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挖坑骗人了,一波反击大到不敢想!
当前市场处于强预期、弱现实的格局,呈现出一种压弹簧式的调整态势。但这种态势反而能带来更多的个股机会,只是普通投资者不容易发现。我下面分三部分仔细讲。
一,很多人陷入惯性思维
从盘面表现来看,权重股艰难支撑,而个股普遍下跌,成交量严重萎缩,整体市场氛围较为低迷。这种表面的弱势背后,实则隐藏着复杂的市场因素和投资者心理博弈。近期市场的波动尤其是个股的下跌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市场惯性思维的深刻影响,而这种惯性思维的根源与前期市场的炒作热点以及部分指数的走势变化密切相关。
比如,当前如果看懂啊跌幅榜上出现较多震荡后破位下跌的股票时,普通投资者会对自己持有的处于震荡调整状态的股票产生过度恐惧,担心同样遭遇跳水下跌,进而纷纷抛售股票。这种恐慌性抛售往往会导致股价的非理性下跌,形成 “怕啥来啥” 的墨菲效应,使得市场的调整幅度进一步加大,投资者的损失也随之增加。
而最近A股惯性思维,还受北证50影响。因为之前10月、11月炒小炒差的时候,北证就是风向标,提前于A股动作。而12月17日北证破位,反抽无果后,再度跳水,昨天下跌暴跌4.39%。
而惯性思维容易成为机构大资金操纵市场的工具。机构可以通过制造股价的短期走势和市场热点的切换,强化投资者的惯性思维,诱导投资者做出符合其利益的投资行为,然后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反向操作,实现获利。例如,机构可以在某一阶段集中抛售某些股票,引发股价破位下跌,从而让具有惯性思维的投资者跟风抛售,机构则在低位接回筹码,而普通投资者却遭受损失,最终被机构 “连根拔起”。
二,打破惯性思维
投资者要摆脱惯性思维,必须依靠扎实的数据分析,而不是碰运气式的惯性操作。随着金融模型的日益成熟和计算机算力的提升,投资者可以对原始交易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筛选、整理和挖掘,并通过专业模型进行比对分析。重点关注机构交易行为数据,因为机构交易具有连续性、规模性和重复性等特征,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更多隐藏在市场背后的交易细节,从而更加准确地判断股票的真实走势和投资价值。
比如,我们看下面图里的两个股票,都是横盘震荡后选择方向,一个向下调整,直接就不回头,越跌越快。而另一个同样的折腾,最终突破向上。
如果回头看走势我们也知道左边那个股票机构肯定撤了,而右边那个,机构肯定积极在做。但是刚开始的时候能一眼看清吗?估计普通人都很难分辨。
但透过数据再观察,非常清楚,左侧股票,在反复调整的过程中下方橙色柱状消失,是真跌;左侧股票,同样的调整阶段,虽然单日的下跌速度也很快,但下方橙色柱状明显,是假跌。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三,机构态度更积极了
今天行情虽然下跌,但从机构的态度看,反而更积极了。 为啥这么说呢?你瞧,机构们忙着 “折腾” 的股票数量蹭蹭往上涨,而且啊,那些紧紧锁仓、打死不撒手的机构还是占了大半边天,反而是那些在旁边犹犹豫豫、只敢观望的机构,数量跟坐滑梯似的大幅减少(看见没,那红点就像着急下班的信号灯,降幅大得很呢)。这机构的心思,就像老狐狸藏着掖着,要是只看市场上股票涨涨跌跌的幅度和数量,那可真是雾里看花,啥也瞧不出来。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