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网 财经号下载
入驻财经号 登录 客服 |
首页> 财经> 正文

绝倒!这位研究猿小哥见了几位姑娘,总结出一套相亲经济学

财经号APP
苏宁金融研究院苏宁金融研究院 2018-01-15 12:35:24 818
分享到:

原标题:绝倒!这位研究猿小哥见了几位姑娘,总结出一套相亲经济学

这几天,“璐出贾笑”持续发酵,有人专门对事件背后的种种经济学问题作了一番深入浅出的讨论,让人眼前一亮:原来还有“出轨经济学”这门学科!

无独有偶,婚恋界又有一条“小伙穿特步相亲被拒”的新闻在社交网络疯狂刷屏——仅凭一顿饭的功夫,女方便无情拒绝了小伙,理由是“27岁了还穿特步约会着实太low,自己更喜欢精致一点的男孩”,而后,当小伙阿里巴巴高级研发工程师的身份曝光之时,网络一片哗然,不晓得那位“高品位”姑娘闻罢是否会哭晕在厕所。

不要说笔者八卦,笔者向来对八卦不太感冒,不过,作为有过几次相亲经历的人,对相亲套路有了几分感同身受之感。就事论事,相亲这个行为同样蕴含着较为深刻的经济学与心理学规律。在此,写出来博君一笑,如您阅后不认同,拍砖的时候,轻点哈~

相亲能大大降低婚恋成本

一提到相亲,不少人都会心生抵触。在他们眼里,相亲似乎是失败的代名词,因为不少人是经历了感情失败唯恐自己被“剩下”才无奈地采用这一方式。

此外,相亲的形式也不是很招人待见。两个明明很陌生的人,要装出一副相识已久的样子,不停地找话题来增进了解,生怕冷场,着实有点尴尬的。

如此,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自由恋爱来寻找感情的归宿。

不过,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会发现,相亲这种婚恋方式其实还是比较靠谱的,至少在以下两方面大大降低了单身男女们通往婚姻之路的成本:

第一,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最初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同人对有关信息的掌握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反之,便处于不利地位。而经济活动中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皆是源于信息不对称。

对于相亲来说,当事人基本无需为这一问题而担心,甚至可以说,相亲正是信息不对称的天然克星。通常来看,介绍人在男女相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TA往往会帮双方把彼此的真实情况先摸清楚,其中必然包括是否有房、工资情况、家庭背景、教育程度……既然介绍人有意撮合双方成就一桩美事,自然可以证明这对男女在不少方面是较为匹配的。同时,也不用纠结对方是否只是想玩暧昧却并不想结婚,更不用焦虑“直到谈婚论嫁才发现对方已婚”这类狗血剧情的发生——因为介绍人早就帮你过滤一遍了。

第二,“格雷欣法则”让相亲市场单身男女整体质量趋于均衡。

“格雷欣法则”又叫做“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是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去铸造更多的劣币,进而慢慢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反而会因此越来越多,以至充斥市场。

或许不少过来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想在相亲市场找到心中理想的高富帅或白富美,可谓难上加难;与此同时,又很少见到条件特别差的相亲对象。这些状况就可以用“格雷欣法则”加以解释。

对于高富帅或白富美来说,他们的眼光往往较高,参加了几次相亲活动后,会发现相亲市场根本没有入得了自己“法眼”的人,于是纷纷离开相亲市场而转战其他俱乐部找对象。相反,那些条件不怎么好的单身男女,本身也不会有太多的人帮着介绍,就算来到了相亲市场,也会因受挫过多而离开。由此,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便得以应验,导致的结果就是相亲市场的单身男女整体质量虽然不会特别出众,但也不会差到让人想“骂娘”,大多数人都在同一个层级上,反而可能更有助于提高配对率。

这样看来,单身青年们完全没有必要“一入相亲深似海,从此颜面是路人”,挥别自由恋爱,换种方式找对象,或许能柳暗花明也说不定。

门当户对依旧是第一铁律

当然,相亲最不能回避的一件事就是“门当户对”。

所谓门当户对,通常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情况和职业等方面旗鼓相当,很适合结亲。古往今来,无论是秦朝的“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汉代的“门阀之风”,还是唐代“民间修婚姻不记官品,而上阀阅”的门第观念,元明清时“诸良家女愿与人奴为婚者,即为奴婢”、“凡家长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仗八十,女家减一等到……”,等等,无不体现出中国人对婚恋“门当户对”的重视。

虽说当今社会,人们的观念已经不再守旧,但是一旦涉及到相亲,门当户对依旧是第一铁律。

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原则对于婚姻家庭来说依然适用。因此可以认为,婚姻家庭问题不仅属于社会学范畴,更应当属于经济学的研究领域。那么,作为通往婚姻之路的一个起点,“门当户对”这一观念同样具备深厚的经济学底蕴。

