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网
入驻财经号 登录 客服 |
首页> 房产> 正文

总投资超1381亿!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规划出炉

财经号APP
乐居买房乐居买房 2021-09-16 17:01:05 3942
分享到:

  乐居买房讯 9月14日,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通知》总结了“十三五”规划的成果,并对接下来“十四五”即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作出了指导。

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发展

  其中提到,黄埔临港经济区将把握湾区顶部明珠,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基础雄厚,人才优势明显的优势,立足于数字经济新风口、“双区”“双城”新机遇、更新改造新引擎、港口转型新方向的重大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高质量发展愿景与目标。

  到2035年,黄埔临港经济区将实现高质量数字经济体系全面建成、高水平港城融合全域空间协同、高品质海丝休闲城区引领示范、高效能智慧治理体系充分彰显的远景目标。

  在“十四五”期间,黄埔临港经济区将努力实现这五个目标,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引领新发展,建成数字经济试验区;临港产业实现新提升,建成新贸易创新中心;港口转型取得新突破,建成港城融合示范区;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建成滨水生态文明示范区;治理效能达到新高度,建成数字化社会治理示范区等。

  此外,还将在黄埔临港经济区和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构建“一核三带多点”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建设以人工智能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以信创产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为支撑、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球智慧创新港城。

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发展

  做到聚焦数字产业化,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引导产业数字化,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新贸易创新中心、推进港城都市化,争创绿色宜居全球智慧创新港城、服务高质量发展,建立高效智慧保障措施。

  下附重点项目表

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发展

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发展

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发展

  以下为《通知》原文: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直属各单位;黄埔区各街道、镇,区府属各单位:

  《黄埔临港经济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管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如遇问题,请径向黄埔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反映。

  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9月13日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昂首步入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中勇当排头兵、决战新开局的关键时期。本规划根据国家、省、市要求和《中共广州市黄埔区委、中共广州开发区工委关于制定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着重阐明“十四五”时期黄埔临港经济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回顾“十三五”发展成效,辨识未来发展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黄埔临港经济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港城融合进程提速,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

  1.区域经济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黄埔临港经济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总部经济、航运服务、文化旅游、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加速集聚。持续推进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2016年至2020年,黄埔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68765万吨、1786万TEU(标准集装箱),新增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1500余家,总注册资金超186亿元。建成了广州国际港航中心一二期、中交港湾大厦、和安堡商务中心、外运大楼等一批航运服务业集聚园区,成长了中外运华南公司等一批航运龙头企业和广州电子口岸、信天翁科技、运易通科技、一链通科技、中外运财务共享中心等一批特色企业;出台“航运10条”2.0版,加速发展高端港口经济。以中国软件CBD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集聚区初步形成。

  2.港航产业加速赋能。发挥黄埔港千年“古港”“良港”优势,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建设现代港航集装箱物流信息化平台,推动黄埔港航运、贸易等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单一窗口”平台,对接21个口岸和国际贸易相关部门,服务企业超过5.6万户,各类申报5.2亿票,开启全国首批“两步申报”试点改革,企业平均通关时间缩短73.8%;卓志供应链科技打造数字化跨境产业服务模式,推动物流供应链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3.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建设全面推进,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企业和项目,推动物联网、5G、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总部园区、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统信软件等一批项目落地。广州港合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中外运财务共享中心等落户,大湾区数字娱乐产业园建成,南方智媒大厦、广州日报科技文化中心加快建设,数字技术与文旅传媒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

  4.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更新改造步伐加快,港城融合推动城市面貌持续改善。茅岗路以西、鱼珠旧城等多个旧改项目顺利推进,形成了保利鱼珠港-广州国际港航中心的滨江城市客厅。黄埔东路隧道改造工程建成并通车,交通路网持续完善。有效整治深井涌、细陂河等河涌,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多条道路绿化景观改造完成,居民休闲空间质量提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珠江国际慢岛建设稳步推进。

  5.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公共服务设施日益配套完善。教育事业服务设施逐步齐全,师资力量有效扩充;医疗卫生体系及医疗技术水平持续升级,妇幼保健、生育服务惠民政策持续推进实施;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市政专项规划不断完善,市政建设加速推进;社会保障坚实有力,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黄埔临港经济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影响和制约区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仍比较多,具体表现在:一是港口功能与城市功能的融合不够深入,交通基础设施衔接不够紧密,城市环境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三旧”改造任务重、难度大,土地权属相对复杂,土地供应短缺与低效利用问题并存,承载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土地资源不足;三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等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创新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四是高端航运服务、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智能贸易等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还不足,集聚效应不够突出;五是民生保障服务设施配套仍不够完善,存在数量、类型与布局等结构性短板。

  发展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些长期发展中积累的问题,需通过高质量发展逐一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机遇和挑战

  1.主要优势

  ——湾区顶部明珠,科技创新中心。黄埔临港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是广州城市发展“东进”战略的重要节点。拥有珠江东十公里黄金岸线,是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的重要组团,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枢纽和广州科技创新轴的关键节点。

