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A股怎走?会否反转
2023年A股怎走?会否反转
黄智华
2022年A股行情圆满收官。截至12月30日收盘,上证指数报3089点,全年下跌15.13%;深证成指报11015点,全年下跌25.85%。2022年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结束了前3年的年线三连阳,收出了年线大阴线,回吐了前3年的大部分涨幅。
从年K线形态看,在2022年下探形成支撑的基础上,2023年上证指数可望收出年阳线,或至少收复2022年大部分失地。
20年均线为长期上升趋势线
沪指20年移动平均线是2013年以来重要底部的长期支撑线,如2013年6月、2014年3月、2019年1月、2020年3月、2022年4月等重要底部均在其上形成,2019年1月4日低探2440点底部在20年均线形成强支撑后拉出近4个月的涨势,之后反复整理,2020年3月19日再探至2646点,跌近20年移动平均线形成强有力支撑(当时位于2560点上下),2022年4月27日一度调整至2863点,以及同年10月31日跌至2885点,再跌近20年移动平均线,后止跌回升。
估计支撑这些重要低点的20年移动平均线(目前位于2764点上下)或仍是未来较长期的重要支撑区域。
另外,从长期上升趋势线看,沪指2022年10月底11月初在2019年1月4日2440点与2022年4月27日2863点两底部连线区域形成支撑效应,同时跌近2013年6月25日1849点与2019年1月4日2440点两重要底部连线(目前位于2860点上下)而止跌。该两重要底部连线基本与与20年移动平均线交汇并行,构成2023年甚至更长期的下方强支撑区。
从走势看,沪指在2023年有两大关口,一是年线(现位于3230-3240点),2022年7月5日反弹至3424点就是受压于当时的年线,而导致下半年的再次探底调整;二是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长达1年多的大箱体下边,即2020年7月27日3174点、2020年11月2日3209点、2021年7月28日3312点、2022年1月28日3356点等阶段低点连线,2022年7月5日3424点高点也在上形成。
上述两关口估计会有一定消化压力,尤其是上述大箱体下边现位于3480-3500点)是2023年最为重要的压力区,是历史密集套牢区,可以说是牛熊分界线,未来如果能持续放量上破,则一轮大周期牛市或来临。
2023年5月是重要周期窗
2022年初本栏分析,按60个月波动周期特征,2月、11月是2022年重要周期段,事实上,2022年2月中旬大盘反弹受阻形成压力转折点,并启动了至同年4月底的跌势,沪指4月27日探出2863点低点,后展开回升,于7月初受压于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大箱体整理区下边(与年线交汇),后展开调整至同年10月31日2885点,11月展开1个多月的回升行情,同时2022年11月为2020年6月转折启动点以来的第30个月,也为2015年5月顶部以来的90个月。可以说11月周期段呈现了见底回升转折效应。90个月是调整的重要周期,可谓调整充分,2022年11月可以说探出了大周期转折底部,这个底部还体现了地产金融、酿酒等传统蓝筹品种见底回升,并逐渐形成回升之势,所以2022年11月底部转折较为明显,或成为未来长周期牛市的转折起点。
2023年5月为沪指2013年6月25日1849点底部以来的第120个月,该1849点底部促成了后来2014年和2015年的牛市行情,成为一轮牛市起点。
120个月为10年周期,为极重要的转折周期,2023年5月(包括6月)不排除成为未来长周期牛市的转折起点或启动点。
传统蓝筹股或受挖掘
在大转折和转折性周期窗口,金融、大消费等传统蓝筹股往往成为被挖掘,成为稳定市场和领涨市场的品种。
不少大银行股自2018年2月初形成重要高点以来,已调整了近5年,5年为重要周期,而且按除权价看,股价已跌回2019年第一季度的底部水平,调整可谓较充分。稳定派息的品种可按除权价来分析,因为资金投入是有时间成本的,不同于转送股的除权,所以每年稳定派息的品种可按除权价而可不按复权价来分析。
有的银行H股较长期调整后,按目前股价水平派息收益率达近10%,部分银行A股相应也有7%以上,而从历史看,大多数银行股每年派息水平稳步提高,如果银行股业绩未来保持增长,部分银行H股每年按派息收益率10%甚至以上,那么8至10年可回本,具长期投资价值,是进可攻退可守的长期投资对象。同时,大多数银行股大幅破净,有的银行股每股未分配利润比股价还高,从长期投资看,相当超值。
