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中国!做多中国!--写在新一轮超级牛市前的熊市黑夜之中篇
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和人民币国际化将会是未来超级牛市的基石,而中美**战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许将会完成由阻碍因子向催化剂方向的转化!
不可否认,中国人民币近几年国际化进程加快与越来越多的国际原油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是导致中美**战快速爆发及未来中美战略烈度对抗快速上升的核心因素之一,所以中美**战已经不仅仅简单是贸易战,它更是未来中国与美国关于全球战略主导权的争夺。
近代资资本主义形成以来,资本往往通过对商品的垄断和和改变商品的供需关系来实现对价格的管制,而这种控制从普通商品逐渐发展到对货币定价权的控制。其实货币是商品的尺度。控制商品的价格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供需关系来控制价格,另一种就是通过控制货币的尺度来控制价格。而货币的尺度变化可以通过对货币的供需来控制,所以谁能够控制世界货币的定价权,谁就可以控制商品的定价权,而控制商品的定价权,那就相当于掌握了全球的经济命脉。近几百年来,国际贸易的定价权基本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二次世界大战后,情况有所好转,但并未发生本质性的变化,这是因为西方一直在军事上占有巨大优势,并且一直掌握货币的定价权,几乎掌控了所有的商品定价权。
在世界货币市场,市场占有率大的货币,其发行国可从中获得更多的铸币税,在经济上拥有更多金融和贸易的权力,在该国货币流通的范围内,可以雁过拔毛,拥有指挥调动资源流向的能力,可以对其他商品拥有定价权,这将会给相关国家带来非常巨大的好处,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通过各种定价手段,将人类开发资源所获得的利益最大限度的留在发达国家经济体系内。比如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对商品的定价权获得对高科技商品的超高定价与普通商品的超低定价,通过这种定价模式,发展中国家牺牲环境,资源,和劳动只能获得微薄的利润,而这些微薄利润又被发达国家用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交换走了,再比如就是美国华尔街利用货币定价霸权和资本市场对世界各种资源和商品定价,通过控制定价来获取巨大的的投机收益,这类例子在世界经济循环中比比皆是,而正是基于这种不对等的竞争使得发展中国家完全丧失了追赶上发达的国家的能力。
中国经过近7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在世界经济循环中取得了一些相对优势,目前中国拥有了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产业链,强大的制造能力以及巨大的消费需求,现阶段中国既不是发达国家,又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有较大区别,基于现阶段中国的状况,中国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连接枢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出口商品的流向,这种影响商品流向的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与西方国家进行议价的能力,这种商品流向的决定权意味着世界经济的话语权,这让西方国家很不好受,但却是暂时无可奈何。但是这种议价能力是阶段性的,也是并不绝对的,因为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集中在中低端,而这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将会形成与众多发展中国家竞争的局面,而且发达国家也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本优势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就比如目前其在很多东南亚国家和印度所做的那样,而中国一旦失去这种制造业领域的相对优势,那么中国将会失去大量商品的定价权,这样发展下去未来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议价的能力将不复存在,中国经济自然也将面临经济的大衰退,所以中国未来必须进行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以获得更多的商品定价权,同时基于目前世界经济运行的游戏规则,我国需要尽量拿到更多的商品定价权,而其中作为商品定价权中最稳定和最高级别的货币定价权将会是重中之重,将主权货币变为全球通用货币货币,通过货币定价权获得对其他货币和非货币普通商品的的定价权,这将会为中国带来巨大利益。所以中国要想成为经济强国,要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梦想,那么谋求足够的货币定价权是中国必须的选择!
