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期权虚值变实值翻几倍?
ETF期权虚值变实值翻几倍?我是财顺,祝大家发财顺顺利利!部分读者对期权市场可能稍微有点陌生,尤其是虚值期权,一般的定义是这样的“虚值期权,又称价外期权,是指不具有内涵价值的期权,即敲行权价高于当时期货价格的看涨期权或行权价低于当时期货价格的看跌期权”。
不过你知道吗?ETF期权虚值变实值还是存在的,不过可以翻倍多少?一起来看下!
以上素材来源于:财顺期权
根据期权合约内在价值的情况,可以将期权的状态分成实值、平值、虚值。
l 实值:有内在价值,期权买方若立即行权有盈利
l 平值:内在价值为0,标的价格=期权行权价
l 虚值:内在价值为0,期权买方若行权会造成损失,买方不会行权
ETF期权:虚值VS实值,其实和期权的内在价值有关。
期权价格=内在价值+时间价值
l 内在价值:如果立即行权,期权买方的实际获利。由于期权对于买方来说是一种权利,期权内在价值最低为0。
l 内在价值确定且可计算,而时间价值则一般由期权的交易价格减去内在价值得到。
ETF期权虚值变实值翻几倍?
ETF 期权虚值变实值的翻倍数没有固定的标准,可能从几倍到几十倍甚至更高不等。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当市场出现大幅波动,且期权剩余期限较长、波动率较高时,虚值期权变为实值期权后可能会实现数十倍的增长。
例如,在 2020 年 3 月美国股市大幅波动期间,一些与标普 500 指数相关的 ETF 期权,在标的指数出现大幅涨跌时,虚值期权在短短几天内变为实值期权,价值增长了数十倍。然而,在较为平稳的市场环境中,虚值期权变为实值期权后的价值增长可能相对有限,可能只有几倍甚至更低。
例如,某 ETF 期权在标的 ETF 价格稳步上涨的过程中,从虚值变为实值期权,由于市场波动较小,剩余期限也较短,其价值可能仅增长了 2 - 3 倍。
历史案例:192倍的50ETF期权
2018年2月,上证50ETF因市场情绪回暖单日大涨7%,当月到期的行权价2.85元看涨期权(原为深度虚值)价格从0.0003元涨至0.0581元,涨幅达192倍。
核心原因:
高杠杆:权利金极低,成本杠杆率超千倍;
波动爆发:标的资产罕见的大幅波动;
时间窗口:临近到期日,时间价值衰减加速,但价格波动被杠杆放大。
ETF期权虚值变实值的因素有哪些呢?
标的ETF价格波动:当标的ETF的市场价格发生显著变化时,原本处于虚值状态的期权有可能变为实值。
例如,对于认购期权,如果标的ETF的价格大幅下跌,使得行权价格低于市场价格,那么该期权就从虚值变为实值。
波动率的影响:波动率是衡量标的ETF价格变动幅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当波动率增大时,标的ETF价格变化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这增加了虚值期权变为实值的可能性。
因此,高波动率环境下,ETF期权的虚值变实值潜力更大。
时间价值的衰减与增长:时间价值是期权价格中除了内在价值以外的部分,它反映了期权在未来某个时间点行使权利的可能性。随着期权到期日的临近,时间价值逐渐衰减。
然而,在虚值期权变为实值的过程中,由于标的ETF价格的变化,时间价值可能会得到增长,从而推动期权价格的上涨。
ETF期权虚值变实值翻倍背后的风险
风险点一:期权价格变化快
因为期权是高杠杆的投资产品,期权价格的变化可能是瞬息万变的。受到期时间和虚实值程度的影响,标的价格的一点变化,就可能导致部分期权合约价格的大幅震荡。
风险点二:时间站在你的对立面
因为股票是没有到期日的,很多股票投资者坚信,只要持有的股票一直存在且持有的时间足够长,就可以保证股票投资获利。
“长期投资”运用在期权上可就行不通了。期权价格=内在价值+时间价值。期权就像是“阳光下的冰”,其时间价值呈抛物线加速衰减,越临近到期日,时间价值衰减地越快。
风险点三:裸卖期权风险巨大
裸卖期权是指期权卖方单卖出期权,没有对应的ETF现货或者其他期权持仓作为对冲。裸卖期权的风险是非常大甚至可以达到理论上无限。
此外,除了现货价格变动的影响,波动率的上升也会增加期权卖方的风险。
ETF期权是什么意思?
ETF 期权是一种金融衍生品,全称为交易所交易基金期权(Exchange - Traded Fund Option)。它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以 ETF 为标的资产的期权合约。
基本要素
标的资产:即 ETF,它是一种跟踪特定指数(如沪深 300 指数、上证 50 指数等)的开放式基金,通过购买一篮子股票来复制指数的表现,具有交易成本低、透明度高、流动性强等特点。
行权价格:是期权合约中规定的,期权买方有权在到期日或之前按照此价格买入或卖出标的 ETF 的价格。
到期日:期权合约规定的有效期限截止日期,在到期日之后,期权合约失效。
权利金:是期权买方为获得期权权利而向期权卖方支付的费用,也是期权卖方承担义务的补偿。权利金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标的 ETF 的价格、行权价格、剩余期限、波动率等。
最后,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买卖依据,盈亏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