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网 财经号下载
入驻财经号 登录 客服 |
首页> 财经> 正文

耗资7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南极电商能止住跌势吗?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2021-01-28 02:42:48 5830
分享到:

  编辑 | 于斌(新号nuomi199202)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1月4日、5日,南极电商因"财务造假"事件,使得股价连续暴跌两日,1月4日,南极电商以跌停板收盘;1月5日,跌幅高达9.91%,市值竞跌破300亿元。1月8日,南极电商发布声明,并通过回收股票的形式以回应市场对其"财务造假"的怀疑。但是,此举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投资者也并不买账,南极电商的股价依然"跌跌不休"。从1月4日开始,一直到1月12日,五个交易日内南极电商的股价跌幅超30%。

   被重点监管的南极电商,是否真的"财务造假"?

  1月15日,中国证监会举办了在2021年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发言人高莉表示,已在第一时间将极人的股票交易纳入到重点监控范围,并要求年审的会计师对南极人2020年度的财务报告进行重点审计。

  要知道,被证监会重点监控可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证明该企业必然不是一个善茬,其背后多多少少肯定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南极电商为何开年即崩?

  事实上,这与2019年一位前兴业证券的分析师发布的一份题为《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界定和识别》的报告有关。在这份报告中,举例了X X电商在财务造假上的六大疑点:净利率高且无壁垒、无明显竞争对手、轻资产运营、财务数据质量差、员工数量下降、供应商和客户重叠。

  该报告被多篇文章分析认为,"X X电商"指的就是南极电商,虽未被完全证实,但也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不过在当时,此篇报告并没有对南极电商产生什么影响,其市值甚至一路飙升至巅峰。直到今年1月5日,该报告被重新翻出,这才使得南极电商的股价开始持续暴跌,为了打消市场的质疑,在当晚南极电商的董事会便发布决议公告,公司将以回购总金额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7亿元人民币回购公司股票,实施期为公告后六个月内。

  没有漫长的六个月,南极电商在1月7日至1月25日短短的13个交易日内便完成了股票回购,共支付6.998亿元,回购公司股份数量达7249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2.95%。

  「于见专栏」认为,在这个时间点出台回购股票方案,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回购很有可能是为了托住股价。但是,公告发布会却并未有效安抚市场和股民的情绪,次日南极电商股价再度跌停。

  最终,在1月12日,南极电商发布了《关于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针对报告里指出的净利率、应收账款、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等问题,都逐一进行了解释与说明。

  但是,此次声明虽然暂缓了南极电商在股价上的下跌,但是,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这份"澄清声明"依然存在很大问题,比如概念混淆、统计口径不清楚等。

  (2)澄而不清的"澄清声明"

  虽然南极电商做出了"澄清声明",但「于见专栏」却发现,在该声明中,存在多处澄而不清的情形。

  针对第一点"净利率非常高"的疑点,南极电商回应称,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品牌综合服务业务,该业务的主要盈利方式为收取品牌综合服务费,也就是人们常说"挂牌费"。主要成本构成为采购的辅料成本及人工成本等 ,所以毛利率较高,"声明"中指出,2019年南极电商本部业务毛利率高达92.70%。看到这里,很多消费者就已经发现问题了,"报告"中疑点说的是净利润非常高,而南极电商却回应的是"毛利率数据"高的原因。

  针对第四点"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占比重较高"的疑点,南极电商回应称,南极电商的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21.61%、20.21%,整体比例可控并且在逐年下降。但是,从"声明"中可以看到,南极电商回应的是在2016年收购"北京时间互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后的应收帐款数据,至于收购该公司之前和收购该公司期间的应收账款产生的数据波动,南极电商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经营规模翻倍增长,员工数量反而下降"的疑点指的是在2017年公司收入和成交金额较2016年大幅增长,但公司员工的数量却不增反减;在2017年,公司前台的销售销售人员相较于2016年减少了一半,中后台的技术人员、财务人员以及行政人员的数量却在增加。但是,南极电商的回应的却不是报告中质疑的时间区间,而是以2018年至2020年末的员工数据作为回应。南极电商回应称,2019年南极电商本部的员工较2018年减少了8人,2020年较2019年增加了175人。并且此次回应也并没有回应关于销售员工的较少以及中后台员工的增加的问题。

