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商场就有30个母婴品牌!如此密集发展,靠啥赚钱?
近年来,母婴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后,各类母婴品牌纷纷涌现。
儿童产业研究中心预计,2018年中国母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万亿元,未来10年还将保持20%-30%的高增长率。
母婴用品销售火爆
△央视财经《交易时间》栏目视频
在深圳市的一家刚开业不满一年的大型购物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目前的规划,他们引入了30多个母婴品牌,包括母婴产品、服务、娱乐等配套设施,就运营情况来看,这些母婴店不仅自身销售情况良好,对整个商场的客流量提升作用也十分明显,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这里的客流量能达到每天15万人。
深圳壹方城购物中心运营总监 邓雪芬:我们这个商场大概有30多个母婴品牌,包括儿童配套,这个跟我们社区的定位有关系,因为我们周边有很多的居民客群。我们整个场内家庭的客流,占到我们这个商场的60%,母婴产品在我们这,消费还是非常可观的。六一儿童节当天,所有母婴品牌加起来,大概会出到300万元以上。
对比以前,人们对母婴用品只有奶粉、纸尿裤等概念,近年来,消费需求进一步细分,母婴用品的种类随之不断丰富,在一些大型连锁母婴用品店,几千个品类的母婴用品陈设正成为常态。
全棉时代深圳购物公园店店长 唐生伟:在这一块至少有两千个品种,比方说湿巾,有手口专用的,有清洁用品专用的,湿巾加起来有十几二十种。
好孩子新零售集团深圳万象城店副店长 曾理:我们的高端产品走得会非常好,我们总的店铺,最差月流水也能做到120万,好的可以做到200万,销量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有增长30%。
母婴消费需求的旺盛也传导回生产端。在广东肇庆的一家纺织厂,记者看到几条正在生产婴儿服装的生产线。这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厂之前以生产成人衣物为主,而在两年前,他们看到了母婴市场的爆发,果断将三分之二的生产线转做婴儿服装,这样调整后,订单量和效益都有大幅上升。
广东肇庆一美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陈庆然:目前做了婴童产品,我们本厂的效益是有所提高的,一年下来大概可以提升100万到200万元左右,上半年订单大概是在60万件,较去年是增长了30%。现在,这边的订单量已经饱和,我们在另外一家厂也在开始生产,投入设备。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母婴产品80%以上是奶粉、纸尿裤这一类的标品,经营标品毛利率相对较低,而从整个母婴板块来看,婴童服饰这一子板块的毛利率较高,且仍处成长期,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品牌的重视和更换频次的提升,婴童服饰景气度或将持续。
深圳市安奈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曹璋:我们今年婴童服装的增长,大概有30%到40%,婴童服装的毛利率,有百分之五十几。
资本强势介入 线下母婴店加速扩张
△央视财经《交易时间》栏目视频
此前,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母婴消费的主要场景一度被各家垂直细分电商占领,母婴产业也由此进入了黄金爆发期,而近来,各家母婴品牌又不约而同从线上走到线下,于是,各类母婴线下店纷纷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经历了上一波母婴电商的爆发期后,眼下,各大品牌重新将目光转回到线下店的运营。此前,京东曾宣布要在全国开设5000家母婴店,而线上第一大母婴社区宝宝树也宣布将在全国建立3000家早教中心,记者走访中发现,线下母婴店的体验式消费更受消费者青睐。
深圳市安奈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曹璋:这种东西就需要去现场体验,所以我们现在还在加大线下的布局。总的来说,我们会认为,电商的比例差不多就控制在30%多一点,但是线下的是我们,未来一定要保持高速的增长。
母婴电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模式阶段,与之相比,线下母婴店则仍在圈地布局阶段。目前,国内有近20万家母婴线下店,其中,拥有1000家以上店铺的母婴品牌仍占少数,58.5%的母婴品牌只有1-3家门店,47.6%的母婴店面积在100平方以内,与国外相比,品牌集中度不高,市场仍较为分散。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资本的进入,母婴用品线下店的布局或将加快,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好孩子集团董事局主席 宋郑还:变化非常大,以前线下的渠道还没有真正健全,发展到一定的水平,那个时候,电子商务已经冲击了。现在线下的流量,是目前的一个风口,抢线下的流量,这个很重要,所以电子商务都跑到线下来开店。
记者了解发现,在母婴电商频频被爆出产品质量问题后,如今,线下母婴店正日益成为母婴消费的重要渠道。线下母婴店吸引客流的方式除了爆款产品外,迎合新的消费升级,和早教机构、月子中心等各类服务业态相结合正成为新的转型方向。未来,线下母婴店或将摆脱依靠产品差价生存的粗放式经营,向着线上线下打通,加大服务转变。
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 关山:比如说怀孕的妈妈走进去,店员一般会问一些,孕前的保健类的服务。到后续的小宝宝出生了以后,包括给他做抚触按摩、游泳,诸如此类的一些。大一些的店,有可能还会有一些轻量级的小型游乐场之类的,所以,很多服务类的东西会融入到母婴店里面。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