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市为何成外资眼中香饽饽?机构暗中布局!
最近市场处在震荡的状态,但是外资又开始纷纷唱多中国资产。
这和大家体感的行情并不一样,那行情究竟如何呢?为什么大家感受不出来?
文末还有超实用干货,千万不要错过!
一,外资唱多
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再次上调对中国股市的展望,这已是一个多月内第二次唱多中国资产。
报告指出,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中已有11%的公司公布2024年四季报,这些公司盈利平均超出市场预期8%,创下三年半来首次。
这一超预期表现主要源于三方面:市场过度悲观导致的盈利预期过度下调、企业降本增效带来的成本优化,以及AI和科技进步带来的积极变化。
从估值角度看,MSCI中国指数较MSCI新兴市场仍有6%的折价,大摩预计这将在年内消除,届时将迎来盈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大摩也调整中国股市目标位!其中恒生国企指数调得最多,目标位从原来的基础上上调10%,到9500 。
A股这边,沪深300目标价也跟着涨,按现价算还有7%的上升空间。
最近,越来越多外资行都表态看好中国资产,这信号值得关注!
二,机构的蓄势
但尽管外资机构看多声音此起彼伏,普通投资者却因为最近震荡的指数很难真切感受到行情好转。
这种认知差异背后隐藏着市场运行的一个重要规律:行情好转往往始于个股,而非指数。
在机构资金的悄然布局下,部分个股会率先走出蓄势形态,形成局部赚钱效应,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周,之后才会反映到指数层面的整体上涨。
但散户往往只盯着大盘指数的每日涨跌,忽视了这种由点及面的市场演变。
事实上,通过观察机构资金流向可以发现,近期部分个股已悄然走出独立行情,这正是市场转暖的先兆。
散户发现不了行情开始启动的主要原因就是只关心指数的涨跌,被每日的涨跌一叶障目、扰乱心神,忽视了机构的暗中蓄势。
这是因为散户和机构之间有着很大的信息差,散户掌握不了市场中那些稀有的有价值的信息,所以对于市场的认知不够清晰。
所以对普通散户而言,与其纠结于指数的短期波动,不如关注机构资金的真实行为。毕竟,决定市场中长期走势的,从来不是外资报告的说辞,而是机构资金的持续行为。
现在市场震荡,如果我们能发现机构的蓄势行为,不就可以先一步跑赢市场了嘛?看下图:
很多人炒股只看股价,却不琢磨股价为什么涨跌。
其实,股价主要由机构大资金的交易决定,这些资金对股价影响特别大。
这张图是我用十多年大数据,借助量化大模型分析出来的,能帮你搞懂机构资金的操作逻辑。
图里橙色柱子叫「机构库存」,能直接反映机构资金的交易情况。
就拿「江天化学」这只股来说,股价15个交易日跌了0.05%,一直处在一个横盘震荡的状态,振幅11.24%,但当时「机构库存」是一直存在的,这就是机构蓄势。
后来股价一下子就4个交易日直接涨了72.89%,这就说明机构资金对股价影响有多重要。
如果一只股票经常有机构大资金参与,那就更值得关注。「机构库存」数据持续时间越长、出现越频繁,就表明越多机构看好它。
研究整体交易行为还有个好处,市场暴跌时,能帮我们判断股价下跌,到底是短期市场情绪导致的,还是机构已经不看好这只股票了。
下面这张图梳理了5000多只个股,哪些有机构资金参与,一看便知:
从这张图上,能清楚看到哪些股票有「机构库存」数据,哪些连续6-10日都有。
机构资金撤得往往很突然,大家得持续关注。
今天就讲到这儿!想了解更多实用炒股技巧,记得关注我。
声明:
我分享的内容仅供参考,要是侵权,我马上删除。
我不推荐股票,没有会员群,和任何组织都没有利益关系。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