  ——海丝文化起点,历史积淀深厚。广州港是中国唯一一座两千年不衰的通商口岸,扶胥港(黄埔港)自两晋时期开港,唐宋时期走向鼎盛,到清朝实行“一口通商”,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南海神庙、黄埔军校旧址、北伐纪念碑、东征阵亡烈士墓园、长洲炮台群、深井古村落古建筑分布于此,积淀了悠久的海丝文明和浓郁的岭南文化。

  ——产业基础雄厚,人才优势明显。黄埔港片区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四区四中心”之一,拥有产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素质人才集聚等优势,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8家研究院进入省高水平研究院建设序列,占全省2/3;各类高层次人才超1000人,高新技术企业超2100家,居广州市第一、全国开发区首位;广州航海学院升格为广州交通大学,将为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改革创新高地,营商环境优良。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提出将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打造成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策源地、集聚发展示范区、开放合作重点区、制度改革试验田;广州市提出赋予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努力抢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创新制高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标杆,形成“中国数字黄埔方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获批全省首个省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营商环境指数蝉联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

  2.重大机遇

  ——数字经济新风口。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不仅成为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方向,也成为国家、省实施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被列为广州“十四五”发展的“双引擎”之一。科技部支持广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广州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构建“一江两岸三片区”空间格局,其中鱼珠片区主要分布于黄埔临港经济区,在GUOJIA级试验区、先导区和省级试验区的重大发展机遇叠加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双区”“双城”新机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伟大实践,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进程。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黄埔临港经济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在科技、产业等方面加快与大湾区城市深度协同,创新体制机制,营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吸引重点企业和高端人才落户,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积极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更新改造新引擎。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突出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这是党中央立足新阶段、新形势、新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十四五”期间,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广州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将有力推进黄埔临港经济区港城融合、产业升级,为发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培育现代服务业体系提供全新空间资源,同时也将有助于提升城市面貌,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文化传承,优化生态环境,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高质量都市化城区。

  ——港口转型新方向。黄埔临港经济区作为广州城市发展“东进”战略的重要节点,依托广州“一区三城”产业布局优势,特别是在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及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产业布局下,黄埔老港的转型发展不可局限于港口航运、贸易服务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更承载着推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实现数字产业化的任务,还需要打造珠江东十公里黄金岸线,推动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实现港城都市化。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港城都市化结合起来,是港口转型发展的一个全新方向,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责任。

  3.面临挑战

  ——逆全球化和后疫情时代带来严峻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治理体系和经贸规则深刻变化,对国际经贸往来和金融安全的影响仍将持续。黄埔临港经济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主要是航运和商贸服务业,这些产业对外依存度高,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持续受到来自国(境)外的冲击和挑战。

  ——新一轮信息革命和数字经济发展竞争激烈。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席卷全球,并成为各国抢占技术高地和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从国内情况看,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数字经济总部企业竞争力强;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看,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还不多。未来需要抢抓新机遇,转换新赛道,谋求不对称发展优势。

  ——双循环格局下国内核心城市之间竞争激烈。畅通双循环,重塑新格局,意味着资源在沿海与内地城市之间的新一轮配置重组,围绕融入世界格局、服务国家战略,各重点城市间的能级竞争更加白热化,围绕高端产业、科技、人才的区域竞逐愈演愈烈,黄埔临港经济区的发展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高质量发展愿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及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工作举措,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牵引,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以区块链为特色、以信创产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为支撑的数字经济核心引擎,大力拓展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全面提升珠江岸线和岛屿特色文旅休闲功能,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建设“一岸双轴三片”新格局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推动实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中走前列。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闭环落实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施“小切口大变化”民生实事办理制度,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构建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重点突出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原创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4.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

  5.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发展目标

  1.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实现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体制创新等系统升级,数字经济与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港城一体化水平大幅提升,新发展理念全面彰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高质量数字经济体系全面建成。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强劲,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备高效,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关键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关键产业链自主可控,总部经济与高端航运服务业发达、辐射力强劲,文旅休闲与商务服务业独具魅力,建成引领全球的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高水平港城融合全域空间协同。港口与城市完成空间整合与功能优化,国土空间治理新范式初步形成,新基础设施完备先进,交通体系完善高效,区域内部全域空间协同发展,滨水城市景观充分展现,建成港城融合示范区。

  ——高品质海丝休闲城区引领示范。以南海神庙、广州海事博物馆、外贸博物馆为核心的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和隆平现代水稻公园、洪圣沙休闲商务区、深井古村等文旅资源充分整合,千年海丝文化特色彰显,岭南文化风情浓郁,滨水岸线与岛屿生态独具魅力,建成SHIJIE级海丝文化生态休闲示范区。

  ——高效能智慧治理体系充分彰显。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智慧化高效治理体系全面建成,体制创新更加高效、更具活力,树立统筹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乡治理、安全治理、生态治理、数字治理的样板,企业、社区、人民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实现数字家庭、数字企业、数字社区、数字城市四位一体,建成引领大湾区的数字化功能区治理模式与样板。

  ——高福祉民生服务保障广泛享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均衡度保持领先,中等收体比重显著提高,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急有速应,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十四五”发展目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区域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奋力实现以下目标:

