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商企服务2024年营收净利双增,第三方业务占比超九成
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物管赛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卓越商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06989.HK,下称“卓越商企”)交出了一份逆势突围的年度成绩单。3月27日,卓越商企于深圳卓越世纪中心召开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2024年卓越商企营收42.3亿元,同比增长8%;归母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毛利润与净利润双回升。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第三方业务收入占比攀升至90%以上,关联交易收入占比压降至历史新低,业务独立性持续夯实,展现出穿越周期的经营韧性。
核心财务指标筑底回升,高分红兑现股东承诺
财报显示,2024年卓越商企实现营收42.3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基础物业服务收入36.2亿元,占总营收85.6%,同比增速达12%;增值服务收入5.7亿元,占比13.5%。按业务来源划分,第三方客户收入贡献占比持续提升:基础物业服务中第三方收入达22.2亿元,同比增长16%;第三方业主增值服务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14%。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关联交易收入进一步降至4.2亿元,同比下降30%,占比不足10%。
利润端修复信号明显:全年毛利7.9亿元,同比增长6%;归母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3%。尽管行业普遍面临利润率下滑压力,公司通过降本增效举措将管销费率(剔除一次性费用影响)压降0.2个百分点,净利率维持在7.9%的健康水平。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连续第三年维持50%的高比例派息政策,全年每股派息13.94港仙,按年末股价测算股息率约11%,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10亿元,兑现了对股东的长期回报承诺。
“2024年的业绩验证了我们‘业务结构优化+独立能力建设’战略的有效性。”首席财务官贾杰在业绩会上强调,第三方业务已成为公司增长的绝对引擎,毛利贡献占比超七成的第三方业主增值服务更成为利润“稳定器”。
战略客户生态圈扩容,多业态交付能力进阶
在业绩说明会上,“战略客户”“多业态交付”“独立拓展”成为高频关键词。卓越商企首席执行官杨志东透露,2024年公司新签第三方年化合同金额首次突破7亿元,战略客户业务同比增长24%,存量客户续约率保持100%。全年新增超700万平方米战略客户项目,涵盖阿里西溪全球总部、OPPO东莞滨海湾总部、荣耀深圳制造总部等标杆项目,并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领域实现突破。
业务版图显示,卓越商企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在管面积占比达75%,长三角区域占比首次升至30%。截至2024年末,合约面积突破80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6%;在管面积72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7%。商务物业基本盘持续巩固,非住宅第三方在管面积占比超60%,在互联网科技(合作中国科技50强前10中的7家)、IDC算力中心、高端制造等赛道形成差异化优势。
“我们已从单一空间服务商升级为综合设施管理方案提供者。”杨志东指出,公司通过整合COE(能力卓越中心)技术运营与数字化体系,构建覆盖环境管理、能源优化、安保系统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库,将大型园区项目组建周期从1个月压缩至2周,支撑多业态并行交付能力。
数字化+组织力双轮驱动,ESG价值释放
面对行业“内卷化”竞争,卓越商企选择以数字化重构效率壁垒。2024年,卓越商企完成报价、合同、人力等核心系统上线,推动业务流转效率提升20%,人力成本管控精度显著提高。2025年计划深化环境业务板块数字化,并试点安保、清洁等场景的机器人应用,探索AI大模型在智能客服、项目管理等环节的落地。
组织力建设同步发力,通过“市拓流水线”机制优化销售团队作战效能,配套采购与激励机制改革,年内新拓战略客户数量同比增长118%。人才梯队方面,开发200余门专项课程,覆盖管培生至项目经理全层级,战略人才储备量满足未来2-3年扩张需求。
同时,ESG管理亦成为价值增长点。公司连续获评万得ESG评级A类,2024年公益投入聚焦教育帮扶、乡村振兴等领域,同时推动超5万平方米城市更新公共利益空间落地。绿色运营方面,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已在多个园区投用,单项目年均节能率达15%-20%。
行业变局下的攻守道
董事会主席李晓平在回应投资者关切时坦言,房地产行业仍处深度调整期,预计2025-2026年风险集中释放,物管行业竞争将加速分化。“卓越商企的策略是坚守商务不动产主航道,用独立运营能力构建护城河。”他表示,公司第三方业务占比已达90%,未来将继续压降关联交易依赖,聚焦高毛利的战略客户与增值服务。
对于行业涌入非住宅赛道的“内卷”压力,管理层展现出谨慎乐观。“高端商务服务需要十年以上的生态沉淀,绝非简单规模复制。”杨志东强调,公司在头部企业短名单中的稳定地位、IFM(综合设施管理)全周期服务能力及人才储备,构成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在房地产关联业务收缩、物管行业估值重构的当下,卓越商企用超九成的第三方占比验证了市场化生存能力。当短期规模冲动让位于长期价值创造,这家深耕商务赛道二十年的服务商,正以“独立生长”的姿态,为行业走出地产低迷提供了样本。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