回顾一下近代史如果一国要取得全球货币定价权,那么该国必须首先要有规模足够强大的经济基础:该国要有足够面积辽阔的土地,足够数量的人口规模,足够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这样才具备经济强大的自然基础和足够的市场空间,在拥有上述基本条件之后,最好该国还要拥有非常发达规模做够强大而且完全对外开放的资本市场,因为强大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国家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和整合全球各种资源最好平台。这一点像19世纪的的英国以及20世纪的美国,而这些很大程度都是通过他们的资本市场来具体实现的。其二是国家要有保护经济的安全的能力,国家保护经济的能力包括该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能力,尤其是国家政治稳定和军事强大,因为只有国家稳定才能够使得经济平稳发展。而强大的军事能力可以保证国土安全和贸易通道的安全。当然第三点那就是要有一个被国际社会所认可的货币,任何一个现代化强国,若想保护本国的利益就必须参与全球货币市场的争夺,谁在国际贸易,储备,投资市场的货币市场上占有率高,谁就能够获得更大的资源调动和整合权,谁就能够在这个世界经济大循环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相信只要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能够逐步顺利推行,那么凭借目前中国第一制造大国以及未来很可能形成的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未来人民币最终很有可能形成与美元。欧元三足鼎立之势。到那时,人民币能够在世界货币中占有多少份额,就相当于中国主宰了相对应份额的世界资源和资本的流动权,未来中国就可将世界经济循环的核心掌握在手中,就不会像从前那样只能得到微薄的利润,而是可以将合理的利润留在中国的经济体内,中国也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资本持续发展壮大自己,当中国有经济大国升级成为经济强国,经济强国必然会演化成为政治强国,中国也就水到渠成得实现自身和平崛起的终极战略目的。
目前就全球货币体系来看毫无疑问是美元主导的,而且美国也是以石油贸易为最重要的基石构建了美元体系并辅以强大的军事政治实力进行保障;所以美国凭靠美元在货币体系中的超级强势地位获得了全球利益划分中最大的一块。而随着中国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尤其是人民币国际化速度的提速,支持在石油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份额的提高,美国明显感觉到了巨大的潜在压力。所以尽管中国本身无意挑战美国的地位,这个中国政府也是反复强调的,但是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路径,又事实上在动美国国家利益中最大的奶酪,所以中美之间迟早必定会发生战略碰撞,只不过是因为新总统的上台且由于其激进的个人执政风格而加快了这个进程。所以我们要有清醒认识,那就是目前中美**战还是刚刚开始,离结束早着呢,而且可以确定,这是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号的遏止,所以未来贸易战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而且不仅仅是贸易战,未来政治军事的对抗大概率都会出现,这个从美国副总统彭斯在今年10月4日的演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的这些战略意图,所以中美战略对抗的时间跨度应该会长达二三十年的时间,直到美国被迫接受中国的总体实力已经达到或超越美国时才可能结束,
对于目前的中美**战,国人有几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一味惧怕担心从而有心屈服于美国的压力,有的出于民粹主义一概批判美国,并且认为未来中国将会轻松取胜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可取的,其实平心而论,中国的关税税率水平相较于美国来说确实很高,当然按照WTO规则来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以享受较高的关税以保护本国一些产业,但是中国毕竟已经高速发展很多年,现在虽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很多行业已经强大起来,所以很多行业关税还是可以进行适度调整的,例如汽车行业,美国是2.5%,但是中国是25%,高端的甚至达到45%,所以就表象来说这也必然会产生贸易摩擦。那么作为中国来说,在不过分影响国计民生的行业适度调整以降低中美**摩擦的力度以延缓中美战略全面对抗的进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虽然目前中国与美国的全面综合实力比较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以中国蓬勃发展的势头来说,时间在我们这边:就拿GDP来说,中国目前已达到美国的60%,我们的人口高达14亿,而美国只有3.3亿,我们未来十余年的平均发展速度大约会在5-6%,而美国大约是2-3%,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再过个10多年我们就自然超过了美国。所以在中美未来必然发生的长期战略对抗中尽量降低中美战略对抗的力度和延缓中美对抗的进程以达到尽量稳定发展是很重要的。不过这里有一个短中长期策略问题,中长期肯定要通过谈判适度退让以达到上述目的。但是短期来说美国以现任总统为首的现政府采用的是无理的漫天要价行为还是要坚决顶住回击,从目前贸易战的态势来看,美国已经与墨西哥加拿大签署新的名为(USMCA)的贸易条约取代已经实施24年的NAFTA,这个新条约里面,墨西哥与加拿大都有所屈服,之前美国也与韩国达成新的贸易协议,相信美国将会尽快与其盟友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签署这个所谓“美国优先”的自贸协定,而美国这些盟友显然不适应新总统不按套路出牌的流氓式敲诈手法,所以未来大概率会妥协和让步。