  ——人工智能引领新发展,建成数字经济试验区。中国软件CBD、中国游戏软件谷、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园、GUOJIA级信创基地等重点平台陆续建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算法、关键技术与器件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一批前沿领军企业加速涌现,形成强大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创新源头供给和成果转化能力,基本建成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临港产业实现新提升,建成新贸易创新中心。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黄埔片区)功能完善,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能级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创新区、服务“一带一路”的新贸易创新中心初步形成,航运、贸易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航运服务、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智能贸易等新业态创新活跃,形成要素畅通、贸易顺通、创新链融通的新国际贸易集聚地,企业总部集聚度较高;高端服务业人才集聚,数字化政务、商务环境优越。

  ——港口转型取得新突破,建成港城融合示范区。实现黄埔港岸线与腹地、空间与配套、景观与功能“三统筹”,港、城、岸、岛一体化发展,鱼珠、黄埔老港一带更新改造有序推进,港口升级与城市转型进一步融合,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衔接、5G新基建有序推进;港口产业向数字化航运服务和现代服务业转型,高品质商贸服务业发达,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港城融合示范区。

  ——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建成滨水生态文明示范区。珠江沿岸、港口、岛屿、城市等全领域、全地域、全过程、全方位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港口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珠江岸线和长洲岛、大吉沙等岛屿生态保护良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千年海丝文化、黄埔军校军事文化与休闲农业旅游功能整合,江、岛、城、园、涌系统治理水平加速提升,港、城、岛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绿城蓝天碧水的美丽黄埔港远近闻名,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治理效能达到新高度,建成数字化社会治理示范区。基于数字技术和新基建的“城市大脑”初步建成,智慧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教育、医疗、住房、社保、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着力提升区域能级,打造“一核三带多点”空间新格局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牵引,围绕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目标,全面融入广州市“一区三城”和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岸双轴三片”格局,在黄埔临港经济区和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构建“一核三带多点”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建设以人工智能为引领、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以信创产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为支撑、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球智慧创新港城。

  空间布局图

  (一)“一核”:数字经济核心区

  ——规划范围:护林路东部区域,以中国软件CBD为核心,包括中国游戏软件谷、中国智能网联国家创新中心等,是“双轴”之一科技创新轴的关键节点。

  ——发展定位:以中国软件CBD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产业内核,建设以区块链为特色、以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为重点的核心功能区。

  ——发展重点:以信创软硬技术突破与应用为主要方向,打造中国软件CBD起步区,加快建设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信创、“区块链+”场景应用为特色的数字核心产业园区。将状元谷一带打造成为信创产业发展基地。将中国游戏软件谷打造成电子游戏产业共同体、游戏产业研发及传媒平台。未来可加快建立全区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支撑体系。联动区块链与特色金融,创新金融工具,完善“金融超市”功能,纵深发展产业链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整合活化物流、商流、信息流等产业链核心要素。

  (二)“三带”:数字创新带、滨江商务带、文旅休闲带

  1.数字创新带

  ——规划范围:护林路沿线区域,是“双轴”之一科技创新轴的重点区域。

  ——发展定位:聚焦核心装备、系统软件、信息技术、自动驾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领域,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布局大科学装置及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突破,打造十里数字经济产业长廊。

  ——发展重点:以护林路为发展轴带,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等产业,争创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GUOJIA级信创基地,加快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抢先建设新松国际机器人产业园、鱼珠智谷、黄埔链谷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全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新产业铺就“高速路”。依托算力建设和算法开发,重点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黄埔智能装备价值创新园、中国工业互联网中心、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等建设。

  2.滨江商务带

  ——规划范围:沿珠江北岸黄埔港岸线,是“一岸”的沿江产业带“最强最美十公里”。

  ——发展定位:以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围绕珠江沿岸品牌段、品牌公共空间、品牌活力区建设,推动鱼珠、黄埔老港一带连片改造,实施亲水道、跑步道、骑行道“三道”贯通,全面融入高端产业带、科技创新带、历史文化带、都市景观带、滨江休闲带、公共服务带“六个功能带”建设,加快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邮轮游艇、城市物资运输功能布局,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加强生态织补修复,串联沿江生态岛屿,加强与主城核心区共融协同,牵引城市功能沿岸东进,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数字航运、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文创旅游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融入广州东部国际商贸服务轴,构建要素畅通、贸易顺通、创新链融通的新国际贸易集聚地,形成辐射湾区的高端港口经济圈,建设影响力辐射力突出的世界一流滨水区、贸易新走廊、黄埔会客厅,打造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服务“一带一路”的新贸易创新中心。

  ——发展重点:打造以黄埔国际邮轮城为核心,以港航中心片区、外运大楼片区为两翼的航运数字港,推进岸线更新改造,加快数字经济、总部经济、邮轮游艇、城市物资运输功能布局,通过港口产业调整与功能置换,构建集“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数字智创—数字贸易企业总部”于同一岸线的高品质城市服务滨水空间。引进航运金融、航运大数据、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智慧物流、数字商业、国际采购与分销、时尚创意设计中心、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国际性或区域性的品牌推广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商业设计中心、数字商业软件(地图)、高端商业咨询、高端酒店等新业态,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沿黄埔港岸线一带,自西向东依次打造鱼珠航运服务商务区、国际总部与产业金融中心区、数字智创集聚区、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智创宜居拓展区等功能组团,重点建设保利鱼珠港、南方智媒大厦、广州日报科技文化中心、广州国际港航中心、黄埔国际邮轮城、中远海运大厦、双沙TOD智航中央商务区。

