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网 财经号下载
入驻财经号 登录 客服 |
首页> 财经> 正文

归乡记 | 锦绣壮乡的坚韧和热血,与山河绘成一幅画卷

格隆汇·港股那点事格隆汇·港股那点事 2024-02-11 22:02:20 2150
分享到:

编者按:


岁末年关至,游子归乡时。


回家过年,逃离城市的喧器,远离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回家过年,擦干漂泊的泪水,收拾行囊,踏上回家的路途;回家过年,一张车票,一趟列车,一个脚步,故乡远在天边,但也近在咫尺。


值此之际,格隆汇编辑部再次推出《2024,我的归乡记》系列,本文为此系列第一篇《锦绣壮乡的坚韧和热血,与山河绘成一幅画》。


01


律回春渐,新元肇启。在外疲于奔波的人们纷纷踏上归途,深切感受故乡的温情与美丽。


我与妻子从祖国的创新之都——深圳坐高铁一路向西,列车外的耸立高楼、连绵山峦、错落村庄和空旷田野,令我沉醉于祖国的大好山河之中,亦不乏深沉的思乡之情。人生就如一趟列车,当驶出黑暗的隧道,便可疾驰于山水的壮阔、天穹的深邃之中。可到达终点时,却带不走一片云彩…


下了高铁,穿过人群,乘坐跨乡巴士,半小时就到了广西老家的村路口。踏上故乡土地那一刻,我闻到的是故乡浓厚的年味,还有那淡淡的草香味,我深吸一口气,仿佛化作一缕云烟,游翔于醉美锦绣壮乡。



徒步到家,头发花白、腰部佝偻的六旬母亲已在屋檐下等我许久,黝黑但精瘦的父亲则在楼梯间忙活着。那一刻,心里一阵酸,但不能让眼睛湿润,父母是地地道道的穷苦农民,吃过的那些苦、流过的那些汗和承载过的那些重压,已让他们疲惫不堪,子女的笑容才能让他们发觉到他们这些年打拼的意义。


我父母是村里父老乡亲们的一个缩影,如今村子新房林立,家家奔小康,那是他们用粗糙的双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苦付出换来的。自强不息,已深深刻在了他们的基因里,而这正是我辈不能遗弃的做人根本。


我们村子依山却不傍水,但稻田、山峦、村落、丛林共同绘成我们壮美的山河,孕育出坚韧不拔的一方人。每年的秋收时节,村落旁的稻田犹如一幅巨大的金色地毯,满载着农民的汗水和期待,这也是我们农民辛勤与智慧的结晶。


图:金色稻田、村落与山峦融为一体


图:红薯大丰收,将牛车压垮了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我远离家乡到钢铁水泥的大都市已十年有余,每年也仅能回故乡一两次,但我对故土的一草一木并不陌生,因为那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里最深处的思念,它们承载着我们在外奔波的人那颗炽热的心。


在大城市拼搏的工薪族有得有失,“失”之处,除了不能陪伴家人,还有故乡那可口又健康的饭菜,和故乡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各种特色文化,这才是在外游子日思夜盼的“诗和远方”。


02 


我家乡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十分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甘蔗和花生等农作物,还可养鸡鸭狗等牲畜,享受大自然的馈赠。饭菜上桌,那清香的肉味足以让人垂涎三尺,可比在城市多吃半碗米饭。


我们每逢佳节回家胖三斤,但那种肥胖是健康的胖。村子里的父老乡亲鲜有肥胖者,除了饮食健康规律,每日风吹日晒忙农活成为他们消耗卡路里最好的瘦身方式。


图:乡村日常饭菜


犹记得儿时,我与小伙伴们手巧灵活,传承了祖上流传下来的各种手艺,如用木头和皮筋制作的弹弓、用泥土堆砌的红薯窑等等。


红薯窑是我们广西的特色手艺,通过在地上用大泥块围成一圈后,再依次用不断缩小的泥块斜向中心围起来,最后封顶。红薯窑底下有一个“门”,用于放木柴、竹叶等柴火对红薯窑进行烧制,等泥土烧到通红后将上半部分泥块打碎到底部,就可放红薯、生鸡肉和芋头等入内,随后将剩余的泥块打碎完全覆盖红薯,再用大量碎泥完全封住红薯窑,防止热气散发。半个小时后,香喷喷的红薯就可出炉了,这是城里人体会不到的乡村乐趣。