其实美国目前发起对盟友的贸易战与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还是有本质的区别,对盟友发起贸易战虽然有一定贸易失衡经济方面的考量,但是更主要是政治层面的,目的是迫使盟国屈服,而后再配合美国围追堵截美国需要打压的目标,目前来说主要就是中国与俄罗斯。美国对中国贸易战那就纯粹是要对中国吃肉喝血的,而且还意图打掉中国未来和平崛起的机会,所以中国战略上绝对不能屈服,而是必须强硬回击。当然战略上要强硬回击但是战术上来说中国还是可以采取一些灵活措施以减轻中美**战的力度,延缓美国遏制中国的进程以赢得自身稳定发展的时间,中国可采取适度让渡部分贸易利益给于美国,而这个让渡时机时机估计要等到美国将所有商品提高关税的大招放出并经过一个时间段的相互试探,当美国政府打消快速压服打败中国的幻想回归一定理性后,中美进行实质性贸易磋商并且中国适度出让一部分贸易利益给于美国以缓和贸易摩擦力度的时机才会出现。而自G20会议习近平与美国总统会晤后中美确定的90天谈判将会成为双方暂时打和的一个时间点。从目前双方的反应来看,大河的概率还是较高的,但是记住即使这次能够打和,也只是阶段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中美之间未来的贸易摩擦及战略对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会持续下去。中国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就中美**摩擦形成的主要缘由来说是美国因为贸易失衡导致逆差过大,其中中美之间贸易逆差占到了其中45%左右,但是这个逆差形成有产业分工的原因,也有美国出于封锁中国而不愿意放开对中国的技术限制。其实抛开美国战略遏制中国的意图,作为占全球GDP将4成左右的两个大国打贸易战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所以对于两国经济相对互补的状态来说还是合作共赢才是最佳选择,这个希望美国的精英阶层能够早日认识到这一点,其实不仅仅是贸易,未来的中国全面崛起只是时间问题,也许美国如果现在全面展开与中国的对抗能够增加中国和平崛起的难度,延缓中国的崛起时间,中国必然也会因为美国的围追堵截损失很多利益,但是请记住时间是在中国一边的,只要中国对内对外应对得当,美国注定是将会失败的,而且一旦发生中美之间高烈度的战略对抗。必定是两败俱伤的结局,这样也会加速美国国力的消耗,最终是不利于美国自身的根本国家利益的,所以希望美国的精英阶层能够早日明白这一点。不过从目前看这个时间点恐怕还要等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要做好持久贸易战的准备.而且其艰巨性也将是可以预见的。
对于正在爆发的中美**战,美国仍然是采用战国时合纵连横之策,首先是拉拢自身的传统盟友签署相关所谓美国优先的自贸协定,目前已签署的美国与墨西哥加拿大(USMCA)的贸易条约里都有专门针对以中国为代表的非传统西方国家的不利条款,相信以这个协议为样本,一旦未来欧盟日本澳大利亚都签署的话,其在经济上联合盟友围堵孤立中国的目的就达到了。同时美国也初步与欧盟日本就今年11月提交的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修改初步达成了一致,相信这个规则修改一定是有利于美国及盟友的,联想起这次中美**战美方的操盘手就是1985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的操盘手,为此日本经济倒退了几十年,如今都还没有完全缓过来,看来美国政府想对中国也来个广场协议,一个以WTO为包装的广场协议,对于这些状况很多国人都是异常担忧。不过相信深谙此道的中国怎么会上这个当吃这个亏。那么未来中国怎么应对美国经济上的咄咄攻击呢?
其实如今的中国已经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是一个还处于高速发展的消费市场,再加上中国作为第一制造业大国又有完备的工业能力,那么中国完全有能力影响世界商品的流向,巨大的消费市场再加上强大的中国制造,这对于所有注重贸易的国家都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中国政府完全可以利用这点分化瓦解掉美国聚拢起来对付中国的盟友,而且即使就美国自身来说恐怕持续对华贸易战也会失去很多中国市场,时间长了一旦出现美国大众看出既达不到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目的目的,还要损失巨大的中国市场空间的时候,相信最终美国国内的精英阶层恐怕也会重新考虑与中国关系的定位了,相信彼时贸易战自然会无疾而终。
贸易战打起来后,美国贸易这盏西方的灯不那么亮了,那么就要寻找东方更亮的灯了。其实就亚非国家来说,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或者欠发达国家,其人口基数来说是发达国家总人口的三四倍。这些国家最重要的事就是发展,而发展首先就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强大的工业输出能力在地球来说是无敌的,这个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是西方这些国家无法比拟的,所以大受这些国家欢迎的一路一带闪亮登场,有了这个基础,中国未来将会与这些国家之间形成稳定的经贸循环的基础,这个基础打下之后,美国再想利用这些国家对对中国进行围堵也不可能了,而随着这些国家逐步发展起来,中国未来长远巨大的贸易利益将会清晰可见。
中美之间其实最大的差距在于高科技领域,虽然有小部分高科技领域已经追平或者赶超,但是大部分领域中国与美国相较还是有明显差距的,中国也因此屡次受制于美国,中兴通讯事件和目前正在发生的华为孟晚舟事件就是代表性案例。所以中国应该利用体制方面的优势,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充分调动各方优势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提高科技技术产业转化率,加快缩短中美之间在高科技领域的差距,未来中国才能够减少受制于美国的限制。
中国虽然面临贸易战等各种外部压力,但是真正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自身,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只要中国经济本身的问题解决好了,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随着中国经济自邓小平时代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几十年,积累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体制,金融及经济层面的诸多领域,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本人以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其实纵观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改革都是因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重大的危机,在四人帮刚被粉碎后国家都出现粮食危机,所以出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至此中国逐步告别了吃不饱的时代;上世纪90年代初,西方国家联手制裁,邓小平南巡时在深圳特区提出了关于特区姓资姓社的问题,力主开放搞活,结果中国经济迎来了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朱镕基执政时国企效率低下,中央财政穷的揭不开锅,银行坏账奇高,全国金融生态环境极为恶劣,所以大刀阔斧的改革,最后结果投资资本市场的都知道,银行股出现了大牛市。其实这次中美**战也是一样,中国遇到了危机,但是正是因为此次危机可以倒逼中国再次进行深层次改革,也许多年以后大家暮然回首突然发觉中美**战已经由阻碍中国战略崛起的因子变成了某种事实上的催化剂!
