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布衣的30年与三件事
三战全胜。
文丨华商韬略 陈斯文
服装时尚,是一个既统一又对立的行业。
它历史悠久,也日新月异;它属于大众,也标榜个性;它是世界大同的,也是民族地域的;它的进步受工业技术驱动,也受艺术审美驱动;它的门槛不高,一套剪刀针线就可入行,它的天花板又很高,无论是美学还是商业,都永无止境。
作为中国设计师服装品牌龙头,江南布衣在自己的30年里,主要围绕三件大事,对如何在这些对立与统一中更好地平衡与发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让艺术牵引商业】
“我想做一点不一样的,自己想要穿的衣服。”
带着这个想法,李琳开启了江南布衣的三十年。
1994年的中国,消费意愿已被唤醒,摆脱整齐划一的衣着,拥抱百花齐放的生活,是社会共同追求。
江南布衣的第一个品牌JNBY,一问世就打破了刻板印象:
在化纤面料大行其道的当年,它偏好天然材质;在“新新人类闪亮登场”的潮流中,它自带知性气质;在繁复剪裁的爆炸风格中,它简洁而富有韵味……
区别于流行,却造就了新流行,江南布衣的种子用户因此迅速积累。而“做一点不一样”的想法一路传承演变,最终深植品牌:
让艺术牵引商业。
在服装行业,商业与艺术常有冲突。
追求存货周转、单品售罄、销售规模等指标,会带来靓丽业绩,却会挤压设计周期和空间,让品牌丧失活力;追求个性化与创意,会激发设计与创造的源泉,也可能让产品丧失市场的广泛认同。
如何让艺术与商业并行不悖?过去30年,这是江南布衣解决的头等大事。
作为设计师品牌,江南布衣身处行业个性化的最高层,而它的经营数据,又展现出高度的规模化:
在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2024财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江南布衣的营收同比增长26.08%至29.76亿元,净利润5.74亿元,同比增长54.45%。
它的会员总数已达744.1万人,同比增加101.8万人,会员所贡献的零售额,已超零售总额的八成。
既有个性,又有规模,既追求艺术,又拥抱商业,这究竟是如何达成的?
江南布衣的答案是:设计驱动——由艺术驱动商业,实现设计师特色和柔性工业化的兼顾与平衡。
最关键的一条,是赋予设计师充足主导权。
不同于行业对设计师的普遍约束,在江南布衣,产品设计永远是第一位的。李琳的标准是:
要保持活力,保证每一季的创新部分,不怕库存,只要东西好看。
但这不意味着设计会天马行空。
在江南布衣,数据是设计驱动的关键保障。大数据下,用户喜好被深度拆解。一件衣服的各项设计要素被梳理成清晰标签,成为设计师的参考,进而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到更大公约数。
设计驱动的另一重保障是充沛投入。2023财年,江南布衣的设计与研发投入超1.6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2024财年的上半年度,该项投入达9890万元,同比增长24.9%。
但江南布衣仍希望,在艺术探索上更进一步。
2008年,李琳与艺术家耿建翌创立“想象力学实验室”,至今资助策划了上百项艺术活动和项目;2012年,与音乐家窦唯推出合作专辑《集乐壹》;2020年,公司将总部搬到了杭州天目里,这片集美术馆、艺术中心、秀场、影院,以及自然风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园区,也集中了自然之美、凝聚人类智慧的技艺创造,以及各行业的多样性;2022以及2023年,JNBY与现代舞团“陶身体”多次合作,演绎了独特的现代舞大秀……
与时尚艺术界的开放合作,拓展了设计的理解和空间,汲取了更多层面的活力,最终造就了江南布衣强大的推新能力——在2023年,公司的年度SKU超过4000件,每季度都会推出超千件新品。
作为江南布衣30年“艺术牵引商业”的综合体现,2024年8月2日,一场艺术盛典在天目里上演。
速写与LESS的两场大秀中,90年代男性经典衣橱的重新诠释、女性极简主义的独特美学轮番登场,带动观众共同领略了一场艺术鉴赏之旅。
盛典的重头戏,当属JNBY的主题秀。“一半记忆,一半未知”的主题下,丰富面料与极简设计共同探索印象之外的更多可能。当世界传奇超模Maye Musk压轴登场时,全场被瞬间点燃。
很多年后,大家可能仍会记得,那一天在秀场长久回荡的掌声,一半是有感于演出的精彩,一半是对江南布衣30年来“生于独到,立于多元”的真诚致敬。
【让品牌相随用户】
服装行业有一条铁律:一个品牌很难相守用户一生。
审美的变化、单品牌的定位,都会让用户自然流失,只能不断补充增量用户,才能维持用户和业绩的存量。
如何留住用户?这是江南布衣解决的另一件大事。
2023年的江南布衣,会员零售额贡献已超过零售总额的八成;年度购买总额超5000元的会员,更是高达30万人,贡献了43.3亿元营收。
在江南布衣,增量正在日积月累成存量,存量又带来了营收增量。用户的高留存、高增长、高粘性,成就了连续的业绩上扬。
这要归功于公司精心打造的战略规划:让品牌相随用户。
战略落地,靠的是打造覆盖更多年龄段、更多风格的子品牌,构筑一个服务用户不同人生阶段、服务用户家人与家庭的多品牌矩阵,通过提供多样化产品与服务,实现存量与增量的永续增长。
在横跨男女装、童装、家居的品牌矩阵下,一位会员完全可以实现从自己到家人,从毕业到成长,从服装到家居的“全系采购”。