  3.文旅休闲带

  ——规划范围:包括深井、长洲、洪圣沙、白兔沙、大吉沙、娥眉沙、大蚝沙等七个江心岛屿及珠江水道在内。

  ——发展定位: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加强生态织补修复,串联沿江生态岛屿,优化水上文旅线路,将连片岛屿打造为黄埔区滨水文旅休闲带、珠江国际慢岛。

  ——发展重点:以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为契机,整合黄埔军校旧址、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造船厂、海军基地等军事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军事历史文化等研学活动和文化旅游,打造成国内著名的军事主题文化旅游区。以大吉沙岛为基地,以隆平院士港及农业公园为依托,推进数字农田基础设施和休闲农业设施建设,打造广州城郊都市田园休闲胜地。依托长洲岛深厚的岭南文化资源和优良的滨水生态环境,挖掘深井古村岭南文化、长洲古港海丝文化,推进游艇公共服务基地建设,发展岭南文化研学、水上运动。发挥长洲岛与大学城比邻而居的区位优势,推动科研教育、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一体化建设。依托洪圣沙雪松集团滨水RBD项目,打造高品质滨水休闲商务区。

  (三)“多点”:十五个特色功能区

  ——规划范围:黄埔临港经济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

  ——发展定位:规划建设十五个特色功能区,涵盖数字经济类、综合服务类、宜居生活类、生态休闲类、文化宜游类等特色功能,全方位保障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球智慧创新港城。发展重点如下:

  1.数字经济类。包括黄埔科学园、枢纽发展区、CBD数字产业区、双沙软件产业集聚区、智创宜居拓展区。加大重大技术装备和工业软件创新应用推广,打造高端完备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2.综合服务类。包括鱼珠航运服务商务区、国际总部与产业金融中心区、数字智创集聚区、大沙地智慧商业服务区。依托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航运、贸易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打造高端航运服务、金融产业集聚区,建设港城一体、产城融合的黄埔港国际综合服务功能区。

  3.宜居生活类。包括茅岗横沙智慧社区、文冲文园智慧社区、智创宜居拓展区。深挖内需潜力,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培育壮大多元化消费。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产业创新、居住生活、文化旅游休闲综合功能布局,打造一批智慧生态宜居社区。

  4.生态休闲类。以龙头山森林公园、黄埔公园为生态保护区的中心,建成集生态功能、森林景观功能、旅游观光功能、休憩健体功能、科普教育功能、主题文化项目功能、节事活动功能、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与产学研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生态休闲公园。

  5.文化宜游类。建设珠江国际慢岛(包括长洲岛黄埔历史文化休闲区、大吉沙隆平现代农业休闲区等)、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充分串联整合黄埔古港、南海神庙、黄埔军校旧址等人文优势,活化利用深井古村落等历史建筑群,探索打造新时期海丝文化与全球海洋文明的共情交融平台。

  四、聚焦数字产业化,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大力发展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数字技术产业,强化5G、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一体化协调发展,探索构建数据驱动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以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形成数字底座、数字平台、高速网络与科研、智造、城市系统深度融合的数字应用体系,构建集“硬件+软件+服务”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一)加速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打造GUOJIA级软件名城示范区

  将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不断丰富拓展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建立自主可控数字产业体系,持续壮大区块链产业,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

  1.加快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完善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构建高效骨干光纤网络,推动5G网络规模部署,在产业集聚区、交通枢纽、商业楼宇、社区实现连片优良覆盖,探索打造以1.4GHz频段为主的无线政务专网。提速智慧灯杆、智慧路网建设,在护林路一带先行试点,推进路灯、信号灯、路牌、井盖、电线杆、广播电视塔、户外广告牌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打造“人工智能+车联网”示范路段。

  2.不断丰富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推动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无人驾驶、VR/AR、超高清视频、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创新应用,形成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原创性技术研发成果和原始应用创新示范。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加速制造业生产要素数字化,实现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创新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发展协同经济、社交电商、无人零售、小程序、短视频等新业态,创建新能源运力共享、同城货运运力调配、社区共享冰箱等物流新模式。加速推进电竞游戏全产业链发展,引进一批全国一流的电竞组织、赛事联盟、电竞俱乐部,争取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竞游戏赛事,率先开展电竞游戏产业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3.构建自主可控数字产业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基础关键技术研发能力,打造一批操作系统、基础软件龙头企业,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与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刚钻”产品。推动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建设,构建商用密码应用与创新生态,加强面向安全可信操作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基础理论、基础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实现从基础软硬件到应用软件全体系的安全可控。

  4.打造GUOJIA级软件名城示范区。积极争取中国软件名园试点,加强区块链算法理论和共性技术创新研究,深化区块链技术行业应用,对接国内外以区块链为特色的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构建国际一流的软件业务和技术创新生态。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联盟作用,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和发展,探索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多元应用场景,支持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相结合的项目建设,加快建成以区块链为特色、以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为重点的中国软件名区。