未来二十年中国只要解决好自身的问题,在经济上能够顺利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政治上坚持以我为主:既然美国忌惮一路一带,认为会挑战美国的地缘政治,那我们就要坚持;忌惮我们的制造业2025,忌惮我们以华为为龙头的5G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技术,希望维系以前的国际分工关系中中国得到的与付出毫不相称的回报,那么我们就更要坚持改变现状,加大对于高科技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中国的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模式挑战了以美国为首西方世界的意识形态,所以作为中国人,不要再妄自菲薄自己的国家了。坚信我们国家未来终将会崛起成为地球上的超级强国。而作为中国金融市场里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必将随着中国的崛起迎来新一轮超级牛市!
中国宏观经济简析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后,目前进入发展的瓶颈期:经济发展结构失衡,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货币超发又如影随形,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到2017年更是进入了加速期,也许当时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这在当时确实是制止了中国经济剧烈下滑状态的可能性,也间接对全球经融危机的化解起到了相当的正面作用,但是这也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了相当的负面作用,从那时开始中国经济走入了一个非良性循环过程之中,其中2008-2009年加码制造业投资造成了企业部门的负债过度和制造业的产能过剩,2012-2013年因为产能过剩导致经济再度下滑后加码了基建投资,这又使得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债务大幅增长;后面在2016-2017年在整顿规范地方债务后经济再度下滑,所以又重新启动房地产投资而使得居民部门债务水平大幅上升,这种状况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明显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潜力,同时伴随房地产泡沫愈演愈烈,成为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不得不直面的又一个难题。所以现实压力下货币超发已经到了不得不控制的地步,故而在2016-2017年中国在初步完成实体经济去产能后又开始了疼苦的金融去杠杆的进程,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资本市场近几年一直未曾恢复元气的根本原因之一。
很显然,面对目前这个经济发展的瓶颈阶段,全球发展历史经验表明,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国家数量不多,成功概率并不高,据相关统计也就百分之十多而已,而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就更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现在的中国亟需新一轮的大力度改革来再次推动国家步入一个新的发展轨道,而本届政府就承担着这么一个承上启下的重任。中国经济发展就目前状态来说,需要换挡发展,由原来的注重经济发展速度转为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从中国GDP组成来看,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4%多一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38%多一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7%了,其中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增速近几年逐年下滑,目前占比也逐年减小,而第三产业占比逐年上升,增速也明显快于GDP的增长速度,与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第三产业GDP占比已达达到80%之上比较,未来中国第三产业在GDP的占比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其实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发展初期以来一直是以工业和投资拉动为主导的时代,而近几年不知不觉中第三产业已经超过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总和,中国由此已经步入了一个以服务业和消费主导的时代,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现在反复提倡消费升级的根本原因。一个总人口达到14亿人口的国家,只要中国未来政策只要引导得当,未来爆发出来的能量是巨大的,说句极端点的话,即使完全不考虑对外贸易而只考虑内需,中国经济未来在解决一些主要问题后也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的强劲增长。而且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在58.3%,而发达国家标准大多在80%以上,而且目前据相关统计中国至少还有3亿农村务工人员需要进城安置,所以中国的城镇化道路至少还有十年以上时间,这也将为中国未来的结构转型提供较为充裕的过渡时间。
