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估”的高潮,还没到来!
“中特估”的高潮,还没到来!
一.下周是比较关键的一周。
在前篇博文《市场短线的“风险点”在这里!》中分析了大盘有存在二次冲击576线之后的再次回打动作,
技术原因,主要是短期系统几条均线没有理顺+“诡线”上攻;
市场原因,主要是短期很多个股累积的获利盘比较多,强拉硬拽价格,只会加大获利回吐的决心。
现在大盘指数连续四天收阴,说明这次下跌又是快而凶猛,特别是,很多短线追涨的资金,被套比较严重,这一点从周一(5月8日)、周二(5月9日)两天的市场放量比较大,而指数出现“变脸线”就能够看出。
而随后的连续几天下跌,即使割肉出局,短线损失也会比较大;
因此,这就必然产生两种市场心理:
一种,躺平等解套。这一点,可以从市场换手快速下滑看出,观望资金明细增多,不敢乱动;也可能被套无法动。
一种,怕市场再跌。这种心理主要出现在持仓者群体中,因为空仓者可能欢希望多跌一些。
以上两种心理,也反应出了短线交易者群体中对后市多空的分歧已经显现,但还没有达到白热化;
因为,还缺“一根波动神经的牙签”。
短线有些个股的下跌快而凶,很多人的承受力已快到临界点;
从短线下跌的心理节奏轨迹看,很多人盯着下周一是涨是跌(以收盘看)?
主因是即使很多个股再下跌-3%,也可能击穿被套者的心理防线。
但下周里,更重要的日子是周二、周三这两天。
因为,无论周一是涨是跌,紧跟着的两天,可能才是最有可能出现短线扭转点的时间节点。
两个技术原因,
①下周一必然会出现“下跌脱线”现象,周二、周三两天里,若指数不拉起来,只会加大短线“脱线”的乖离;
②从下周二开始,短线510通道将出现“八爪线”;因此,即使只是一个反弹动作,出现的概率也很大。
但最关键的可能还是在周五,因为,若周五时收盘的位置不能高于21线(演化计算,到时大约在3310点附近),那么短线MACD指标下破0轴的风险就会增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下周是短线市场比较关键的一周。
如果下周里,指数不能重新回到21线之上(也就是3310点之上),那么短期技术上的不利因素就会增多。
比如,21线最终有可能拐头下滑死叉48线。(若出现,这将是自2885点以来的第三次,需要警惕!)
比如,3220点一线多次小震荡的低点(也不排除就是人为特意做出来的),被下破破坏掉的概率也会增大。
比如,自2885点以来,一直支撑技术上中期格局发展的4889通道,也就有可能死叉封闭,市场的中期格局将出现变化。
比如,甚至,后期指数若下跌到3143点(也就是这个“大震荡箱体”的“中间线”)以下区域,指数就会再次下跌到箱体的“弱势区”里运行,重新等待扭转机会了。(现在的深指、创指就是如此,)
二.“中特估”的高潮,还没到来。
说了这么多不利的潜在因素,难道就没有有利的因素吗?
当然有。
1)一个是技术方面的,很直观,而且下周就会看到,144线金叉288线。
在此两线金叉扭转之际,指数打下来,有“回坐线”的特点,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测试市场中期资金的支撑力量。
144线金叉288线后,至少短线会建立起对指数有一定的支撑力量;
退一步讲,即使,短线指数下破了144288两线的金叉支撑位(也就是“打空”了),指数也会产生一定的反弹力量(起码是一个波段)。
2)一个是热点方面的,就是今年的“中特估”热点,很可能会延续一年时间(目前只能看到这么远)。
“中特估”是什么时候被市场资金关注的?
去年的11月。
起因是,监管层领导首次突然提出了“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2022年11月21日晚上21点43分,新华社发)。
然后,市场资金逐渐开始形成“中特估”板块热点,一直忽冷忽热持续到现在。
为什么是“忽冷忽热”?
因为市场一直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估值标准”。
每当“中特估”中一些个股涨幅大了,跌下来时,市场就对这个热点不太关注了;
过段时间,“中特估”里的一些个股又涨起来时,市场才又开始关注。如此反复。
虽然,直到现在“中特估”群体里,已经有一批个股,累积涨幅也比较大了,也有个别股创出了历史新高,
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直没有明确,或者讲,没有解决;
就是,市场主流资金群体,对“中特估”的个股范围,市场估值标准,应该是什么?还是存有分歧。
“资本市场是个很奇特的地方,如果大家对某件事看法分歧,那么,这件事就市值存在博弈对手的辐射影响,就具备持续博弈下去的土壤”!
反过来讲,“当资本市场里对某件事看法变的很一致时,就没有了博弈对手和博弈条件,这件事也就要结束了”。
目前,对于“中特估”的市场估值标准,是大家最大的分歧点。
博弈条件存在,博弈对手就必然存在,博弈资金就不会轻易撤离(循环做,不属于撤离);
没有标准,这个“值”怎么“估”?按什么来“估”?多高算高?多低算低?
这个问题,肯定会有个答案。
从逻辑上来讲,在标准答案被大家认可之前,
这个热点,虽然可能还是忽冷忽热,但这种分歧还会延续,而且会越来越激烈,
也可以这样讲,“中特估”的高潮,还没到来。
看一组最简单、直观的数据统计:
“中特估”92只个股中,截止5月12日收盘计算:
①动态市盈率:
在10倍以下的有22只;(占比23.9%)
在10倍----20倍之间的有26只;(占比28.3%)
在20倍----30倍之间的有7只;(占比0.76%)
在30倍-----100倍之间的有13只;
在100倍以上的有13只;
还有11只今年一季度亏损的。
(也就是说,目前为止,“中特估”里还有占比约53%的个股,动态市盈率在30倍以下)
②市净率:
低于1倍的有16只;(占比17.4%)
在1倍-----2倍之间的有43只;(占比46.7%)
在2倍-----3倍之间的有17只;
在3倍以上的32只;
(也就是说,目前为止,“中特估”里还有占比约64%的个股,市净率低于2倍)
这两个数据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中特估”群体整体上目前还没有被明显“高估”。
当然,每当有个别个股短期连续涨幅比较大,获利盘累积比较大,市场也都会以自有的方式来化解这种问题。
但这并不影响“中特估”热点一波一波热络的轨迹,以及形成很多行业的龙头标杆的辐射带动作用。
就拿“出版传媒”这个近期非常热的板块热点来看,
其中的“中流砥柱”,就是“中特估”里的“出版传媒”个股起着龙头标杆的辐射作用。
还有“电信、石油、银行”等等以及其它很多行业板块,
今年以来的很多市场热点里,“中特估”的个股,都起着重量级的影响力;
这也许是资本市场“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过程中其中的一个细节表现吧!
(新一期学习班正在备课中,敬请关注!)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