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寻求活路,地产商盯上了保险牌照……
一边喊出“活下去”的悲壮口号,另一边则在马不停蹄地寻求跨界转型。昨日,多家地产商联手接盘一家保险公司股权的消息震惊金融圈。
虽然地产商 “恋上”保险早有先例,但以往恒大、万达、复星、泛海等地产大佬们多数选择单打独斗,成群结队共同收购保险牌照的并不多见。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这种“抱团”现象更能说明地产商转型需求迫切。
那么,为什么地产商转型保险成“标配”?保险业能给地产商带来什么?二者融合又能碰出什么火花呢?
海航退出 地产商“抱团”接盘
几经波折,新光海航人寿的股权问题终于得以解决。昨日,银保监会批复了新光海航人寿变更股东及增加注册资本金的申请。
从银保监会批复的内容来看,海航集团清空新光海航人寿股权,另一主要股东新光人寿的持股比例将从50%降至25%,但仍为第一大股东。此外,又引入了5家新股东,并增加7.5亿元注册资本金。
此次新引入的5家新股东,分别为柏霖资产、香江金融、深圳国展投资、深圳乐安居和上海冠浦地产。记者注意到,这5家新股东背后与房地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了乐安居和冠浦地产外,柏霖资产的董事为潮汕地产富商、鸿荣源集团董事长赖海民之子赖柏霖;香江金融背后则是横跨物流、健康产业、金融投资、开发建设等多领域的香江集团;深圳国展投资也涉足了自有房屋租赁等地产领域。
为什么是新光海航人寿
新光海航人寿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由新光人寿与海航集团分别出资2.5亿元设立。
背靠“大树”让成立初期的新光海航人寿发展比较顺利。但随着业务开展、分支机构铺设,消耗了大部分资本金。由于增资迟迟未到位、业务停滞不前,该公司一直深陷亏损泥潭,并长期被监管部门贴上D类标签,即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新光海航人寿的偿付能力风险依旧在蔓延。上半年,该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4.21,上半年亏损0.34亿元。
此外,新光海航人寿的尴尬境地与股东另起炉灶不无关系。自渤海人寿背后的“金主”海航集团浮出水面后,新光海航人寿何去何从更受市场关注。
引入新股东的同时,嗷嗷待哺的新光海航人寿也迎来大规模“补血”。银保监会同意,新光海航人寿注册资本从5亿元增至12.5亿元人民币。目前来看,新光海航人寿终于“枯木逢春”,能否“满血复活”值得期待。
地产商跨界玩保险有何企图
如今的市况下,地产商过得不太顺心。从房产中介的“降薪求存”,到开发商的“活下去”,种种迹象表明,房地产感受到了深秋的寒意。
“在当前强监管环境中,特别是资管新规下非标融资难度增加,地产商融资渠道在收紧。而保险业作为财富管理领域重要的板块,可以以较低成本吸收社会资本,能够以投资债券、债权投资计划、信托等方式为关联方股东提供融资支持。这也是地产商纷纷渴望获得保险牌照的原因之一。”某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表示。
“经济下行期,是产业并购、升级换代的最佳时点。”横琴人寿资产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王立川说,除了通过参股保险公司来低成本获得稳定长期资金外,从负债端而言,可以把购房客户转换为购买保险产品的客户,会极大增强客户黏性,提高后续其他开发的可能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伴随着公众风险保障理念的深化,加上政策红利驱动健康险、养老险发展,中国寿险业未来发展的潜力空间非常大,地产公司进入寿险业也能分享行业红利。
据不完全统计发现,目前有40余家保险公司有地产背景股东,占所有保险公司两成上下。
不过,目前监管在全面强化保险业务监管的同时,也一度收紧了保险牌照的发放。这造成包括地产商在内的许多资本不得不来一次战略上的“急转弯”:既然新设一家公司很难,不如试试能不能收购一家公司。
此前,香江集团曾表示,未来几年,香江金控还将陆续申请新的金融牌照,增加新的金融业务,计划筹备民营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事实上,“曲线”拿牌照的并非只有香江集团,如恒大地产收购中新大东方(现“恒大人寿”)50%股权;泛海控股收购民安保险(现“亚太保险”)51%的股权,不一而足。
“地产+保险”的故事未完待续。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