以下是我在伯父家菜园堆砌的红薯窑,这个红薯窑足够放十几个红薯,将红薯挖出来后,我将一半红薯分给了邻居的侄子和侄女吃,心中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图:烧得正旺的红薯窑


儿时的农村,农业机械化率低下,农民收益率极低,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尚在小学时期的我就已经常到田间脸朝土、背朝天替父母分担农活。身处在这艰苦的年代中,我父母练就了一身好本事:勤恳、坚韧,又富有善心,因此才能将我四个兄弟姐妹养大成人,并养育出三名大学生。因此,我一直认为,我父母才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恩师,亦是我能立足于社会的引路人,我对此对父母深表感激之情。


粮食是我儿时家庭收入的全部,为此我不得不经常下地抛秧、收割水稻、拔花生、摘玉米和除草等。我曾在忙农活时失足落入冰冷的池塘中,也曾在农田间因眩晕重重摔倒在地失去意识;在酷暑农忙时节,我衣服上的汗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吃过太多的苦,曾经为此立志要走出农村,奔赴城市闯出一片新天地,但在大城市有过迷失自我和穷困潦倒的经历后,方知道我对那片土地其实一直爱得很深沉。


图:耙田机翻地后,我父亲在整平农田


03


我们屯的所有村民都是血脉相连的兄弟姐妹,我们不信上帝,亦不信佛,只有祖宗才是我们永恒的信仰,因此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是我们一位共同祖先的诞辰日,当日是我们屯最隆重的节日,我们会烧香拜神邀请先人回家共享丰盛的佳肴,亲戚好友也会过来一起庆祝节日。欢乐的畅谈声、豪壮的猜码声、孩子的嬉戏声交织于一体,我们与先人共饮一壶酒,共赏一轮月,共同走过那弯曲的乡间小路,一起传承百千年的文化与品德。


图:与叔伯、兄弟一起饮酒闲聊


这个村落没有红灯绿酒的夜生活,但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情味。我们广西人热情、洒脱、勤恳、团结、勇敢,在这纷扰的世界里,这种传承之美能够穿透岁月的尘埃,如同流淌在我们后人血液里的基因,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一百多年前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我们县出了几名民族英雄,其中一位是备受家乡人崇敬的翼王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有勇有谋,为人正直,率领英勇的贫民向腐朽的封建社会亮剑,唤醒了家乡乃至全国农民群众的觉醒和反抗意识,因此石达开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图:石达开铜像


石达开曾在《驻军大定与苗胞欢聚即席赋诗》中写道:


千颗明珠一甕收,君王到此也低头。

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


该诗大意是,瓮中之酒像千颗明珠一样清冽,就是像我这样的“君王”到这里喝酒也得低下头来。我的五个手指像五岳一样握住吸酒的通心杆子,尽情畅饮,似乎要把黄河之水吸尽,让黄河之水倒流一样。


石达开的此首七绝诗,笔笔雄浑,英气勃勃,诗如其人,凸显出石达开那冲天射日的壮志和勇往无畏的进取精神,这不就是我们后人该传承的精髓吗?


斯人已去,音容宛在,江山如故。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彼时的天光,光彩动人,云蒸霞蔚。无论前方是浩海还是天路,让我们在先人的土地上奔涌不息。共勉!


展开全文k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

0条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中金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查看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X
    确认
    取消

    热门视频换一批

    温馨提示

    由于您的浏览器非微信客户端浏览器,无法继续支付,如需支付,请于微信中打开链接付款。(点击复制--打开微信--选择”自己“或”文件传输助手“--粘贴链接--打开后付款)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中金在线>底部菜单”名博看市“,搜索您要的作者名称或文章名称。给您带来的不便尽请谅解!感谢您的支持!

    复制链接

    鲜花打赏 X

    可用金币:0

    总支付金额:0

    您还需要支付0
    我已阅读《增值服务协议》
    确认打赏

    1鲜花=0.1元人民币=1金币    打赏无悔,概不退款

    举报文章问题 X
    参考地址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确定

    温馨提示

    前往财经号APP听深入解析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