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环境因素的启示
经济大环境因素的启示
声明:本文归玉名所有,如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和相关链接。股民想要参与解套课堂和金股课堂,可加。玉名没有任何的Q群、圈子、QQ、微信等,也不提供任何付费指导或付费荐股,只要有人加您,无论QQ,还是微信,直接拉黑或报警。股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永远别想不劳而获。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以下分析仅供参考。
近期市场的弱势,还是刺激了不少股民。实际上,不少股民是预期过高了,总是以牛市论来分析市场。实际上,在年初预测中,玉名提到了,2023年是可以类比2019年的,那么究竟有何异同呢?首先,一般来说,经历过低迷周期之后,先修复的往往是估值,说白了,这个时候,并没有实质,而是一种预期。比如说2019年是对2018年阴跌一年,以及最终民企纾困后一种释放,所以很猛烈,随后经济数据没有那么强,就开始回落;2023年就是更是典型,对疫情放开后有一个非常高的期待,先修复一波,结果经济数据逐步证伪,就开始回落。
2018和2022年时,都呈现了全A整体PB状态的低迷,PB绝对值分别是1.4和1.5倍,PB分位数分别是0.2%和3.3%,均是历史非常低的水平。所以,市场先修复估值。这种修复估值后,实际上是有不同结局的,那就是来自于盈利等实质因素的验证。一旦获得支撑,那将是一波持续性行情;证伪后,自然只能是拉锯或震荡走弱,这实际上也是2023年和2019年要面对的因素。如今其实就是经济证伪强复苏后的回落周期,所以,市场大环境没有改善,整体大部分个股只能是弱势的因素,这是要认知的。
很多股民研究个股,特别喜欢指标化或数据化,这会带来诸多问题:首先,估值是动态参考,但从来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涨的时候,估值可以一高再高,而且行情越火爆,估值越离谱儿;跌的时候,没人看估值。其次,行业周期比估值更关键。还有,估值很难同向对比。因此,避免算小账要看大周期。今儿微博订阅文章《想赚大钱,先学会算大账》做了分析,最大概率的时候是市场整体进入活跃周期,经济强势周期对应的金融市场的牛市、强势时,产生群体性的赚钱效应的时候;其次是行业景气大周期形成群体机会;当什么都不了解时,还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做法“随大流”,一个行业的80-90%个股呈现机会和风险时,就是这个行业的现状,顺应博弈。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电话:059163307968、05916330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