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示好有蹊跷,大跌正在酝酿!
最近市场反复震荡,外资却疯狂看多,这究竟是不是外资的新套路?今天这篇就给大家讲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儿!
大家注意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本篇的精华都在其中,大家可千万不要忘记。
一,疯狂吹
高盛发了一篇看多中国股市的研报,Global marketing feedback: China is back,看看怎么吹的。
其一,投资者对中国的兴趣增加
因为今年中国股市的表现很好,MSCI中国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了16%和23%,远超其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1%和6%。
其二,看好人工智能的发展。
中国未来会广泛采用人工智能将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创造新的收入机会,使中国每股收益在未来10年每年增长2.5%,使中国股票估值提高15-20%,并可能带来超过2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流入。
其三,关于川普对中国施加tariff比较乐观。
一方面,因为川普tariff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冲击没有其第一任期时那么大。
现在中国减少了对美直接出口,而且提高了产品竞争力,所以影响不会有原来那么大了。
另一方面,即使今年川普不断在tariff上施加压力,中国股市都持续强劲。
股市是因为科技股的重估,汇率稳定一方面受益于美元自1月中旬以来整体走弱,贬值了约5%,另一方面得益于央妈呵护。
总的来说,如果老美那边加tariff那么老美会比我们先崩盘,更不用说不加了,不加那更好。
所以,不管怎么样我们横竖都是赢家,那么在这个时候机构资金就选择先控盘。
也就是说,你现在看到的是市场持续的震荡,但实际是处在机构控盘阶段。
二,市场被掌控
对于散户来说,现在重点并不是老美那边tariff到底是什么情况,而是搞清楚手里的股票哪些是被机构实现了控盘。
有人会觉得,机构资金的动作散户是完全看不到的,更别说看出来控盘了。
其实如今有了大数据和量化分析,这类问题现在解决起来就不难了,就像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可以对原始交易数据的收集、筛选、整理和挖掘,并通过模型进行比对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特殊现象了,直接看下图:
上面这张图中展示的一到四级区域就是对机构行为活跃程度进行的分级。一级和二级区域,机构行为更加活跃,三和四级区域,表示机构行为比较消极。
当股价处于「一级区」和「二级区」交替的阶段,大概率是机构资金此时实现了控盘。
这里还有一个误区需要提醒一下大家,进入机构控盘区的股票并不是没有波动,相反这个阶段,机构可以随意地打压股价,反正也不会有人抢掉他的筹码。
但对散户来说股价大幅波动时,操作难度就会更大,但如果能看清楚股价是否处于机构控盘阶段,那就好办了,看下图:
上面这张图是前段时间表现非常好的「万德斯」的交易行为数据图,短短40个交易日的时间上涨71%,是不是很羡慕,但回头看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容易错过上涨的黄金时间呢?
看前期股价表现就知道,18个交易日下跌20%,这个跌幅很多人是经受不住的,所以,很多人觉得市场不好的原因就是看不到机构控盘的行为。
如果当时能看到股价处于机构控盘区的话,还用得着那么担心波动吗?
三,市场充斥着猫腻
市场连续两周的震荡,如果能在这时候看到市场上5000家股票的交易行为的话,在面对波动比较大的时候,也会多一重保障。
换句话说,看清楚股价背后机构资金到底在做什么非常关键,看下图:
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出,目前有500多家是处于机构控盘阶段的,如果想要看清楚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必须看清楚股价背后机构资金的动作!
而且还有一个数据需要大家了解,现在进入锁仓区的股票将近一半,在市场波动较大时,这一反常现象尤为关键!
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小雅,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