  (二)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打造GUOJIA级试验区先导区

  积极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聚焦发展智能关键器件、智能软件、智能设备等核心智能产业,面向计算机视觉等重点技术方向和工业、商贸等重点应用领域,不断挖掘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加强技术集成和融合应用,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1.健全人工智能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中心建设,依托统信国产操作系统龙头,整合操作系统、数据资源、云计算平台及相关资源,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支持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设立实验室或分支机构,鼓励加强算法理论、技术开放平台、机器视觉、智能语音、数字孪生等应用技术研究,构建以模拟人的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技术路径。鼓励企业在“AI+传统行业”包括医疗、金融、教育、文娱、零售、物流、政务、安防等诸多方面应用创新,支持智能汽车、机器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产业发展,面向特定应用场景形成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

  2.汇聚人工智能创新要素。加快推动中国软件CBD、中国游戏软件谷、新松国际机器人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总部园区、黄埔体育文化中心综合体旧城改造等一批载体建设,汇聚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广州在基础设施、经济活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优势,不断汇聚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加强生产、生活、经营数据收集,支持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强化算法研究和算力建设,为企业开展研发提供数据存储、算法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汇聚人工智能发展所需的数据、算力和算法要素。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给予奖励,汇聚国内外人工智能高精尖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3.开展人工智能政策试验。围绕图像识别、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加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相关前沿法律问题研究与试验。加大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力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专利协同运用。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探索智能社会治理新模式,为人工智能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应用营造良好环境。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加强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建设。

  (三)构建全链条信创生态圈,打造GUOJIA级信创产业基地

  以信创软硬件技术为重点,构建GUOJIA级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增强数字经济前沿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打造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链接“一带一路”、影响全球的中国广州信创产业集聚发展先行区。

  1.加快培育信创产业龙头。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领域引进和培育一批行业龙头,引领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和关联产业发展,推进信创企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在金融科技、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能交通、区块链等领域,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和创新应用。聚焦短板装备、核心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核心技术等领域,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布局大科学装置及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突破,在护林路打造十里数字经济产业长廊。

  2.加快建成信创产业体系。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中心建设,通过统筹资源、协同攻关、适配调优、测试认证等方式,打造完备的信创产品及解决方案适配体系,加速高端要素集聚,推动信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围绕构建“产业链齐全、应用链齐聚、价值链齐备”信创产业发展格局,搭建面向关键共性技术和薄弱环节的基础攻关、试验验证、成果展示、应用推广环境,加快推进国产应用软件创新成果的产业化,鼓励具有技术优势、行业优势的企业参与信创产业建设。

  3.加快构建信创产业生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信创产业各项激励政策。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区内信创企业抱团发展,打造信创领域“发展共同体”。建立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运营商等主动开放数据,逐步建立信创数据资源池和流通管理平台,鼓励开展数据交易流通试点,研发并率先形成数据交易规则体系。完善人才公寓等公共服务与民生配套体系,形成对优质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引力,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将各类资源向信创产业适当倾斜。

  五、引导产业数字化,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新贸易创新中心

  充分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实体经济,坚持以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物联网、5G信息技术赋能总部经济、航运服务业、商贸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牵引实体经济“产业数字化”进程,持续加强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强化珠江岸线改造提升、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发扬,推动形成智慧物流、数字航运、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文创旅游等产业链条,形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整合发展的新标杆,焕发黄埔港“老港口新活力”,建设数字经济先锋城区,打造服务“一带一路”的新贸易创新中心。

  (一)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助力港航产业固链强链

  结合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黄埔港区域传统优势的航运、商贸等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转型,形成智慧物流、数字航运、数字化贸易新产业链条,谋求产业发展新优势,加速建成广州国际航运枢纽。

  1.加快航运服务业“数字赋能”。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黄埔港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实现港口口岸各环节智能化,打造高端航运服务与航运科技创新核心区。加大港口航运、物流等传统产业的升级赋能力度,加快推进航运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基于5G的港口码头智能理货、远程控制、智能巡检、实时定位等智慧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鼓励数字航运、智能航运、航运金融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打造成为5G技术与港口作业深度融合的一流智慧港口。打造以黄埔国际邮轮城为核心,以港航中心片区、外运大楼片区为两翼的航运数字港。

  2.推动商贸服务业“上云上平台”。积极推动传统商贸服务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持续进行升级,抢抓贸易服务新机遇。支持企业加强新技术应用,探索发展M2B、M2C、C2M,将生产和需求直接对接,积极培育“社交网络+跨境电子商务”和“场景定制+跨境电子商务”。支持企业探索在中东、印度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建立电商平台。鼓励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供应商、生产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实施管控和优化。结合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构建以交易数据为基础的跨境贸易合作信任机制。加大对跨境电子商务标准研究,在电子认证、在线交易、跨境支付、跨境物流、海关通关、交易纠纷解决等方面探索融合发展渠道。

