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跌不是接人的顺风车,是挖坑的无底洞
盘面调整在意料之中,估计大家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能不能趁着调整买入。
今天就来聊聊这事儿,我会从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文末还有重要提示,千万别错过。
一,为什么会调整?
对于这事儿,大家可能觉得涨了5天,肯定会回调。但昨天盘面情况并非这么简单,更像是一次集中换手,
这其中门道可多了,咱讲讲细节: 首先,前天资金换仓动作很大。数据显示,前天ETF流出200亿,
可融资余额却大幅增加191亿,这明显是资金在搬家。很显然,科技股火爆行情,让部分人换了投资赛道。
值得一提的是,两融加仓的方向主要就是科技股,
其次,虽说出了消费利好消息,可昨天消费板块还是不给力。之前国常会刚释放利好,市场氛围又好,
春节消费势头也不错,按说消费板块得有点起色,结果呢?白酒板块还是跌得不行。
这表明不光是活跃散户跑去买科技股,就连重仓消费的公募基金,可能也跟风去买了。
这么一来,科技股赛道就变得越来越拥挤。
大家肯定纳闷,这么多资金买入,DeepSeek概念今天咋还跳水了呢?DeepSeek指数平开后就往下走,
昨天下午1点38分突然大幅下跌,之后一路走低,最后才勉强收红。
有人买就有人卖,不然不会有交易。行情调整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没人继续投钱进来,二是大量抛售引发恐慌。
今天更像是后者。这意味着,接下来选DeepSeek概念股票时,大家会想着卖掉差的,买入好的。
但就因为这个操作,很多散户会被套牢。
二,管中窥豹的狠辣
多数人靠涨跌判断股票强弱,其实不靠谱。很多时候,机构会趁涨势出货,跌时买盘少,根本卖不出去。
判断股票强弱,得看机构资金动向,毕竟定价权在他们手上。比如下面这两只股票:
单看走势,右边股票好像更好,调整时间短,涨得还快,看着很强势。但实际呢,左边那只表现更优,
光看走势,很容易看走眼。 这就是为啥得搞清楚机构大资金咋选。机构和散户交易方式不一样,用老办法很难看透。
不过,咱们可以用大数据统计工具,把交易行为数据存起来,积累久了,再用大数据模型一分析,
不同的交易行为特点就一目了然了。看下图:
图里的橙色柱体,是「机构库存」数据,这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独家提供的。
这个数据能反映机构资金交易的活跃程度,也能看出机构参与交易的意愿。要是「机构库存」越活跃,
就说明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结合机构资金行为来看,就一目了然:
左边的股票震荡时有下跌,但机构资金积极参与,这是假跌;
右边的股票震荡时有上涨,可机构资金早就不玩了,这是白涨。
接下来,不管科技股还是其他股票,都要分化了,快的话明天,慢的话本周就会有明显变化。做没做好功课,差别可就大了!
四,重要提示
现在行情看似火爆,可真正表现出色的股票没几只。这不难懂,资金总量就那些,没办法兼顾所有股票。
很多问题并非不存在,只是被繁荣掩盖了。越是这种时候,越得弄清楚机构的选择。
但市面上能全面分析机构行为的数据太少了,我坚持每天研究这些数据。
一方面,知道该怎么跟着机构布局;另一方面,也能让自己少踩坑。看下图:
看这张2月11日机构行为分布图,机构大资金挺有意思,今天被它们看上的股票变多了。
所以,到底哪些股票被抛弃了,这得搞清楚,不然真会错过行情。 真相不好听,但不知道真相更惨。
今天就聊到这儿,关注老概,带你换个角度看市场。
声明:
上面内容是从网上收集的,要是侵权,联系我马上删,也不构成投资建议,这点大家要清楚。
另外,我不推荐股票,不收会员,没社交群,和谁都没利益往来。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