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被严重低估,扮猪吃虎的股很多!
回想起昨天的重大利好 ——GZW 要求央企市值管理,然而市场的反应似乎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一、被低估的利好
GZW 要求央企市值管理,这一消息刚出来的时候,仅仅带来了当天大盘上涨 20 点,然后就趋于平淡,这让很多人觉得这个利好不过如此。但我却不这么认为,这种级别的利好绝对不可能这么简单就被消化。就像港股的央企改革 ETF(512950),
看似普通,却有着 64 亿的规模,其中 50 多亿都是央企自己在持仓。
这就是一种市值管理的方式,既实现了对自身的增持,又能将基金的收益归为己有,还不受增持或回购的硬性约束。而且港股还不是主战场,一旦这种方式在 A 股推广开来,通过 ETF 渠道进行市值管理,那将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我相信 A 股也不会远了。
二、人穷志短看利好
我们普通投资者和那些大机构不在一个层次上,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操作手段。市场的大环境其实在随着政策的逐步出台而越来越好,小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中证 A500 的规模突破 2000 亿,不断进场。周二市场大跌时,各种 ETF 上有大量成交,GJD 再次进场护盘。然而,在机构与散户的博弈中,机构充分利用了散户的劣势。散户普遍存在双曲贴现现象,人穷志短、鼠目寸光,利好如果短期不涨,在散户心里就觉得影响已经结束了。
但机构却更加耐心,他们有着长远的布局。
三、观察机构的耐心
机构的动作普通人很难看出来,往往只有在大涨大跌之后才能察觉,但那时已经失去了先机。
就像我观察的两个股票,在突破和跌破之前都是震荡走势,在震荡的时候很难看出机构的态度。
机构的动作和游资、散户的交易混在一起,靠肉眼根本无法分辨。只有通过大数据比对,上手段、上服务器、上系统、上程序,才能看出区别。
比如通过特定的软件观察「机构库存」数据,就能发现其中的不同。现在的机构希望大家觉得利好没戏,这样他们才能在微盘题材股和缺乏成长的红利股中布局,让 10 月跑掉的外资有机会低位买回来。而我们要想在股市中获胜,就必须看清机构的动作。
就是现在这种时候,谁能看清机构动作,谁就更容易赢。
四、数据不匹配的提醒
今天早上的行情与机构的实际状态不匹配。尽管早盘大幅低开,但连续 11 - 20 日持续有「机构库存」数据的股票数量依旧在高水平上,这说明大量股票里有机构在持续积极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走熊是几乎不可能的。毕竟市场是由一个个股票组成的,大量股票活跃,就很难出现持续跳水的情况。所以下午的普遍反弹也是可以预期的。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