  3.培育壮大外贸“新业态”。修订和完善跨境电商政策,吸引优质跨境电商企业落户,打造品牌化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鼓励“网购保税+社区新零售”试点项目落地实施,鼓励企业加强数字化贸易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国际配送平台、境外综合运营中心和海外仓。依托“互联网+”及5G、区块链、AI等前沿技术,开展金融、国际物流、服务外包、文创旅游等领域服务贸易。发挥黄埔港千年“古港”“良港”优势,加速发展以高端港口经济、贸易创新业态为牵引的“一带一路”新贸易网络,推动港、航、贸一体化发展。

  4.强化口岸服务“单一窗口”。不断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覆盖国际贸易各主要环节。结合口岸通关业务需求,拓展“单一窗口”特色服务功能,有效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与港澳海关合作,探索建立大湾区海关、商务等部门信息共享、协同监管的服务贸易监测体系,大力支持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积极打造智慧口岸,实施数字化监管改革,创新智能应用。探索建设关港信息交互平台,实现智能审图、智能选查、物流链可视化。支持跨境电商商品全球溯源体系建设。

  (二)数字引领产业创新,促进新贸易业态发展壮大

  积极谋划建设一批智能化、特色化应用场景,发挥区域枢纽优势发展新贸易新业态,深度推进跨境贸易协作,大力引进新型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智能贸易、数字金融等业态,实现贸易便利化大提速提质,丰富国际贸易窗口类型,形成政策完备、智能高效、监管创新的数字贸易服务新生态,打造服务“一带一路”的新贸易创新中心。

  1.壮大数字贸易产业集群。以保利鱼珠港、广州国际港航中心、南方智媒大厦、广州日报科技文化中心为核心,打造数字贸易中心。支持智慧物流、跨境电商、航运服务等产业发展。吸引集聚一批数字跨国企业总部,支持建立分支机构、创新中心、运营中心、数据中心和培训中心。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探索发展离岸贸易,引入新零售、新物流、新科技型商业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融入“双循环”,积极探索外贸、内贸的全链条数字化赋能,做大做强数字贸易产业。

  2.加快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积极融入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鼓励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推进保利鱼珠港步行街区改造,形成都市型生活消费聚集区。以时尚引领生产,以潮流助推消费,把黄埔港发展成时尚文化交汇点、时尚品牌集聚区和时尚活动荟萃地。加大文化创作和消费扶持,组织文化企业、商户参与消费试点,拓展文化消费发展空间,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商品和服务消费互动融合、流通和生产对接融合,推动食住行游购娱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智慧商圈、时尚体验集聚区、高品位特色商业街和夜间经济聚集区。

  3.打造都市级黄埔湾商圈。在黄埔临港经济区中西部区域,打造都市级黄埔湾商圈。引入各类商贸总部、数字商业平台,以及科技商贸、国际采购、国际分销、国际品牌代理、跨境商贸服务等相关企业,发展数字商业、智慧物流、跨境电子商务、时尚定制、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完整的国际商贸与新贸易创新产业链,形成以“新贸易”为核心的现代商贸服务业体系。建设五星级酒店、大型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等。

  (三)数字创新公共服务,共创便民惠民和谐社会

  加速推动数字政务平台建设,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政务信息互通和资源整合,加快政府各部门系统迁移上云力度,持续提升政务云服务能力。深入推进“一窗式”集成式服务改革,持续优化线上及线下政务服务体验,提升群众、企业办事的便利度、满意度。

  1.加速数字政务平台建设。将互联网与政务服务有机结合,通过统一规范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开展网上咨询与办理、提供智能化人性化的创新服务、拓展服务渠道等方式,提升电子政务外网服务能力。扩展电子政务云平台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升级云平台虚拟化技术,实现对云资源的智能动态分配和弹性伸缩,探索“5G+”电子政务应用,构建智慧化电子政务外网。

  2.优化“一站式”智慧政务服务。建设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大厅,打造“最智能、有温度”的政务服务大厅。推广“指尖黄埔”移动应用,汇聚“粤省事”“穗好办”中涉及黄埔区的相关服务,以及“粤商通黄埔专区”和区各部委办局提供的各类对外线上服务,整合各类民生、企业服务资源,实现政务服务指尖触达。加快电子证照系统建设和应用,实现更多“秒批”事项办、在线办。充分利用生物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证照、物流平台等辅助手段,进一步提升网办服务体验。

  3.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推动数字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创新应用。制定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目录,搭建统一的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服务重点领域实施一批大数据融合开发和应用创新项目。进行“区块链+商事登记”系统、电子证照系统、政策兑现系统、企业信用平台、企业筹建系统与“粤商通”对接。完善信息化惠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市场主体监管、质量安全追溯、行政执法监管等领域的场景应用。

  六、推进港城都市化,争创绿色宜居全球智慧创新港城

  持续推进港口与城市空间整合与功能优化,注重港口与产业、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前瞻性配置港区后方配套用地,建立高效交通体系,完善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区域空间协同发展,释放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高品质城市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滨水生态城区建设,创建引领大湾区的数字化功能区治理模式,建设港城都市化与产城人融合示范区、SHIJIE级海丝文化生态休闲示范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球智慧创新港城。