  对于第六点"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的疑点,南极电商做出了重点解释。南极电商回应称,公司存在的生产商与经销商重叠的情形是因为公司所采用的是前店后厂模式。

  南极电商表示,因为在产业链的合作模式上,有的生产商与经销商产生重叠是因为采用了前店后厂模式,即生产商与经销商都是公司的客户。前店后厂模式可以使终端店铺更快速地将消费者需求反馈给上游工厂,实现用户直连制造(C2M)的最短路径,大大加快供应链的反应。

  南极电商在澄清声明中还指出,生产商、经销商与本部公司共同组成南极共同体公司。这个共同体公司在阿里渠道上30%~50%是前店后厂模式,在拼多多上渠道上,有50%~70%为前店后厂模式。

  但是,「于见专栏」发现,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南极电商既然是采用"前店后厂"的模式,那么为什么却要交6%的增值税,又怎么会有高达92%的毛利率?还有,根据南极电商的说明,南极电商的主营业务是品牌综合服务业务、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自媒体流量变现业务、保理业务等,而"前店后厂"业务并不在其中,并且"卖吊牌"业务和"前店后厂"更是毫无瓜葛。在澄清声明中,南极电商称其毛利率高达92%以上,且绝大部分营业收入的销项税率为6%(归属服务业),也表明南极电商主要业务为收取品牌授权服务费,而非按17%增值税税率收取的"前店后厂",即生产加工(或委托生产加工)、销售模式。

  南极人还能走多久?

  对于"卖吊牌"这种模式,南极人并不是首例。

  例如美国品牌迪士尼,迪士尼靠卖各类经典IP,在2019年的销售额高达547亿美元,可以说迪士尼是把"品牌授权"做得最成功的公司。

  但是,对于"南极人"这种惨遭央视点名、证监会调查,以及被许多客户唾弃的公司,还能走多远呢?

  (1) 品控和口碑的双崩塌

  要做到真正的品牌授权对于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品牌方设计、广告投放推广、包括最后进行质量审核等都需要品牌方来做完成。底下的生产商和经销商只需要生产和销售就可以。

  所以,迪士尼对"挂牌"产品有着极高的品控要求,如果生厂商没有达到迪士尼的标准,则坚决不授权。

  反观南极人,只要有钱就直接卖吊牌,只负责广告推广和授权拿提成,其余设计、品控、质检等丝毫不管,随便底下的生产商和经销商怎么搞。

  正是由于南极人这种操作,使得南极人最近几年数十次登上国家质检部门和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黑名单,从冲锋衣、羽绒服、冬被、男女鞋到卷发器、按摩用品,其均有产品上质检黑榜。

  很显然,南极人这种只顾卖吊牌的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早已败光其在国民心中长期积累下的好感度。

  (2) 业务瓶颈降至

  随着南极人的口碑日益消耗,南极电商的供应商和经销商也会日益减少,以此形成恶性循环。并且随着互联网营销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南极电商的互联网营销业务也会随之放缓,因此导致公司整体业绩进入增长瓶颈期。

  「于见专栏」认为,"财务造假"并不是南极电商真正的风险,真正的风险在于其核心业务面临瓦解,这带来的将是经营层面的不稳定,这才是真正致命的。

  虽然从目前来看,品牌授权不仅给南极电商带来了更多的营收和净利润,也带来了不错的股市表现。但是,南极电商如果依旧保持这种只顾扩张不在意质量的态度,继续消耗那所剩无几的品牌力,那么当消费者都不买南极人的帐时,经销商自然也不会买南极人的帐。


展开全文k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

16条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中金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查看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X
    确认
    取消

    热门视频换一批

    温馨提示

    由于您的浏览器非微信客户端浏览器,无法继续支付,如需支付,请于微信中打开链接付款。(点击复制--打开微信--选择”自己“或”文件传输助手“--粘贴链接--打开后付款)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中金在线>底部菜单”名博看市“,搜索您要的作者名称或文章名称。给您带来的不便尽请谅解!感谢您的支持!

    复制链接

    鲜花打赏 X

    可用金币:0

    总支付金额:0

    您还需要支付0
    我已阅读《增值服务协议》
    确认打赏

    1鲜花=0.1元人民币=1金币    打赏无悔,概不退款

    举报文章问题 X
    参考地址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确定

    温馨提示

    前往财经号APP听深入解析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