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医疗:从“口罩第一股”到质量危机,企业“稳健”不再?
原标题:稳健医疗:从“口罩第一股”到质量危机,企业“稳健”不再?
截图来源于华夏健康网健康领域专栏创作者《健康之声》
来源|健康之声
编辑|塔尔·小康A
曾因疫情而一度登上资本市场巅峰的稳健医疗(300888.SZ),如今正陷入股价暴跌、利润下滑、品牌危机的多重困境。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稳健医疗净利润分别为12.37亿元、16.74亿元、6.29亿元、5.86亿元,其中2021年、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的利润分别暴跌67.63%、62.46%、73.18%。公司市值自最高点已蒸发超500亿元,股价较历史高点跌去近70%,甚至跌破发行价。
稳健医疗曾因疫情带来的口罩、医用防护用品需求激增,在2020年实现营收125.3亿元,同比增长170%,净利润更是暴涨597%至38.1亿元。然而,随着疫情红利消失,公司业绩持续滑坡,2024年上半年,其核心健康生活消费品业务营收22.82亿元,占比56.58%,但已难以支撑整体增长。
面对利润骤减,公司采取了裁员、削减研发成本、压缩运营费用等措施。例如,2023年公司裁员1928人,其中生产和技术人员减少1355人、329人,研发投入同比削减34%至3.22亿元。这种大规模缩减成本的策略,反映出公司经营压力陡增。
品牌崩塌:“全棉时代”卫生巾“翻新门”引爆信任危机
更雪上加霜的是,稳健医疗旗下的“全棉时代”品牌近期被卷入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卫生巾翻新黑幕,引发市场和消费者的极大不信任。
事件回顾:央视调查发现,梁山希希制品有限公司长期回收品牌卫生巾、婴儿纸尿裤等残次品,经过分拣、处理后重新流入市场,其中涉及全棉时代、自由点、苏菲、Babycare等多个知名品牌。调查还显示,该公司负责人曾通过内部关系获取未经销毁的残次品,并转售至相关企业作为生产原料。
消费者信赖的“全棉时代”竟然与卫生巾翻新黑幕扯上关系,品牌形象一夜崩塌,稳健医疗股价在事件曝光后一字跌停,单日跌幅20%,随后盘中一度下跌超9%,最终收跌超过6%。截至3月17日,公司仍未就深交所关注函作出明确回应,危机处理的滞后加剧了市场的悲观情绪。
事实上,全棉时代近年来质量投诉频发,消费者对其品牌质量的质疑已积累已久: 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全棉时代的投诉超过900条,涉及卫生巾质量不佳、纱布收腹带纤维含量不合格、隔尿垫内有蟑螂屎、产品存在虫卵等问题;2024年12月,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湿厕纸质量检测报告,全棉时代是唯一一款冲散性不达标的产品,引发质疑;2024年11月,市场曝光多款卫生巾“偷工减料”问题,全棉时代旗下奈丝公主品牌被点名,进一步损害市场信任。
长期以来,全棉时代以“高端棉制品”形象示人,并斥巨资打造品牌故事。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高达20.9亿元,其中广告宣传费用超6.5亿元,同比增长8.61%。2024年上半年,广告费用再度增长22.9%至3.39亿元。然而,当质量问题频发,品牌“高端”光环的破灭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行业竞争激烈,核心业务增长乏力
在主营业务方面,稳健医疗的核心利润来源:卫生巾、棉柔巾业务增速停滞,市场份额被竞品蚕食。
卫生巾收入(2021-2023年):5.48亿元、5.69亿元、5.93亿元,近两年增速仅3.83%和4.22%;棉柔巾收入(2023年):11.87亿元,同比仅增2.77%,显示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2024年上半年,全棉时代收入虽增长10.6%,但毛利率却下降1.3个百分点,表明利润空间受到成本压力挤压。
面对行业竞争加剧,全棉时代试图通过明星代言+线下扩张突围。截至2024年6月,公司已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设444家线下门店,但此举带来的业绩改善有限,尤其是在品牌信誉受损的情况下,拓展实体渠道的投入回报比令人存疑。
医疗业务承压,监管罚单频发
除了健康消费品业务遭遇增长瓶颈,稳健医疗的医用防护用品业务也因质量问题和监管处罚承受压力:2024年7月,北京市药监局抽检发现,稳健医疗旗下两批次N95口罩因过滤效率不达标被判定不合格,再度损害品牌声誉;2023年,稳健医疗因稳健平安、稳健桂林业绩不达标计提资产减值1.9亿元,进一步拖累净利润;2022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因“生产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械”对稳健医疗处以16.22万元罚款;2024年,湖北省药监局对稳健医疗全资子公司处以罚款,原因是其生产、销售不合格医用防护口罩。
这些问题反映出公司在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长期隐患,不仅对短期财务表现造成冲击,也严重影响市场对其长期经营能力的信心。
资本撤退,稳健医疗未来堪忧
曾经受到资本市场追捧的稳健医疗,如今正被大股东抛售、投资者信心崩塌。
红杉资本(红杉信远)自2021年以来已三次减持稳健医疗股份,累计套现11.74亿元,持股比例从8.08%降至2.74%。
深创投曾持有稳健医疗1.99%股份,但在2022年已彻底退出前十大股东名单。
Wind数据显示,稳健医疗的市值已从巅峰时期蒸发超过500亿元,股价较高点跌近70%,目前仍在破发状态。
前景不稳,稳健医疗还能翻身吗?
从“口罩第一股”到“品牌信任危机”的主角,稳健医疗的高光时刻已然过去。疫情红利的消退暴露出其主营业务的脆弱性,而卫生巾翻新丑闻、产品质量问题、监管处罚、股东减持等多重危机,使其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面对市场竞争、品牌信誉受损、盈利能力下降、资本撤退等严峻挑战,稳健医疗必须在产品质量、品牌信任修复、市场拓展等方面采取有效行动,否则,其“百年稳健”的愿景恐怕只能成为一场幻梦。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