如果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估计大银行股的业绩和派息水平增长就有保障,这样在估值水平处历史低位情况下,低估值、业绩稳定增长、派息水平高的银行股,是进可攻退可守的长期投资对象。而部分业绩保较好持增长的白酒等大消费品种经过较长期调整后,目前市盈率跌回20多倍,也逐渐进入可挖掘的区域。
2022年11月以来银行、保险、酿酒等传统蓝筹品种走高回升,走出筑底的格局,呈现慢牛的走势,有的银行股甚至创出近两年来新高,中字头股票也反复迎来转折机会。可以说,2022年11月以来银行、保险、酿酒等传统蓝筹品种呈现了大周期转折。而大多数股票,尤其题材股走弱,呈现跷跷板效应,这种现象在2016年和2017年也出现过,在2023年甚至未来更长时间这种现象或再现。特别是上交所近期表示,开展投机炒作整治专项行动,多措并举遏制“炒差”“炒概念”乱象。
《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印发后,保险公司正紧锣密鼓加速推动个人养老金保险业务落地。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种长期的养老储蓄手段,个人养老金具备长期性特征,投资上更注重安全性。这与保险资金的投资诉求一致。未来,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指引下,央企将更加注重加强与投资者沟通,同时,从“管经营”向“管资本”转型,带动更多外延投资,从而带来估值重塑。
大消费、大金融等股价处于相对低位的传统蓝筹权重板块在2022年底扮演起了“护盘”角色,受市场一定程度的挖掘,体现出部分市场资金开始寻觅低位低估价值具有一定防御性的品种的交易机会。在2023年,扩大内需、经济复苏题材品种或逐步受到市场挖掘。据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2022年12月15日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
看好A股中长期投资价值
近段,摩根大通、贝莱德、高盛等全球资管巨头在港股市场开启了“扫货”模式。与此同时,2022年四季度以来,多家外资机构现身多家A股上市公司调研名单。多位外资人士表示,对中国股市的投资前景表示乐观。不仅在港股市场积极扫货,多家外资资管巨头还在A股市场展开了积极调研。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美元强势已现“筑顶”迹象,继续上涨动能减弱。而国内经济基本面复苏,资本市场跨境资金或将有序回流。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市场认为,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情绪以及市场整体估值目前已处于历史低位,低迷状态不会持续太久。在宽信用、稳增长背景下,价值风格将占优。一些主流外资投行也纷纷表示,看好A股中长期投资价值,增配中国资产仍是大趋势。
在实体经济存在较大下行压力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银行利率是为稳定实体经济,也说明实体经济的问题较大。股市牛市总是伴随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利率从低位上调,市场需求旺盛,经济进入景气期而展开的。所以,符合经济面的大牛市仍有待时日。
当然,目前存款准备金率已下调至2011年6月高位以来的新低位,接近2007年第一季度的相对低位水平,银行利率也下调至相对低位,主板市场或进入筑底回稳过程,甚至展开合理的估值收复行情,为未来的大牛市打好基础,“经济复苏”“稳增长”相关产业链品种或仍是市场反复的关注点。
经过长期调整后的传统蓝筹品种,尤其是低估值、派息收益率高、业绩保持增长的蓝筹品种,可望率先逐渐形成中长期的收复和回升转折机会。
(本文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
作者黄智华为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知名财经博主,证券投资资深分析专家,曾是全国首批注册证券分析师,公开出版著作有:《证券投资工程学》《八卦时空律》《我要做股神》《周期波动节律》《赢的顿悟》《如何判断牛市和熊市》《智慧套利》,以及《岭南形胜行》《青藏天道行》《名山大道行》《名山菩提行》《行走老子众妙门》《大道行踪等十多部。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