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顺风车,哈啰出行有没有可能变成第二个滴滴?
2018年在动荡中迎来了尾声。回顾过往的一年,既有小米、美团、拼多多等企业上市敲钟的喜悦,苹果、亚马逊市值过万亿的奇迹,也有“BAT”股价涨跌的阴晴不定,万科高喊“活下去”的无奈,ofo退押金难的窘境。
而在过往的片段中,网约车始终贯穿其中,年初和年中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一度遭到监管重拳转而“凉凉”,年末又掀起了跨界热潮,迎来了发展的小拐点,可谓是苦尽甘来。
近日,笔者发现,新入局的网约车平台哈啰出行App赫然显示“顺风车主招聘,顺路拼车转油费”等字眼,无疑是在为推广顺风车业务打基础。同时,有消息称哈啰出行已经完成了由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领投的新一轮融资,完成后其估值超过25亿美元。哈啰出行官方承认了此事,并表示其实融资在8月就已完成。
杀入顺风车战场,哈啰出行真能成为出行领域“黑马”?
在滴滴因安全问题遭遇重挫,国家有关部门表态支持更多网约车企业发展后,哈啰出行立即改头换面,成了网约车最早入局的新玩家。
人们本以为凭借阿里的硬靠山,哈啰出行会大张旗鼓的正面进攻,一举摧毁滴滴的阵线。然而事实却让人们大跌眼镜,哈啰出行先是签下了嘀嗒出行的出租车,随后和首汽约车联合起来,做专车的业务,如今,又一只脚踏入了顺风车的领域,看起来距离成为下一个滴滴已经不远了。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从目前的行业形势来看,最强的滴滴顺风车业务仍在无限期整改当中,而嘀嗒、高德等顺风车也是纷纷暂停,而像上汽、宝马、戴勒姆等已经入局或者准备入局的新手,却都不考虑顺风车的业务,看起来这一业务已经成了“稀有物种”。哈啰出行选择此时切入市场,容易抓取司机和车辆,业务板块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组建并且形成一家独大的空前优势。笔者认为,一旦哈啰出行大势一成,即便滴滴也未必能够挡住其前进的步伐。
其实,业内纷纷选择规避顺风车业务,并非是不可为,而是在运营的过程中,风险难以把控。
一方面,由于该业务的司机和车辆都并非归属于网约车平台,双方最多只是雇佣关系,网约车平台只能通过驾龄、车辆的一些相关标准来筛选司机和车辆,对于司机的心理活动、车辆的保养维修信息是否及时更新等具体的细节情况难以把控,导致犯罪和交通事故等,进而对企业和整个行业产生影响,滴滴就是前车之鉴。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网约车的用户也是不确定的因素。有很多司乘矛盾是由乘客端挑起的,导致局面激化,最终导致了安全问题的发生。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用户在严重醉酒后会被网约车司机拒载的新闻,包括令人痛心的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也是源于乘客和司机抢夺方向盘。
此外,行业整体的法规尚未完善也是一个不可控因素。据笔者了解,国家有关部门只是对网约车平台有了一个规范运营的管理办法,具体到顺风车业务却没有相适应的法规,对司乘双方的责任划分也并不明确。
所以在笔者看来,如果哈啰出行能够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将会一马平川,反之,则可能被拖入和滴滴一样的进退两难的境地中。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