我们先来看三个生动的例子:

案例一:“你们男方家给多少彩礼,我们女方家就出多少嫁妆”“女儿呀,咱们家是普通工薪阶层,你就别想着找王思聪那样的高富帅啦”;

案例二:“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案例三:单身男士小王婚前生活质量为X,单身女士小张婚前生活质量为Y,两人结婚后,婚姻带给二人的共同所得为一个常量M,由此他们共同生活并拥有双方的资源,婚后的每人所得分别是(X+Y+M)/2。

案例一中讲述的场景,相信会让不少人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成本收益分析”。对于家庭双方来说,门当户对有利于做到收支平衡。比如,两个富贵人家联姻,双方的付出与回报很容易做到彼此相当,而富人与穷人联姻便达不到这种效果;再如,相对贫穷的一方往往不敢高攀相差太多的富贵家庭,以免日后儿女遭到对方人家的歧视。此时,门当户对就更加为人们所重视,只有婚姻双方的成本与收益平衡,彼此之间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婚姻与感情方会稳定下来。

案例二是黄梅戏的经典唱词,但反映的同样是经济学道理,即“资源合理配置能提高效率”。其实,男女双方的结合本身就是一次资源配置的过程。所谓“男主外,女主内”,正是资源合理配置的结果,这也分别解决了夫妻双方各自的生存所需。时至今日,门当户对不仅仅局限于外在物质条件,内在的志趣、爱好等方面同样也要相称,即人们常说的“般配”(资源合理配置)。否则,学历差别太大难以交流,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地位相去甚远不能平等,职业风马牛不相及无法共同提高……种种的“不般配”都不利于婚后财富的快速提升与家庭的长久和睦(即有损效率)。

案例三虽说看似一道数学题,但其内涵实际上暗示着名曰“帕累托改进”的经济学理论。倘若一种对现状的变革,能够使任何人没有处境变坏的情况下,至少有一个人处境变得更好,就说明发生了帕累托改进。在案例三中,假设男女双方符合门当户对的条件,那么X=Y;婚后,二人的生活质量都为(X+Y+M)/2。此时,只需M>0,双方便都会得到帕累托改进。相反,如果两人差距较大(比如X=2,Y=6),那么二人结合后,二人的生活质量均为(8+M)/2,倘若M<4,那么女方的婚后生活质量便不如婚前,她很容易会对自己的婚姻产生不满情绪。

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合理”。那么,贯穿中华民族长达两千多年历史而经久不衰的“门当户对观”自然有着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至少从前文的经济学角度来审视,此言不假。

如何通过相亲实现供需匹配?

读到这里,想必各位看官已经有些不耐烦,因为不管相亲这玩意是好是坏、是对是错,似乎都不重要,找到对象才是硬道理。那么,我们接下来不谈“理论”,说一说具体实践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结合笔者和身边朋友的经验来看,对相亲的男女双方而言,第一印象极其重要。正如前文所说,两个完全陌生的人为了快速增进了解,必须装出一副熟识已久的样子来不断寻找话题,这些还只是发生在双方见面之前。倘若双方在微信聊骚到一定程度后,都愿意相约一个环境不错的餐馆共进午餐或晚餐,这便说明决定性的一步已经迈出。然而,往往就是这一步,让不少男女双方直接“见光死”,就像开篇提到的阿里高级码农被姑娘无情拒绝一样。

究其原因,在于男女双方见面时的种种表现。毕竟,即便前期微信中聊得再怎么投机融洽,也不是真真切切的;现实中,面对眼前的这位活生生的陌生异性,你很可能要在这一顿饭的功夫就决定是否与TA开启一段全新的恋情乃至是相伴终生,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难免让人心生不安,毕竟二人没有较为深厚的感情基础作为保障。于是,任何人全程表现得稍有不好,都可能会被对方无情pass掉。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没有对错,只有是否让对方心动或觉得适合一说。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有效将经济学运用到相亲中,进而提高配对成功率,甚至一击制胜?