  (一)推进港城融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宜居智慧城区

  1.推动黄埔老港转型,打造世界一流滨水区。围绕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结合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黄埔片区)规划,加快黄埔老港码头转型升级,挖掘千年海丝文化、百年“一口通商”历史底蕴,活化特色历史建筑、工业建筑遗产等资源,推进黄埔国际邮轮城、保利鱼珠港、广州国际港航中心、南方智媒大厦、广州日报科技文化中心、中远海运大厦、港湾都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构建鱼珠航运服务商务区、国际总部与产业金融中心区、数字智创集聚区、双沙软件产业集聚区等一批高品质城市客厅,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滨水区。

  2.加快城市更新步伐,释放高品质城市空间。深入推进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加快实施旧村拆迁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完善绿化、光影、环卫、道路铺装等相关配套,探索居民、城市、产业发展新路径,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大力推进港湾一二村、鱼珠旧城、鱼木小区、新溪旧城、石化大院等一批旧城改造,嘉利仓码、广建·鱼珠湾、太古可口可乐、鱼珠煤场等一批旧厂改造,茅岗(茅岗路以西、茅岗路以东)、横沙、文冲(石化路以西)、双沙、下沙(珠江村、新溪片)等一批旧村改造,释放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高品质城市空间。

  3.建强新型基础设施,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发挥“新基建”精准有效投资作用,建成高性能、精益服务、低使用成本的数字新基建,服务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加快5G基站建设,在产业集聚区、交通枢纽、商业楼宇、社区实现5G网络连片优良覆盖。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以智慧交通综合运营中心为平台,推进车路协同的智慧交通建设,不断拓展智慧交通应用。构建开放型便捷化交通体系,规划“两高三快”主干道路,形成“六横六纵”路网结构,加强南北向与科学城、生物岛、大学城等重要功能组团的交通联系,构建湾区一小时商务交通时效圈和主城区三十分钟通勤交通时效圈。推动智能技术和设备在城市运行管理中广泛运用,实现城市智能化运行管理。

  4.统筹地下空间开发,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打造以鱼珠地下综合利用组团、裕丰围地下综合利用组团为主,以保利鱼珠港地下复合利用组团、国际邮轮城地下复合利用组团、大沙地地下复合利用组团、黄埔新客站地下复合利用组团、文冲地下复合利用组团、文冲船厂地下复合利用组团为辅的“两主六次”地下综合利用组团,立体化拓展城市空间,促进城市地上地下有机系统的协同发展、可持续发展。。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滨水生态城区建设。以珠江东十公里滨水岸线、龙头山森林公园、长洲岛、大吉沙及河涌等为依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珠江岸线的生态修复与功能调整,构建网络化、多层次的城乡绿色空间和“绿脉”体系。提升改造龙头山森林公园,修复原有破旧道路、广场、古迹等,新增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等景观建筑,进一步完善园内功能、美化公园景观。推广绿色消费,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严格环保准入标准和环境执法,加强科学治废治水治气,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二)推动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打造高品质服务功能区

  1.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打造高能级总部基地。建设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发展航运金融、法律、会计、担保、仲裁、咨询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培育综合性服务业龙头企业。加快推动航运物流转型升级,建设综合化智能型物流中心。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培育平台型新中介和产业链融合服务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个性化定制、精品制造等领域延伸,培育一批GUOJIA级和省级服务型示范企业。

  2.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依托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吸引集聚各类高端金融科技要素和资源,谋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中心(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区),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鼓励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加大信息化和研发投入,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把握黄埔港打造新贸易创新中心契机,大力发展贸易结算、贸易融资等金融业态,强化贸易与金融深度融合。积极发展跨境金融,稳步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深化与港澳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金融合作,加强跨境投融资创新。

  3.打造综合性休闲商务区,推动生活服务业品质升级。围绕黄埔港滨江区域,建设特色化新型城市综合体,完善高端酒店、商贸休闲、医疗养老、文化传媒、演艺等业态布局,引进商贸总部、高星级酒店、现代购物中心、文创等高端业态。打造特色美食基地,发展高品质、个性化、体验式商业服务,打造地标性夜间经济集聚区,开发黄埔夜经济品牌。积极发展“小而精”“小而美”的社区商业体系,加快建设南海神庙商旅文创新发展集聚区、新贸易与数字商业创新集聚区,打造黄埔港现代服务创新区。

  (三)聚焦民生福祉,创建公共服务优质高效示范区

  1.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继续推动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建好“黄埔军校”系列学校。贯彻落实“区管校聘”改革措施,大力引进更多名师,增加优质教育供给,形成创新型教育特色。

  2.加快完善医疗体系,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加快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高端医疗、智慧医疗,加速发展健康管理和养老等大健康产业,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创新,形成2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助餐配餐服务、医养结合服务、平安通服务、养老机构医疗服务“5个全覆盖”。

  3.完善社区配套设施,提升社区服务能力。高标准规划、建设社区管理和服务配套设施,集中设置社区居委会、居民议事厅和社区公共服务站等管理设施和服务设施。健全和完善社区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平安社区建设,打造宜居安全社区。推进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扩大社区服务有效供给,全面提升社区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城市—社区”综合体服务模式。

