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面值或成今后上市公司退市的主要方式
日前,*ST深天发布公告称,深交所决定终止该公司股票上市,并将于9月2日摘牌。这也意味着,A股市场第一只市值退市股票诞生。个人以为,随着今年10月份市值退市门槛的降低,市值退市+面值退市或将成为今后上市公司退市的主要方式。
*ST深天1993年4月份在深交所挂牌,是一家老牌的上市公司,至今已有30年的上市历史。而老牌上市公司退市,也正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今年6月27日,*ST深天收盘2.06元,其市值也首次低于3亿元。截至7月24日,*ST深天已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时市值低于3亿元,也因此触发了市值退市的条款,该公司退市也被板上钉钉。
其实,即使没有触及市值退市的条款,举步维艰的*ST深天退市也将没有多大的悬念。资料显示,从2020年至2023年,*ST深天连续四年业绩亏损。因此,如果不是因交易类退市,*ST也有可能因为连续多年亏损而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而退市。
作为一家老牌的上市公司,*ST深天身上也出现其他挂牌多年上市公司的同样问题。比如业绩增长乏力甚至亏损、巨额资金被大股东或实控人及关联方长期占用。而在其他老牌上市公司身上,往往还会出现诉讼不断、股东内斗、曾经的朝阳行业已蜕变为夕阳产业等现象。其中某些问题的出现,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折射出市场的进步。
自2020年底出台的退市新规增加了“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3亿元”的市值退市指标后,今年6月份B股中的建车B不幸成为“市值退市第一股”。但由于B股流动性较弱及估值差异,建车B受到市场的关注度显然无法跟*ST深天相比。
A股市场是一个投机氛围较为浓厚的市场,这也往往导致上市公司股价虚高。自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增加面值退市的条款后,由于股价低于1元面值的现象在此前非常罕见,因此面值退市曾经被市场解读为“形式重于实质”,但“面值退市第一股”中弘股份出现后,面值退市已经成为近几年来上市公司退市的主要方式。
在*ST深天成为A股“市值退市第一股”后,今后会有更多上市公司因为市值不达标而退市将是可期的。特别是,随着今年4月底,沪深交易所将主板A股(含A+B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自10月30日开始从3亿元提高至5亿元后,某些上市公司面临市值退市的风险无形中将要大得多。比如9月2日收盘时,沪深北市场市值低于5亿元标准的上市公司有近20家。显然,如果股价不上涨,这20家上市公司将存在因市值不达标而遭遇强制退市的可能。
从此前面值退市的上市公司看,基本上大都是些问题公司。股价会跌至面值以下,这样的上市公司其实也没有挂牌的必要了,也失去了挂牌的真正意义。而从市值退市的情形看,*ST深天停牌前的股价为1.72元,远没有达到面值退市的地步,但由于触及市值退市条款,不得不与市场“告别”。
股价是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一种反映。一家上市公司“混”到面值或市值退市的地步,既是其基本面状况不佳的一种表现,也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
事实上,市值退市也能更好地将市场上的劣质上市公司加速出清。虽然退市制度持续深化改革与完善,但A股市场仍然存在众多的“股市不死鸟”。这些“股市不死鸟”既不会面值退市,也不会因其他原因退市。而在市值退市门槛提高至5亿元之后,某些“股市不死鸟”或许不再能“苟活”于市场中。毕竟,如果某些问题上市公司要维持上市地位(比如通过维护股价的方式不触及市值退市的条款),个中的成本或许并不低。
基于此,对于投资者而言,远离问题上市公司将是规避面值退市甚至是市值退市的最好方式。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