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中概股遥控A股,上面不会坐等!
今天咱来唠唠这诡异的股市。同样是老川加关税这事儿,上周四市场还稳如泰山,咱这儿基本没跌,怎么到了周一,就像被狂风席卷的破茅屋,直接跌成了这副惨样?其实啊,我身边朋友的心绪变化,就是市场这出大戏的一个生动缩影。周四那会儿,大伙心里明镜似的,从客观角度看,全球加关税这事儿对咱影响真心不大。咱出口的那些刚需玩意儿,需求稳稳当当,不会因为关税就大幅下降。再说高价值的手机、汽车,早就被老美那道贸易 “高墙” 给挡在外面了,华为、小米、新能源车,哪个在美国市场不是处处碰壁?
可到了 4 月 4 日,风向突变,身边朋友都开始慌了神。为啥?就因为看到中概股跌得那叫一个惨,比美国科技股还夸张。中国金龙指数 4 月 4 日最大跌幅超过 12%,这跌幅,简直就像自由落体,不带刹车的。
但这背后,恰恰暴露了股票这 “老狐狸” 最狡诈的一面。要是能把这其中的门道看透,往后在股市里,保准能少吃不少亏。
一、中概股暴跌:一场毫无道理的闹剧
中概股跌得比美国科技股还猛,这事儿仔细一琢磨,简直荒谬至极。在 AI 领域这场激烈的 “武林争霸赛” 里,老美原本打算凭借自家的 AI 技术优势,通过星际之门计划,构建起独霸武林的生态优势,结果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DeepSeek,把他们的如意算盘给搅和了。虽说如此,老美在 AI 领域的优势底子还在,要是按正常剧本发展,还是能看到希望的,所以之前科技股也就是涨涨跌跌,在震荡中摸索前行。
可这次老川加关税,那手段简直粗暴得像个不讲理的恶霸,把一众生产国全给得罪了。老美自己的机构也开始犯嘀咕了:这以后是不是大家都各玩各的了?老美才多少人啊,而且真正要把 AI 技术落地应用,那还得靠强大的工业基础来支撑。这么一搞,未来的想象空间一下子就被压缩得像被挤扁的气球,科技股不暴跌才怪呢。
再瞧瞧那些中概股,有哪个是主要跟老美做生意的?港股里的那些科技公司,大多是互联网公司,像阿里、腾讯,人家的市场根基都在中国,和关税这事儿,简直八竿子打不着,硬要扯关系,那纯粹是 “关公战秦琼”。让这些股暴跌,这背后的黑手不就是想玩 “四两拨千斤” 的把戏嘛,妄图通过几只中概股、几家互联网公司的股票,来搅乱我们整个市场的一池春水。
说白了,中概股这次下跌,就是在 “杀情绪、杀估值”。而 A 股呢,就像个没主见的小跟班,被这股情绪的歪风一吹,也跟着稀里糊涂地往下掉。但各位,这时候恰恰是那些精明的机构准备 “收割情绪筹码” 的好时机。
二、收割情绪筹码:机构与散户的猫鼠游戏
机构在收割情绪筹码的时候,那手段相当狡猾。他们通常会在砸盘砸得最疯狂,市场一片哀嚎,大家都以为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像潜伏已久的狙击手,突然主动介入,来个漂亮的轧空。而咱们普通股民呢,往往要等到股价都大幅反弹了,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这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早就踏空了,只能徒呼奈何。
当然,机构这些提前介入的动作,就像隐藏在黑暗中的幽灵,确实很难被我们发现。为啥呢?因为机构和散户天生就是对手盘,这中间的信息差,简直就像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散户想窥探机构的动作,那难度,就好比在茫茫大海里捞一根绣花针,只能瞎猜,心里自然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可机构看散户,就像看透明人一样简单,这明显的信息差,导致很多股票,只要散户一扎堆,机构立马反着来,散户就只能被牵着鼻子走,买卖都出错,活脱脱就是被机构玩弄于股掌之间。
不过,幸运的是,随着各金融模型越来越成熟,计算机算力也像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对原始交易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收集、精细筛选、系统整理以及深度挖掘,再借助模型进行比对,就像拥有了一双透视眼,能发现其中的特殊现象。比如说 “交易行为” 数据,尤其是机构交易行为,因为其自身具备连续性、规模性和重复性这些特征,就像给我们留下了一串串清晰的脚印,能帮我们揭示出更多鲜为人知的交易细节。
就拿凯美特气来说,今天这股票走出了地天板,那走势,简直牛得像开挂了一样。为啥这么强悍?只要观察它分时上的 “机构交易特征”,就能发现,哪怕跌停开盘,机构也像一群勇猛无畏的战士,没有丝毫退缩,依旧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根本不像那些胆小鬼一样落荒而逃。
还有英石股份,在上周四就已经开始上演 “收割情绪筹码” 的好戏了。这股票上周明显在下跌,但到了下跌末端,机构却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开始积极参与进来,那收网的迹象,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已经非常明显了。所以今天虽然也是大幅低开,但低开之后,瞬间就像被弹簧弹起来一样拉起,这轧空的味道,浓烈得都快呛人了。
所以啊,各位股友,至于此刻大家手头那些正在震荡的股票,别老是盯着跌多跌少瞎操心。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