自1978开始改革开放到2010年总计32年,这32年GDP年均增长是9.8%。9.8%是实际GDP增长,如果加上物价通胀,我们实际名义GDP增长是13%-15%。这三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而自2008年全球经融危机爆发后明显下滑,后虽然在4万亿投资拉动下中国2010年GDP增速虽然回升到10.6%,但是以后逐年下降,在2015年以后到现在增速都在6-7%,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经明显开始换挡降速。当然虽然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了,但是中国明显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了,这反而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更加有利。
纵观中国近几十年来的政策走向,发现关键节点在2008年,其实在朱镕基任总理整顿财政后到2007年之间,地方政府很少有超过预算财政的做法,但是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才出现了地方政府利用城投平台融资开始了超财政预算的做法,而地方政府的债务也由此相较于2008年前逐年大规模递增。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所以中央政府搞了个4万亿政策,加上地方政府大幅举债配套大约总计在在10万亿,因为这个四万亿政策导致了产能过剩,在2010年因为投资过热,本来想转向的但是因为很多项目开工无法停下来就导致出现了影子银行,本来当时有可能可将影子银行这个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可惜也许管理层基于当时方方面面的考量,最终没有坚持住,选择了将问题往后拖的政策,结果是产能过剩日趋严重,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负债严重,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转移杠杆,接着为了配合转移杠杆推动房价上涨以达到去库存的目的,结果杠杆最终又转移到了居民部门的头上,但是这造成了两个恶劣后果:首先是居民手上没钱了,这个可以从消费分类统计可以看出,日常消费近两年波动不大,但是可选消费相对之前出现了大幅下跌。为 什么,很简单,居民部门这一块负债规模近几年增长了二十多万亿元,按目前利息水平每年光利息支付恐怕都要接近两万亿,这大幅透支了居民的消费潜力。这严重阻碍了消费升级的发展态势。第二,相关数据表明,过去十余年,央行货币政策以宽松为主基调,M2已经超过了GDP的两倍,达到近一百八十万亿元左右,这些资金绝大多数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也没有进入资本市场,而是进入了房地产市场,所以房产价格经过多年飙升后,房地产行业俨然已经绑架中国经济的,明显加大了了中国经济未来的转型难度,毕竟从全球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靠人造房地产牛市能够保持长期繁荣的,这类国家大多都没有好结局。其实管理层也已经意识到房地产绑架经济的的危害,才提出了房住不炒,并在今年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灰犀牛概念,认为一旦发生会对经济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从中央新一届政府近几年采取的主要政策来说。顶层设计是正确的,大方向也是对的,其几年的经济政策概括来讲叫“一一五三”,一个要求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从目前来看,去产能和去库存在2016-2017年完成的效果比较好。去年到今年政策的重心已经转向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今年中国前三季度的GFP数据来看分别是6.8%,6.7%,6.5%,GDP增长率呈现逐季下降的态势,政府也判断认为四季度经济增速仍存在继续下滑的压力,预计今年全年GDP在6.6%。未来中短期看看经济发展增速仍会低迷一段时间。中国政府鉴于目前内忧外患的状况,担忧经济又进一步下滑,所以从降杠杆变成了稳杠杆,甚至出现了结构加杠杆的行为,但是从中长期来看进一步降杠杆还是势在必行的。
从国内经济学家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几年走势普遍比较谨慎。我本人在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中属于乐观派,基本认可以任泽平为代表的看多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乐观派经济学家的判断,个人觉得可能在三季度也可能稍微往后的四季度,为什么,一个是认可他们关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第二是因为本届政府在历届政府中整体执行力相对而言较为出色的一届。个人认为中国目前属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轮循环经济的低谷,未来大概率将在明年年底前完成二次触底,而且从全球经济周期来看来看,不考虑短期的基钦周期,国内外很多经济学家就欧美及全球的经济周期中的中长周期朱格拉(9-10年),库茨涅茨周期(20-25年),长周期康德拉基耶夫周期(50-60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经济周期的低点尤其是长波周期康德拉基耶夫周期的低点都将在未来几年内出现,这些周期低点一旦形成共振叠加,以欧美为代表的全球经济未来几年也将完成中长期经济周期都将由萧条阶段的谷底开始进入复苏阶段,中长经济周期都将完成触底开始进入反转上升阶段,那么相信熬过最难的这几年,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会逐步得到改善,这将非常有利于中国经济未来将要进行的结构转型,这为中国未来争取成功跨越中等陷阱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电话:059163307968、05916330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