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妇外,燕之屋盯上了“男总裁们”
重金营销并没有帮助燕之屋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
文/每日财报 南黎
3月18日,燕窝品牌燕之屋官方微博官宣,燕之屋携手品牌代言人王石,推出“全球首款男人的燕窝——总裁燕窝”,此消息一出,引发热议。
其实,顶着“燕窝第一股”名号在港股上市的燕之屋,近一年来股价与业绩表现均不理想。根据财报,2024年公司收入微增4.4%至20.5亿元,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下滑22.4%至1.56亿元。这是近5年来的首次下滑。
王石代言的产品被视为公司在寻找新的增长点。
燕之屋盯上了“男总裁们”
3月18日,燕之屋高调官宣王石为品牌代言人,推出“全球首款男人的燕窝”——总裁碗燕。这款定价3168元/盒(6碗装)、单碗528元的高端产品,迅速引发“收割富人”“智商税”等争议。
商品详情页信息显示,“总裁碗燕”主打男士专属滋补,含有8种滋补药材,包括:茯苓、肉苁蓉、铁皮石斛、蛹虫草、杜仲雄花、整根长白山人参、鲜白茅根和燕窝。
客服强调“成功男士更需要保养”,暗示其目标客群为高收入男性精英。”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前该品牌代言人多为女性明星,目标用户集中于高净值女性群体。燕之屋此次选择王石,是其从女性市场向男性市场“突围”的关键一步。
此次瞄准男性消费市场,试图通过重新定义燕窝的消费群体来打破传统认知,这一市场策略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尝试。
男性滋补市场教育成本高,传统认知中燕窝与“美容养颜”强关联,扭转消费心智需长期投入。燕之屋将 "男性专属" 的营销概念落地为可持续的产品力,是突破圈层的关键。
明星代言难掩增长焦虑
燕之屋是一个强营销的公司,明星代言是重要手段。
2024年,燕之屋销售及经销开支攀升至6.7亿元,同比增长19%,这笔巨额支出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32.7%,首次突破30%,成为公司最大的开销。
根据往期财报,2020年至2023年,燕之屋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达到3.18亿元、3.99亿元、5.04亿元和5.63亿元,近五年来累计超24亿元。
2024年1月,燕之屋宣布巩俐作为公司全球品牌代言人,以打造高质量的品牌形象,升华品牌气质。同年5月,再次宣布王一博为公司全球品牌代言人,以推动品牌年轻化,持续提升品牌活力。
除了聘请国际影星和顶流明星,燕之屋还在高端形象上频频新动作,比如与米其林餐厅、五星级酒店等合作,还举办了女子高尔夫巡回赛等。
燕之屋在财报中称,2025年是公司二次创业的战略攻坚年。市场竞争环境、消费群体的变化都在推动燕之屋改变,新的双代言人矩阵能否奏效,这都需要市场检验。
业绩放缓直接导致市场信心崩溃,股价方面,燕之屋股价自2024年8月开始波动下降,高点时为每股15港元左右,截至今年3月25日的收盘价为每股6.42港元,半年多跌去超50%。
渠道两级分化,线下增长动力不足
除了营销费用方面吞噬利润,燕窝市场增速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也是燕之屋“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之一。
当前,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对非必需品的需求有所收缩,燕窝作为高端滋补品受影响较大。燕窝行业曾出现过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让消费者对其质量存疑。
此外,据《2023-2024燕窝行业白皮书》,中国燕窝市场规模虽达623亿元,但增速已从2021年的15%滑落至12%,各品牌间竞争愈发激烈。
燕之屋虽是行业龙头,但优势并不明显。已经成立11年的燕之屋,2022年的市场份额仅为5.8%,并不算高。
重金营销并没有帮助燕之屋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近年来,小仙炖、燕之初、燕小厨等一众品牌纷纷入局并迅速成长,还包括同仁堂这样的传统老字号。这些竞争对手在产品价格、品质、营销等方面各显神通,想要在燕窝市场分得一杯羹。
2024年上半年,燕之屋线上线下渠道收入出现两极分化。其中线上渠道总收入为6.4073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60.49%,较2023年上半年增长21.89%;同期,燕之屋的线下渠道规模在收缩。燕之屋线下渠道在总营收中的比重从44.78%下滑至39.51%。
另外,在线上渠道,燕之屋一直被小仙炖“碾压”。2024年天猫双11榜单显示,小仙炖在天猫双11活动期间店铺累计GMV排名健康类店铺第二,而燕之屋排名第五。同时,在滋补品牌销售榜中,小仙炖、燕之屋、许广和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第三。
增速放缓,利润下降,高净值男性能否成为破局关键?《每日财报》将持续关注。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