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亚财经:炒家——看不见的黑手
亚当·斯密曾经做过一个比喻,说市场仿佛是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引导着每个自私自利的人促进社会的利益。当年在斯密写下这个句子时,他根本不会想到日后地世界经济能够发展到如此地步,也不会想到汇率能够在全球化的今天有这么大的能量,更不会想象到外汇市场上会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金融小团体。
虽然在汇率战争史上,我们看到很多富可敌国的家族,而他们也同样能够帮助帝国兴起或摧毁一国的经济,但在近代之前,我们的世界还没有发展到像今天这样休戚息息相关。在20世纪以前,世界上虽有贸易,但那多半是为了交换舶来的奢侈品。即使在世界大战前的第一次全球化阶段,贸易依然是大家最关心的主题;资本流动虽多,却尚未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在不行,一个国家拉紧裤腰带也能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情形开始不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出现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化,它同时也促进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少了各国央行调控的世界经济系统中,资本的流动亦仿佛脱缰之马,变得越来越活跃。随着更多的国家加入国际市场,流动的资本仿佛水银泻地般无孔不入,把世界的每个角落都牢牢地连接在了一起。由于经济体系的不同和科技的发展,第二次全球化远比第一次更彻底。到了今天,拒绝参与世界市场几乎已经不再是一种选择;任何闭关锁国的国家都要为其选择付出沉重的代价。
而作为资金流动润滑剂的汇率,也开始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每一天外汇市场的交易额平均超过2万亿美元;相比之下,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每天的交易额在400亿至500亿美元之间,是外汇市场交易的四十分之一。在这样大的市场中,一个国家竭尽全力尚且自身难保,更何况企图通过汇率去兴风作浪了。
国家重要性的退却,让我们发现,汇率的传统角色正在变得越来越次要。曾几何时,货币兑换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跨国的贸易、投资和消费。今天,随着金融系统的发达,这些原因虽然依旧重要,但已不是决定性因素;对冲的出现让跨国公司可以降低汇率变动的风险,但更多的时候它被用来牟利。据数据显示,每天外汇市场上的交易额是国际贸易需求的40倍。这就是说,今天大部分的外汇交易不是为了达到任何实质性的目的,而仅仅是大量资金企图利用汇率的浮动进行套利。在这样一个市场当中,现代的金融小团体们自然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主角。
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巨大,是因为参与外汇交易的人是龙蛇混杂,有来自各贸易公司和跨国公司的,有来自各类银行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也有来自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对冲基金、外汇基金、退休基金、捐赠基金等)。当然,也有些小鱼小虾,比如希望去旅游的个人。这里面,很多参与交易的人是为了贸易、投资、消费等传统目的,但更多的人是为了投机。而投机者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对冲基金了。
据统计,全球共有超过7000家对冲基金。这些基金的资金来源多样,投资银行、退休基金、个人投资者等都可能为对冲基金提供资本。加起来,所有的对冲基金一共操纵着1.9万亿美元的资本;如果加上他们能够从别的金融机构和银行借来的资金和信用,对冲基金的实力根本不可估量。仅仅从他们的收入,我们就可以想象这些小团体们控制的资金总额是多么恐怖。
这些基金在进行交易时大多各行其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是,鉴于对冲基金圈子不大,所以很多时候,很多经理人能相互影响。再加上大家有的时候判断相同,因此很多时候他们虽然在单独行事,但看起来仿佛是在集体行动。而根据他们不同的判断,他们也就形成了一个个金融小团体,不断在世界经济各处套利。
金融小团体们的手段虽然极度丰富多样,但道理却很简单。他们会根据经济学原理以及数据,分析一国货币究竟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之后买涨买跌。即使是索罗斯这样的悍将,手段也仅此而已。而且,他们虽然了解各国经济,但在交易时他们很少考虑交易和交易所造成的汇率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其关注仅仅局限于如何买到一种货币,可以让其涨得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或者一直卖跌货币,然后看它跌得一发而不可收。因此,我们在外汇市场上看到汇率的起起伏伏,很多其实可能和实体经济毫无关系,只是诸多金融小团体们在博弈赚钱。
除了这些赤裸裸的买卖交易、套利投机以外,金融小团体们也利用外汇市场进行投资,但即使他们的投资也充满了投机的味道。比如,在次贷危机前曾经很流行的一种“套息交易”,就是先从低利率国家贷入款项,之后再去购买高利率国家的资产,赚取其中利率差价。当时日本由于长期的经济问题,利率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全球最低的标准。于是,大量的投资者选择从日本借日元,之后兑换成其他货币追逐高利率,而这些高利率国家通常都是发展中国家。而在操纵此类套息交易时,投资者借到钱后就需要抛售大量日元购买外币,由此导致日元汇率低、外币汇率高的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都是一件高收益、低风险的生意,因此诸多金融小团体都乐此不疲。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电话:059163307968、05916330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