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净利润下跌后,晋商银行宣布重大管理层变动
据晋商银行(02558.HK)所发布公告显示,其 2024 年全年业绩呈现出多维度的变化态势。整体经营保持稳中有进,资产规模实现增长,但在盈利、资产质量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一业绩表现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也为我们深入分析其发展状况提供了丰富素材。
从晋商银行 2024 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其资产规模实现了稳步扩张。总资 产达到 376,305.5 百万元,较 2023 年增长 4.2% ,这主要得益于信贷资产及金融投资规模的增加。在业务拓展上,晋商银行积极响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加大对制造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支持,公司贷款总额增长 5.8%,个人贷款总额增长 7.7% ,反映出其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满足居民金融需求方面的努力。然而,在盈利指标上,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净利润为 1,749.5 百万元,同比减少 12.6% ,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从 0.57% 降至 0.47%,平均权益回报率也有所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关键收益指标的变动,以及信用减值损失的增加。
深入分析各项收益指标,利息净收入减少 1.1%,主要是付息负债利息支出增加,部分抵消了生息资产利息收入的增长。在市场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尽管晋商银行相应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但负债成本的下降幅度仍不及资产收益的下降幅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减少 10.8%,主要受贸易融资业务模式调整、代销承销及信用卡结算业务量减少等因素影响。不过,交易收益净额从 -78.5 百万元增加至 115.2 百万元,得益于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和基金赎回价差收益的增加。在信用风险方面,虽然不良贷款率微降 0.01 个百分点至 1.77% ,但不良贷款总额有所增加,且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长 17.0%,这反映出晋商银行在风险防控上仍面临较大压力。
从市场角度来看,晋商银行在业务布局和市场竞争力方面有一定的亮点。在公司银行业务上,聚焦地方重点项目,积极支持实体经济,但面临同业竞争激烈、市场贷款利率走低的困境,导致业务收入减少。零售银行业务则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1% ,个人存款总额增长 17.9% ,客户数量进一步增加,这得益于其在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持续投入。金融市场业务收入增长明显,较 2023 年增加 378.1 百万元,主要源于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增加,同时在债券承分销业务和风险管理能力上也有所提升。
互联网上部分投资者认为,晋商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体现了其在区域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盈利下滑问题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有行业分析师指出,晋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举措值得肯定,但在金融科技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与头部银行仍存在差距,需要加快步伐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晋商银行在管理层层面也迎来重要变动。于 2025 年 3 月 27 日,董事会决议提名容常青先生为非执行董事。容常青拥有逾 27 年审计及企业管理经验,曾任职于审计署武汉特派办,后在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担任重要职务,2018 年起在晋商银行担任执行董事、副行长等职,其丰富的金融行业履历有望为晋商银行的战略决策带来新的思路与方向。
而因工作调整,马洪潮先生拟辞任非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及董事会提名薪酬与人力资源委员会成员职务,彼之辞呈将于山西监管局核准容先生的董事任职资格之日起生效。马洪潮在经济管理领域拥有 22 年的经验,曾任职于中国华能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等,自 2023 年 6 月正式担任晋商银行副董事长以来,对晋商银行的战略规划、业务推进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贡献,其离任后,晋商银行在领导团队的协作与战略执行上或面临一定的调整与磨合。
综合晋商银行 2024 年的业绩表现及市场反馈来看,其在业务拓展和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面临盈利增长乏力和风险管控的挑战。未来,晋商银行需要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同时,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监管政策变化,精准把握市场机遇,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新老管理层的交替,也为晋商银行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与机遇,如何平稳过渡并借助新管理层的优势推动业务发展,将是晋商银行接下来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