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现首亏,维他奶真要凉了?
5月12日,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他奶”)发布了盈利警告公告。
据公告披露,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2021/2022财年,维他奶预计录得净亏损1.51~1.7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30~1.4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5.48亿港元的净利润,由盈转亏。
这是维他奶近20年来的首次亏损,且在过往的10个财年里,维他奶归母净利润一直在2~6亿港元区间浮动。
对此,维他奶在公告中称,由盈转亏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其中之一是中国内地销售在夏季旺季显著下跌。这与去年7月维他奶内容不当的集团内部通知有关。
去年7月1日,香港一名维他奶员工在香港铜锣湾持刀袭警后自杀身亡,维他奶称该男子“不幸逝世”并对其家人表示深切慰问,引起了大陆网友的争议。此后,尽管维他奶发布声明称“不当言论系员工个人行为”,并将涉事员工开除,但其内地市场业务仍受到巨大冲击:大量内地消费者宣布抵制维他奶,代言人宣布终止合作,多家商超、便利店以及线上渠道也大范围下架维他奶产品。
据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4~9月,维他奶收入同比下降18%,净利润同比下降95%,其中内地销售收入为22.30亿港元,同比下降28.89%,亏损达3258万港元。
不过,在不当言论之前,维他奶在内地的发展就已显露出疲态。财报显示,2018~2020年,维他奶中国内地市场销售额分别为37亿港元、46.28亿港元、51.37亿港元,同比增速为39%、25%、11%,增速连续两年下滑。不仅如此,毛利率也呈下滑态势:2018年销售毛利率为53.70%,2019年下滑至53.25%,2020年再次下滑至52.59%。
究其原因,除了行业竞争加剧,维他奶在内地经营陷入疲软之外,频发的质量安全问题也成为其发展最大的障碍之一。
失守内地
成立于1940年的维他奶至今已经有超过80年的历史,其最开始推出的是豆奶产品,随着杀菌、包装工艺的提升,销量不断上涨,在香港打开了市场,成为区域豆奶龙头企业。
1960年之后,维他奶开始了全球化路程,到1980年,维他奶已经出口到20多个国家。
▲图源:维他奶官微
不过,直到1994年,维他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后,才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其先是在深圳建立了首家厂房,之后又陆续在上海、佛山、武汉和东莞(在建)设立生产基地,并在上海、广州、深圳分别设立了分公司。
虽然进入较晚,内地市场仍然成为了维他奶的最大营收来源。财报数据显示,2003年,维他奶内地市场贡献收入占比6%,2013年升至29%,2017达到49.3%, 2020则高达66.6%。
不过,正如前文所说,2021年7月,维他奶因不当言论遭到了内地市场全民抵制,大多数商超均对其进行了下架处理,这也成为导致此次财报中维他奶由盈转亏的关键性因素。
伴随业绩下滑,维他奶的股价也一蹶不振。截至5月26日收盘,维他奶最新股价收报13.9港元,总市值为148.73亿港元(约126.03亿人民币),较2021年高点跌去近三分之二。
为此,维他奶计划通过强化产品创新、广告宣传及推广投资、高效的市场发展策略及销售,同时加强与消费者沟通,来推动业绩回升。不过,从目前维他奶的现状来看,想交出漂亮成绩单,可能没那么容易。
竞争加剧
除内地销量式弱外,植物奶行业竞争加剧,维他奶自身产品“青黄不接”,也是导致该公司业绩下滑的关键原因。
据官网显示,维他奶主要生产和销售以植物为本的饮品,包括以“维他奶”为商标的植物蛋白饮料和以“维他”为商标的茶饮料等。
左手豆奶,右手柠檬茶,一直是维他奶的两大王牌。维他奶CEO钟廷毅曾在2020年双十一后表示,“维他奶在各大电商平台的植物蛋白饮料类目和茶饮料类目中均位列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全网饮料No.1”。2021年618期间,维他奶位列天猫茶饮料类目和京东饮料品牌销售榜单双料第一名。
不过,在植物饮品这条赛道上,维他奶的竞争对手正变的越来越多。
传统企业加码布局。2017年12月,伊利推出豆奶品牌植选豆乳,主打“低糖、低脂、零添加”;达利食品和维维股份也先后推出即饮豆奶产品。达利食品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其常温即饮产品“豆本豆”实现收入22.45亿元,同比增长16.8%。
▲图源:豆本豆官微
新秀品牌融资不断。2020年5月新成立的植物蛋白饮品牌“oatoat”,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获得4次融资;2021年2月,植物奶品牌“每日盒子”宣布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同年6月又完成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植物营养品牌“植物标签”也在2021年4月拿下合计超过6000万元的融资。
倍感压力的维他奶试图通过产品创新来占据市场份额。瞄准低脂低糖趋势,维他奶先后推出了维他燕麦奶、维他奶咖啡大师植物奶系列等植物饮料新品,茶饮料产品方面则推出了气泡柠檬茶、维他无糖茶等,不过目前看来成效不显著。
从天猫维他奶旗舰店可见,目前店铺销量靠前的仍为传统豆奶多口味组合装;新品维他燕麦奶250ml×24盒装的月销量显示为1000+,维他气泡柠檬茶310ml×24罐装月销量仅显示为25+,维他无糖茶更是检索不到产品。
此外,维他奶分公司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武汉、佛山等南方城市,北方市场缺少长期布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公司对全国市场的把控力度。
屡教不改
在至关重要的食品安全上,维他奶频频被曝出质量问题。
近期,海关总署发布了2022年4月全国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共339批次进口食品被拒入境,其中就包括13批次维他奶旗下饮料。
事实上,维他奶在质量安全问题方面可以说是“屡教不改”。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7年,维他奶旗下多个产品多次因超范围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泛酸,超保质期,标签不合格等原因未被批准入境;2020年,维他奶旗下共11批次商品,再次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泛酸钙及标签不合格等被拒绝入境;2021年,维他奶累计有27批次饮品被海关拒绝入境,原因仍然是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泛酸钙、D-泛酸钙不合格等。
▲图源:维他奶官微
此外,2021年“3·15”期间,维他奶(佛山)有限公司曾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深圳海关处以70万元行政处罚,深圳海关网站显示,该公司申报的货物玻璃樽存在残留物,部分残留物已腐败变质,部分玻璃樽混有使用过的吸管甚至蟑螂尸体。
不得不说,维他奶在质量把控上,难辞其咎。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2021~2022财年中报中,维他奶提到,由于业绩不理想,须要优先恢复内地业务,不过,在讲不出新故事,食品安全问题又频繁爆发的情况下,维他奶在内地的未来难言乐观。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一句话引爆1.5亿元亏损!维他奶迎20年来首亏,内地市场收入暴跌》,和讯网
2.《维他奶失守内地》,斑马消费
3.《维他奶一蹶不振,去年预亏1.72亿港元》,界面新闻
4.《维他奶坐歪了“屁股”》,雷达财经
作者 | 野雾
排版 | 艺馨
监制 | 小罅
出品 | 一味研究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电话:059163307968、05916330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