  4.健全家政服务网络,培育高端服务品牌。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加快建设智慧家政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建成高端家政服务业合作平台,不断丰富家政服务内容,细化家政服务项目,力争培育和集聚一批实力强、水平高的高端家政服务品牌,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四)整合文旅资源,打造特色海丝文旅主题休闲区

  1.以珠江岸线为依托,提升滨水休闲旅游功能。充分发挥黄埔千年“古港”“良港”的开放底蕴优势,深入激发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南海神庙和享有“将帅摇篮”的黄埔军校的人文积淀优势,活化利用临港特色历史建筑群,依托滨江商务带,重点规划建设黄埔国际邮轮城,积极发展配套服务业,推动邮轮产业与相关领域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黄埔港游艇公共服务基地作用,打造洪圣沙滨水RBD,充分利用滨江水系发达的水上交通,形成邮轮、游艇、游船“三游”产业联动发展格局,保留工业遗产要素,设置多处景观节点,建设临港工业遗产公园。积极推动水上体育运动产业发展,通过赛事筹办,打造黄埔水上体育新名片。

  2.以南海神庙为核心,打造千年海丝文旅品牌。传承发扬“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丝文化,探索打造新时期海丝文化与全球海洋文明的共情交融平台。外围向北联动丹水坑风景区、龙头山森林公园,形成休闲旅游金三角;整合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链接长洲岛及其海丝文化遗址、海珠区黄埔古港,激发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文化积淀,推进以南海神庙、广州海事博物馆、外贸博物馆为核心的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建设。通过海丝文化申遗、国家5A级景区申报、文旅融合载体建设以及会展活动举办等,形成特色文旅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区。

  3.以黄埔军校为载体,擦亮军事文化旅游名片。以黄埔军校为核心,联动辛亥革命纪念馆、中山纪念碑等近代历史文化古迹,激发中国“将帅摇篮”黄埔军校人文积淀优势,围绕军事文化品牌,打造军事文化旅游地标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企业文化培训基地。

  4.以水稻公园为基地,提升江心岛休闲功能。以水稻公园、生态公园为主题,提升白兔沙、大吉沙、大蚝沙、娥眉沙等江心岛休闲功能。聚焦隆平国际现代农业水稻公园建设,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建设隆平院士港,发展现代智慧农业科技文化,打造以科普教育、农业体验等为主题的农科文化体验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科技“黄埔军校”。

  七、服务高质量发展,建立高效智慧保障措施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构建高效治理保障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一)加强统筹管理,创新协调机制

  充分发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体制机制优势,加强区域建设统筹管理,以街道为块、以业务系统为条,建立条块整合的统筹协调机制,整合各方面资源,增强规划实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效性,进一步提高治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积极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强与香港、澳门协作沟通,为吸引全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优质资源要素创造有利条件,开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估,强化监测评估结果应用,及时研究解决规划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服务保障

  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深化商事登记服务改革,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加强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规则衔接,推出营商环境改革举措。用足用好现有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吸引和推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高端航运、信创产业等企业落户和发展壮大。探索免申请兑现、“无接触兑现”和“替你跑”等新模式,打造“一门式”政策兑现2.0版。设立政务中心鱼珠片区智慧分中心,推动高频政务事项下沉基层、远程办理、帮办代办,扩大电子证照推广应用,强化“一网通办”。

  (三)打造人才高地,强化智力支撑

  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力争率先试行境外人才引进、出入境管理、科研资助、财税政策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制度。精准对接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航运服务、跨境电商、总部经济等重点产业引进及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团队。开展“美玉10条”2.0版等政策兑现,唯才是用,着力打造重才、引才、爱才的政策环境,提高人才管理制度的国际竞争力。探索优化人才评定体系及保障制度。借鉴香港等地人才引入机制,推动人才跨区流动,优化人才发展的配套服务体系。建立国内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在落户、科研申报等方面主动优化政务服务流程。

  (四)加强区域协同,实现联动发展

  突出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区块链、大数据、数字贸易、高端航运服务、滨水文旅休闲等重点功能,强化对科学城、知识城和生物岛的科技研发、智能制造业的服务支撑。加强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片区(大学城片区)、国际金融城片区的联动发展,引导大学城等科创核心区人才团队、优质项目、科研平台落户。加强区域规划统筹、产业布局衔接,合理布局与天河衔接区产业业态、公共服务配套等内容,统筹用好两区高端要素资源,形成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与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产业平台的协同发展,形成粤港澳大湾区错位互补、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乐居买房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

0条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中金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查看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X
    确认
    取消

    热门视频换一批

    温馨提示

    由于您的浏览器非微信客户端浏览器,无法继续支付,如需支付,请于微信中打开链接付款。(点击复制--打开微信--选择”自己“或”文件传输助手“--粘贴链接--打开后付款)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中金在线>底部菜单”名博看市“,搜索您要的作者名称或文章名称。给您带来的不便尽请谅解!感谢您的支持!

    复制链接

    鲜花打赏 X

    可用金币:0

    总支付金额:0

    您还需要支付0
    我已阅读《增值服务协议》
    确认打赏

    1鲜花=0.1元人民币=1金币    打赏无悔,概不退款

    举报文章问题 X
    参考地址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确定

    温馨提示

    前往财经号APP听深入解析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