笔者总结了几个思路,供君参考:

第一,尊重对方,积极面对,清晰地表明自己的需求。

需知,相亲完全不同于自由恋爱:自由恋爱的两人都是在生活的点滴中培养感情,因此哪怕时不时地来一个“欲拒还迎”,也是情调的一种表现;反观相亲,更像是供需匹配的过程——如果对方发觉,你的需求与自己所能给予的供给不相符合,那么自然就会果断放弃,转而寻找下一个目标。

所以,一旦进入了相亲流程,男女双方都应表现出对彼此的尊重,积极认真地聊天,见面之前先对着镜子好好梳妆打扮一番,神态要自信得体大方,给对方呈现出一个良好风貌,成功率自然就会大增。切记,绝对不宜故作矜持,态度冷淡,不修边幅,甚至恣情地张扬个性而不顾对方的感受。比如对方讲述了很多自己的经历与爱好,而你却只是冷冰冰地回答一个“哦”,或者聊了几天忽然玩“失踪”,对方热情满满地约你多次,而你却总以“工作忙、要加班”为由婉拒……然后,很可能就没有然后了。

第二,相亲是一种动态博弈,任何时候都需要长个心眼。

有人认为,相亲就是要互相坦诚,从一开始就应该把自己的需求与优缺点都摆在台面上,对方如果能接受就继续谈,不接受也没必要浪费时间。话虽这样说,但相亲毕竟还不是谈生意,倘若一股脑将油箱里的油都倒出来,效果真不一定好。

举个例子,笔者一位兄弟相亲回来后吐槽:

太奇葩了,我刚说完每个月收入多少,她就直接问,还完房贷月供后还剩多少钱,够不够买一个名牌包包。

说句实话,这种调调,谁听到都会心里不爽。换个问法,比如“还完房贷,你的生活质量不会受影响吧?”效果肯定大不相同——一方面既能侧面获得想要知道的信息,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男方的关心和体贴。

这就映衬出相亲的动态博弈属性:先行动者的选择会影响后行动者的选择空间,而后行动者可以观察到先行动者做了什么选择。因此,为了都能做出最优的行动选择,每个参与人必须时刻这样思考问题:如果我如此选择,对方将如何应对?如果我是他,我将会如何行动?给定他的应对,什么是我的最优选择?

所以,相亲过程中,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说话做事,完全可以成为艺术,但能将说话做事变成艺术的,是自身修养的提高和积淀。

第三,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同时也不要因为一点小瑕疵就将对方全盘否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生来都不是完美的,但是相对于自己某个方面的不足,必定会有其他方面更为出色。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比较优势”。任何人都具备自己的比较优势,比如说,有人不善言辞却学历很高,有人经济状况虽好却不擅长哄异性开心……因此,在相亲中,应该尽可能做到扬长避短,努力地展现出自己不错的方面,进而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方便后续发展。同时,要学会容忍对方某一方面的不足,不因小节而斤斤计较——毕竟,你自己也在努力“避短”,不是吗?

亲爱的姑娘,愿你嫁给爱情

归根结底,相亲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找到各个方面都更适合自己的终身伴侣。然而,不少人却将相亲“妖魔化”了,为了能让子女找到一户好人家,他们偏执甚至荒诞地追求物质条件优越的对象,却将人与人之间原本美好的恋情与婚姻糟践得如此不堪。

去年,网上曝光了一则中国式相亲价目表,其中的阶级划分与明码标价让无数青年男女唏嘘不已。此外,另有一则中国式相亲“鄙视链”公诸于世,其中极为苛刻的每一条都足以让人“崩溃”。可以说,在冰冷的金钱与物质面前,不少人就连走进相亲市场的勇气都不复存在了。

不过,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经济虽然是基础,但并不是全部。在爱情面前,笔者一直相信众生平等,谁都有去追求爱情的权利。当然,用句矫情一点的话来说,“所有条条框框的标准都是给自己不喜欢的人设定的”。换言之,倘若遇到真爱,那么一切所谓的“标准”都不复存在。

就像流芳百世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传奇一样,毕竟,跟你朝夕相处、相知相守过一辈子的是这个人,而不是其他附加物。财富不足可以创造,有情人一旦错过,或许会抱憾终生。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依然应该记得爱情本来的样子。相亲,亦是如此。就如梁实秋所言:“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

在此,衷心祝愿每一位读完此文的姑娘,都能嫁给爱情。

来源:苏宁财富资讯;作者:付一夫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展开全文k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

0条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中金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查看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X
    确认
    取消

    热门视频换一批

    温馨提示

    由于您的浏览器非微信客户端浏览器,无法继续支付,如需支付,请于微信中打开链接付款。(点击复制--打开微信--选择”自己“或”文件传输助手“--粘贴链接--打开后付款)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中金在线>底部菜单”名博看市“,搜索您要的作者名称或文章名称。给您带来的不便尽请谅解!感谢您的支持!

    复制链接

    鲜花打赏 X

    可用金币:0

    总支付金额:0

    您还需要支付0
    我已阅读《增值服务协议》
    确认打赏

    1鲜花=0.1元人民币=1金币    打赏无悔,概不退款

    举报文章问题 X
    参考地址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确定

    温馨提示

    前往财经号APP听深入解析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