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极限突转,A股玩上过山车!
市场才刚刚热闹了两天,懂王那边又开始整事儿了。
下周 A 股会不会被这事儿波及呢?今天就跟大伙唠唠!
大家留意最后一部分的【重要提示】,这里面可全是这篇内容的干货,一定别错过了。
一,毛衣
懂王表示,下周会针对多个国家公布对等Tariff措施。
大规模Add Tariff的后果是进一步推高美国自身的通胀水平。通胀加剧,不仅会损害老美本身还会让美联储在降息问题上投鼠忌器,这显然是美股所不愿见到的。
这次懂王的言论,让美股不得不迅速采取谨慎应对策略,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时间紧迫,下周就要宣布相关举措;二是对象范围不明确,涉及 “多个国家”,影响范围广泛。
要知道,懂王挥舞Tariff大棒,不过是一种谈判手段,目的在于增加谈判筹码,迫使其他国家满足其诉求。
比如降低对老美的Tariff,或是在某些资源争夺中让步等等。
有最新消息称,欧盟计划降低从老美进口汽车的 Tariff。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欧盟的 Tariff大概率也会相应降低。
所以说,Tariff问题虽然带来了不确定性,但还不至于构成毁灭性的重大利空。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懂王正策变化无常, Tariff正策也跟着起伏不定。
2 月 8 日凌晨,懂王又签署行政命令,暂停对中国商品Add Tariff。
二,利空只是假大空!
实际上,Tariff大棒对 A 股的影响力早已大幅减弱,
所以,千万别一听到Tariff相关消息,就下意识觉得是 A 股难以逾越的阻碍。
毕竟,股价的走势并非由消息本身左右,而是取决于机构的利益考量。
市场有利好消息时,股价不一定上涨,若出现上涨,有可能是散户处于观望状态,机构借助利好消息抬高股价,吸引跟风盘以便后续套利;
而在有利空消息时,股价也不一定下跌,若股价下跌,可能是散户坚持持股,机构则借利空消息打压股价,迫使散户抛售股票,从而降低自身成本。
那么,怎样才能洞察机构的交易意图呢?借助大数据统计工具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随着金融模型的不断完善以及计算能力的持续提升,通过收集、分析交易数据,并进行模型比对,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异常情况。
尤其是机构交易行为,这类具有连续性、规模性和重复性特点的现象,下面用两只股票来为大家详细解释:
当面对一只涨后持续下跌、另一只调整后刚刚显露出涨势的股票时,是不是心里满是纠结与慌乱,很难判断出哪只股票潜力更大?
毕竟仅从股票走势来判断涨跌,是很难把握关键的,重点得看背后机构资金的动向。
有些时候,股票看似在上涨,但机构或许并未积极投入,甚至是准备借机收割,这种上涨就属于徒有其表的空涨;
而股票处于下跌状态时,机构不一定就放弃了,也许正悄悄布局,这种下跌就是迷惑人的虚跌。看看下面这张图,就能一目了然:
图里橙色柱体,是我用了超十年的大数据系统里,体现机构资金活跃程度的「机构库存」数据。这「机构库存」数据,反映的是机构资金参与交易的意愿。
要是「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就代表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数量越多,参与的时间跨度也越长。
从图中可以看到,左边股票的「机构库存」一直都很活跃,右边的却早就没了。这说明左边那只股票有机构资金踊跃参与,右边的已经被机构舍弃。
只要能敏锐捕捉到这个差别,就不会掉进投资陷阱。只盯着走势,很容易被误导,稀里糊涂地抛售股票,只有借助数据,才能真正了解市场的实际状况。
三,重要提示
行情越热,越要多赚钱。股票上涨靠资金推动,机构大资金持续参与是关键。但这类分析机构行为的数据稀缺,我坚持每日查看。这样既能合理布局,毕竟散户跟机构,胜算更大;又能避开风险。看下图:
上面展示的是 2 月 7 日机构行为的分布情况。从机构大额资金的动态来看,情况一目了然,真正能连续获得机构资金持续关注(像连续 10 天及以上都有「机构库存」数据体现的)股票数量仍旧有限。不过,数量少反倒意味着潜藏着更好的机遇,要是数量过多,大家恐怕会陷入选择困境,难以抉择。
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小雅,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