迈出“品牌相随用户”的第一步后,江南布衣还希望用无微不至的多样化增值服务,尽可能与用户发生链接。
早在2015年,江南布衣就着手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会员运营体系,2018年,会员服务的吸引力更进一步——公司在微信小程序上线了名为“BOX+不止盒子”的服务。
通过服务,会员可以享受全品牌专属搭配的“先试后买”,甚至享受一年6次的一对一专属搭配、试穿包邮等服务——只需注明数据与偏好,上传参考图片后,搭配师就会提供选品,以盲盒形式快递上门。
在接近于私人专属的服务中,搭配师既不严守套路,也不完全迎合顾客,而是沿着顾客需求给予专业建设性意见,鼓励在个人风格探索上再进一步。
2024年8月5日,江南布衣的会员权益再度升级,除“会员一卡通”带来的权益互通与等级共享外,还可享受衣物购后3年内每年免费维修一次,十年内积分兑换额外维修的新权益。
增值服务为顾客带来了惊喜,也为企业带来了业绩。2024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江南布衣包括“BOX+不止盒子”、微商城及多元化社交电商在内的社交零售渠道,营收大增24.2%至5.34亿元。
为了强化长期链接,江南布衣常年围绕旗下各品牌与用户,推出了一系列多元、细分的增值服务。
作为女装品牌,LESS通过与知名作家合作,开展0压悦己读书活动,为都市女性消费者提供针对性的减压方式;作为童装品牌,jnby by JNBY与Cycle&Cycle联合举办亲子活动,以“软乎乎”为主题,为孩子带来身心愉悦的体验;在许多城市,门店每逢上新,高端会员都会受邀到店,享受专属搭配与试衣服务……
江南布衣的服务体系,甚至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自身定位——从出售服装,到为用户提供可持续着装服务;从经营产品,到经营用户。
一个标志性现象是:许多70后的顾客,从20几岁穿到50多岁,并正准备让自己的孙辈同享江南布衣。
【让传统指引创新】
面料是服装的原点,面料的新与变,就是服装创新之源。
因此,许多企业将面料开发视为重点,但主动的另一面,是容易走上“为新而新”的极端:将led植入衣服、把塑胶光纤纺成布的新奇特竞赛,往往赢在秀场,却输在市场。
原因就在于:面对大众消费群体时,创新不应忘记基础原则——美观、舒适、实用。
这带来了新课题:除了拼命为新而卷,创新是否有其他路径?
江南布衣的答案是:让传统指引创新。
2014年,江南布衣设立了专注特殊面料研发的面料实验室——2018年,它的成果“夏布”,备受业内好评与顾客欢迎。
同时,江南布衣还积极寻找供应商,协作开发优质面料——亚麻牛仔、植山棉布、反面轧光全涤细帆布等原料,都纳入了公司的供应链。
这些动作秉承着两个原则:第一,在追求多样化的同时不忘品质;第二,面向传统工艺与材料,探索这座“被遗忘的富矿”。
由苎麻韧皮纤维织造而成的“夏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也有优良面料特性;亚麻牛仔,是在普通牛仔布中加入麻成分,更加凉爽硬挺;植山棉布,采用老式环锭纺纱工艺,成品饱满骨干,肌理感强……
即便成果众多,仍不能让李琳感到满意,沉浸行业三十年的她,有一个反常规的看法:
“服装行业从某些方面来说很浪费,而且我有点恋物癖,衣服的边角料都不舍得丢,所以就想能否把它变废为宝。”
2020年,江南布衣成立了“芝麻实验室”,致力于通过创意将库存、边角、废弃面料,开发成商业产品。
江南布衣曾设计过一款手机包,采用了大量羽绒服剩余的羽绒片、连衣裙的边角料,而公司更希望能将这一经典案例复制推广。
2022年,江南布衣启动了一个项目:布尽其用。
它通过对传统面料及工艺的系统化梳理与研究,结合现代设计和先进制造技术让传统延续,进而更大程度地实现“布尽其用”,实现“让传统指引创新”。
牦牛绒,正是“布尽其用”的标杆案例。
全球牦牛有95%分布在中国,牦牛碳排放低,不伤害植被根系,粪便可作肥料及种子传播载体。每年自然脱落的牦牛绒,是中国代表性的珍贵自然纤维之一。
早在2017年,LESS就发布了牦牛绒产品,2021年又推出首个牦牛绒服饰系列。今年秋冬,速写、JNBY、LESS等旗下品牌,均会推出含有牦牛绒的产品。
从牦牛绒到夏布、侗布、竹编,这些传统材料与技艺,都被纳入了“布尽其用”的探索范畴。此外,公司还正尝试从另一个传统角度指引创新——传统面料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对“零浪费再生羊毛大衣”的开发,废弃的羊毛裁片得以循环利用;通过对“再生涤纶经纱印花面料”的开发,每件500克该面料的衣服,相当于少消耗了23个500ml矿泉水瓶。
面料的可持续利用,已被江南布衣固定为目标——公司承诺到2025财年末,将可持续原材料采购比例达到至少30%。
在自我效率效益提升,公益环保责任之外,江南布衣的“布尽其用”还有更深含义。
服装产业链条漫长,从种植、养殖,到纺织、印染,一直到服装设计、生产、销售、消费……横跨了一二三产业。
身为链主的品牌企业,因此可以在设计上投入,在品控上提升,在原料上探索,甚至对整条产业链优化重塑——比如牦牛绒项目就在面料研发同时,推动首个牦牛绒相关国际可持续标准的制定,以及牧区动物福利保护培训等工作。
过去30年,通过做好“艺术牵引商业”“品牌相随用户”两件大事,成就了今天的江南布衣,当下,随着“传统指引创新”这件大事的江河日上,它距离自己“艺术探索美好生活”的使命,正在无限接近。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