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警报拉响,DeepSeek 疯狂炒作要落幕?
我翻了翻两年前ChatGPT刚出现时的行情,发现和现在市场热度有点像。今天就来聊聊DeepSeek到底有多火。
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分析,文章最后还有重要提示,千万别错过。
一,A股不是没有压力
最近A股突然雄起,+税、打压这些不利因素都被市场无视了。
但这么想其实挺危险的。就拿+税来说,本质上得看汇率压力是怎么传导的,这关键还得看央妈的决策。
要是央妈没动作,银行一般会选择买债券。今天我们又见识到央妈调控市场的能力了,说白了,不是汇率没压力,
而是央妈通过大幅提高1年期存单利率,让债市来承担汇率压力。
今天A股成交额超过了1.7万亿,但其实,资金的分歧也很大。
就拿ETF来说,普遍出现了折价的情况,这意味着已经有人开始跑路了。
市场上涨的时候,问题容易被掩盖,但真相迟早会暴露。
二,历史真的会重演吗?
昨天股市还是一股脑地追捧科技股,在市场情绪带动下,其他相关板块也会跟着涨。
不过,要是越来越多边缘板块都开始大幅上涨,按照以往经验,这一轮行情可能快到尾声了,这一点大家得警惕。
现在的情况和两年前ChatGPT概念很像。整个TMT板块成交占全A总成交的比重,都快速涨到45%了
我这么说不是觉得行情马上就结束了,只是想提醒大家别太乐观。风险在悄悄积累。一旦风险积累太多,
就会把上涨的动力压垮。至于这个平衡什么时候被打破,得看看题材股的钱是从哪来的。
现在题材股的资金主要来自散户、加杠杆的资金,还有公募基金调仓换股。
按照题材炒作的规律,一开始是不管好坏都涨,之后就会出现分化,不是马上就熄火。
看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现在最值得关注的是谁能一直涨。
这个问题确实不好解决,行情好的时候根本看不出来,
等行情变差,就来不及处理了。大家看看下面这两只股票,它们都来自近期的热门板块:
三,机构的选择
看走势,一只股票震荡上涨,另一只却震荡下跌。明明是同一题材,为啥差别这么大?
原因很简单,是机构大资金的选择不一样!要知道,机构可是掌握着定价权的。
可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看不到机构的动作,结果判断就出错了!这本质上就是信息不对称,得想办法解决。
我们可以借助大数据统计工具,先把所有交易行为数据保存下来。等积累的数据多了,
再用大数据模型计算,就能看出不同交易行为的特征了。
我给大家分享下我的选择,下面这张图,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工具。
图里的橙色柱体,就是「机构库存」数据,这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独有的。
它能反映机构资金交易的活跃程度,数据越活跃,就说明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参与时间也越长。
结合机构资金的行为,一下就能看明白:左边那只股票震荡时有下跌,但机构资金很积极,所以是假跌;
右边那只股票震荡时有上涨,可机构资金早就撤了,所以是虚涨。 搞清楚这些,就不会对股价表现差异这么大感到奇怪了。
所以说,能不能跟机构想到一块,才是关键问题。不解决这个,很难在股市里赚钱。
四,重要提示
现在行情热闹,但实际上真正表现出色的股票没几只。这不难懂,市场资金有限,没办法照顾到每只股票。
很多问题不是没有,只是被行情掩盖了。越是这种时候,越得弄清楚机构选了啥。
这样一来知道怎么布局;二来还能少踩些坑。大家看下面这张图:
上面这张是2月10日的机构行为分布图,从机构大资金的动向能明显看出,真正被机构持续关注的股票,
只占20%左右,这些才是重点关注对象。
现实很残酷,但要是不了解真相,可能会更惨。
今天就说到这儿,关注我,以后持续从不同角度给大家分享干货。
声明:
这些内容都是从网上收集的,要是能帮到大家就好。万一有侵权,联系我马上删。
另外,这不是投资建议,大家要清楚。我不推荐股票,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和任何人都没有利益往来。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