。而依次也可以预见,5G将在很大程度上会取代现有的4G网络应用,并成为时代主流。

  反观5G对应的基站建设,也是大刀阔斧。尽管通讯运营商在全国部署的4G基站数量高达数百万,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5G时代来临,5G基站也将逐步取代4G基站,淘汰4G也几乎成为必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5G已经潜移默化的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4G网络相对刚刚出现的5G,资费更加便宜实用。这也将成为在终端用户端,5G推广应用最大的障碍。因为对于大多数用户日常的生活场景来说,使用4G已经足以满足其对于网络的需求。

  尽管如此,时代进步是历史必然。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是也是5G相关通讯技术、配套产品与服务酝酿与逐渐成熟的过程,即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也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结果。

  5G成为主流已是大势所趋,但或将与4G长期共存

  人们习惯于将2019年视为5G元年,可以预见,未来3-5年,5G的发展将会势如破竹。但是4G作为在人类发展进步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时代产物,也未必会马上退出历史舞台。

  于斌了解到,4G与5G基站可以共用基站塔,本身并不相冲突。因此,过去的基础设施在5G来临后依然可以重复利用,只是需要适当升级。而且,设备提供商的研发方向,也将会综合考虑如何进行两代网络设备的兼容性。

  因此,担心4G基础设施会因为5G的来临而成为"废品",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

  而且,据《中国电信5G技术白皮书》的描述:5G网络的发展进化过程,有一个前提,那就是4G与5G网络会长期共存。因为,在4G网络升级成5G的过程中,4G与5G网络都需要满足人们已经习惯的网络需求场景,包括Wifi、宽带、手机无线信号等,从而实现室内与室外的网络覆盖。

  但是一旦直接切换,就会出现因为5G网络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建设过程的阶段性等因素,导致现有的网络业务中断等带来通讯故障,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唯有平滑过度,才能让5G时代真正来临。而因为5G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种过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可以预判的是,未来4G与5G网络或将面临长期共存的局面。

  同时,从通讯运营商的角度来分析,三大运营商的4G网络也都不会轻易出局,因为4G发牌毕竟还不到6年时间,运营商在4G建网上投资了数千亿,目前依然在投资回报期,在没有收回成本前,即硬性淘汰4G,对于它们也将是巨大的沉没成本。

  由此可见,坊间有人扬言5G将会快速干掉4G,或许有些言过其实。至少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5G与4G和平共处,将会成为常态。

  5G时代已至,未来已来

  无论4G是否会与5G并存,5G来临后,4G终究会离我们越来越远。5G也将带着它的使命,为人们带来更多期待。于斌看来,未来的5G,将会在这几方面大有可为:

  首先,5G将会给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与生产场景,带来颠覆式的改变。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科技的加码助力下,更多劳动力将会被解放,甚至将向内容创造与服务行业转移。

  例如,教育行业将会因为5G时代的来临,而融入更多娱乐化、游戏化的元素,从而让教育更加高效智能。因为5G、人工智能等的加码,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对于师资力量的依赖也将逐渐弱化,在这个过程中,5G也将更加凸显其基础设施作用。而与之对应的机器人取代人工作业,也将成为大势所趋。

  其次,数据量的增长进一步爆发,个性化服务需求升级,也逐渐走向普及。无论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还是金融、交通、餐饮等行业,都会因为5G的来临,发生改变。

  因为5G大规模的普及之后,互联网及物联网数据更会指数级的增长,而基于大数据的用户分析,更加具有针对型,也为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需求定制,带来了可能。而因为基础数据的爆发式增长,也让定制化服务的成本降至最低。

  再次,大规模标准化产品时代或将走向终结,商业模式创新将成时代主旋律。过去,依靠传统的制造业,标准化的制造流程及工艺,产生了品类极为丰富的商品,甚至有点生产过剩,供过于求。但是未来,因为5G的加持,工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也将倒逼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变革,告别大批量生产产品的陈旧模式。

  最后,5G加速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的时代来临。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概念虽然由来已久。但是受限于网络数据传输速度的限制,发展一直处于瓶颈期。有了5G加持,智慧城市建设、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医疗大健康行业智能化等,都将因此加速。

  因此,当5G走进人们生活的同时,过去人们所说的未来,也已经如期而至。

  结语

  人类的进步,永远都是思想的突破。5G已经在我们可以看见的时间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变。可以预见,未来5G也将作为其它新基建的最底层建筑,为人类的发展加油助力。而且,5G为未来带来的改变,可能远远不止以上这些方面,甚至可能会改变一切。

  因此,即使4G即将面临着退场和被遗忘。但是5G的商用价值愈发高涨,也将依然会让人们记得,这两代网络都曾为人们生活所带来了惊天巨变,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全文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

17条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中金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查看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X
    确认
    取消

    热门视频换一批

    温馨提示

    由于您的浏览器非微信客户端浏览器,无法继续支付,如需支付,请于微信中打开链接付款。(点击复制--打开微信--选择”自己“或”文件传输助手“--粘贴链接--打开后付款)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中金在线>底部菜单”名博看市“,搜索您要的作者名称或文章名称。给您带来的不便尽请谅解!感谢您的支持!

    复制链接

    鲜花打赏 X

    可用金币:0

    总支付金额:0

    您还需要支付0
    我已阅读《增值服务协议》
    确认打赏

    1鲜花=0.1元人民币=1金币    打赏无悔,概不退款

    举报文章问题 X
    参考地址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确定

    温馨提示

    前往财经号APP听深入解析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