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来称山姆工资低,又给国内企业上了一课
“超市行业几乎都在卖垃圾商品,山姆工资太低,员工拿不到4000元工资的企业应该关停。”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公开对话中抛出这番话时,整个零售行业都被推到了聚光灯下。这位以“员工幸福感”著称的企业家,用最直接的言辞撕开了零售业薪酬体系的遮羞布。
外企技术好,但工资不涨走不远
于东来并非全盘否定山姆。他坦言,胖东来近两年在向山姆学习精简SKU、提升单品质量,甚至引入试吃服务。但话锋一转,他直指山姆的“阿喀琉斯之踵”:“员工工资太低”。
数据显示,山姆员工平均工资为6560元/月,37%的员工月薪在4000-6000元之间,部分岗位需依赖加班费才能勉强达到4000元。而胖东来的员工薪酬堪称行业天花板:普通员工1-2月实发工资达9886元,店长月薪约7.8万元,是沃尔玛中国区店长的3.7倍。更惊人的是,胖东来将95%的利润分配给员工,仅留5%用于企业发展。
“外企的技术和管理很好,但工资不涨,将来还是走不远。”于东来直言不讳。他提到,肯德基、星巴克等外企同样存在类似问题,“如果多给员工发点工资,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服务质量和企业形象自然会提升”。
“低薪企业=扰乱市场”的生死线
于东来的批评并非空谈。他划下了一道“生死线”:“如果员工到手工资不到4000元(交社保外),这样的超市可以马上关掉!”在他眼中,低工资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更会形成恶性循环:
员工缺乏归属感:薪资低于行业水平,导致员工流失率高企。胖东来员工流失率长期低于5%,而行业平均水平超过30%。
服务态度敷衍:低薪员工难以保持工作热情,服务质量下降。胖东来顾客满意度高达95%,远超行业均值。
顾客用脚投票:消费者体验差,最终选择离开。于东来指出,中国超市行业陷入“低质高价商品—客流下滑”的恶性循环,而山姆、Costco等外资超市的崛起,恰恰证明了选品与服务的价值。
不是市场不好,是没认真对待职业
于东来的言论引发了激烈争议。支持者认为他揭露了零售业薪酬问题,倡导尊重劳动者;质疑者则认为这是商业竞争策略,或忽视成本控制现实。
但于东来的回应颇具理想主义色彩:“员工开心了,服务就会好;服务好了,顾客就愿意多花钱。这是一个正向循环。”他以胖东来的实践为例:2024年推出“鲜肉月饼”等自营爆品后,单品毛利率虽低于行业平均,但凭借高复购率,整体利润反而增长15%。
更尖锐的是,于东来将低薪企业与“扰乱市场”画上等号:“你让员工活得憋屈,顾客怎么可能满意?”他提到某款成本5元的廉价毛巾,贴上知名品牌标签后售价飙升至30元,利润空间巨大,但消费者使用后发现掉色严重,最终连带着对整个超市失去信心。
自由与爱,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于东来的管理哲学,早已超越简单的薪酬问题。他反对将员工视为“获取利润的工具”,主张“爱、善良、舍得”是企业带头人的核心基因。在胖东来,员工享受40天带薪年假、全员持股分红,甚至结婚时禁止收高额彩礼。
“什么时候最开心?就是早上商店刚刚开门,顾客还没进来的时候。那时整个商场非常整洁,非常漂亮,有时候我都不舍得让顾客进来。”于东来曾这样描述他的理想。在他看来,企业不仅是赚钱的机器,更是一个让员工做有尊严、让顾客感到幸福的“乌托邦”。
“薪”痛点不止是零售业
当安徽鹿妈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10亿元年销售额稳居牙线行业龙头时,其 “无固定午休”“工位禁放私物”“强制工位就餐” 的流水线式管理规则,早已将员工异化为精密运转的 “生产零件”。这种被内部员工称为“监狱式管理”的畸形模式,正成为制造业灰色生态的冰山一角。据劳动监察部门通报,类似案例在长三角制造业密集带绝非孤例。
更具荒诞色彩的是,这家将“重视每个人的力量”印在官网的企业,2023年年报显示的社保参保人数竟仅1人。其人文关怀的纸面宣言与劳资现实的巨大鸿沟,构成当代中国民营企业管理困境的黑色寓言。(详见文章《狼性管理还是人性牢笼?10亿级牙线龙头小鹿妈妈被立案调查》)
从胖东来9000元月薪创造的商业奇迹,到小鹿妈妈“监控+罚款”的管理困境,两种商业模式的鲜明对比揭示了一个朴素的商业真理:企业如何对待员工,员工就如何回馈企业。在这个人才流动加速的时代,“自由与爱”不仅是人文关怀的体现,更是被市场反复验证的成功密码——尊重员工的企业,终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持久的竞争力。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