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基金收到行动指南,强力抱团又来了!
当众人翘首以盼的 “超级利好” 抛出,却没变出期待中的大涨戏码,朋友们满脸失望,仿佛精心准备的烟花只绽放出微弱火星。但我要说,别盯着这小小的烟花看,此刻游戏规则的惊天变革,正如同在为一场璀璨的牛市烟火盛宴搭建舞台。
一,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孙子兵法里那句 “善战者,能为不可胜”,就像给 A 股量身定制的行动指南,如今的 A 股正踩着这个鼓点稳步前行。上次一行一会一局的讲话,简直是给市场吃下了一颗超级定心丸,明确汇金公司的增持行动就好比平准基金,在特殊时刻注入无限流动性,这操作就像给 A 股装上了坚固无比的 “防盗门”,把下跌空间锁得死死的,妥妥的 “为不可胜”。
有了这道坚固防线,剩下的就是在不败之地发起进攻了。上周对基金经理薪酬的改革,堪称一记漂亮的 “组合拳”。为啥这么说?回顾以往大牛市,公募基金玩的就是 “抱团” 这一手,就像一群人齐心协力抬轿子,大家目标一致,相互配合,都能尝到甜头。
再看现在,拿一季度业绩最好的基金来说,按理论配置,它应该是 70% 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 + 20% 中债综合财富指数 + 10% 恒生指数为基准,可这个基准今年一季度累积收益是 -4.8%。基金业绩却大幅超出,唯一的解释就是基金经理搞起了 “风格漂移”,为了业绩,像赌徒一样押注其他板块。
结果 1 季度认购量暴增,这些资金都是冲着短期业绩追涨而来,来得快,日后赎回也会像退潮一样迅速。这种混乱的局面,赢家只是少数,大家都各自为战、风格漂移,最后受伤的还是大多数投资者,市场就像一盘散沙,毫无合力。
二,大牛的准备
但把业绩与基准挂钩后,基金经理们 “赌一把” 的冲动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大幅降低。回归基准配置,就会逐渐形成抱团共识,而这,正是大牛市启动的核心密码。不过,就算知道牛市要来了,难题在于如何精准锁定潜力股票。这就好比老鹰面对一大群飞鸟,如果不锁定一个目标,盲目冲进去乱抓,最后肯定只能空手而归。
这里最大的难点,就是机构的动作对普通人来说,就像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机构和散户之间,互为对手盘的博弈。并且在这场博弈中,机构很容易看清散户的整体动作,但散户却是看不清机构的动作,处于明显的信息劣势。哪怕就算碰巧,散户和机构同步,但只要这样的散户多了,机构就会主动改变操作方向。
就拿震荡中的洗盘来说,单看股价走势,只有等股价上涨创新高了,才后知后觉发现之前的调整是震仓,可那时候早就错过了最佳时机。但用专业系统观察「机构交易特征」,就像拥有了透视镜,能在调整阶段直接看穿震仓动作。
「机构震仓」在交易上,就像机构先故意 “砸场子”,抛售股票打压股价,然后再悄悄 “捡漏” 回补。只要能识别这个动作,就能轻松判断机构是不是在震仓。
再看一只震荡上行的股票,单看走势就是涨涨跌跌,可每当股价调整,99% 的投资者都会陷入纠结,搞不清这是短期见顶要下跌,还是机构在洗盘。
但用量化「机构交易特征」,借助「全景 K 线」观察,橙色 K 线对应「机构库存」,就像亮起了绿灯,表明机构正在积极参与,也正是因为机构持续发力,这只股票在 3 - 4 月即便走势起伏,也远超市场表现。而且在 3 次调整时,都出现了「机构震仓」(蓝色 K 线),这就相当于机构在大声宣告:我就是在洗盘!
绿色 K 线代表「强力回吐」,意味着此时有大量资金卖出做空,这时候就要格外小心,股价很容易陷入震荡。把这些机构动作看明白,股票的走势脉络也就清晰得像地图一样了,看机构动作和单纯看股价走势,差别简直天壤之别。那大家手头的股票,背后的机构是在积极布局,还是消极躲避呢?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PS2:
绿色k线,代表「强吐」,即「强力回吐」行为,表示前期获利资金回吐,做空力度加大。
玫红色k线,代表「强补」,即「强力回补」行为,表示前期做空资金回补仓位,做多力度加。
PS3:
「全景k线」数据是将:机构库存、空头回补、资金交点、强力回补、强力回吐等共计五个数据,用不同颜色映射到对应的K线中,态进行映射。样,观察市场,能够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
三,异动数据
用系统统计「机构交易特征」,会发现「11 - 20 天库存」数据如同火山喷发般井喷增长。这说明机构持续活跃的股票数量在疯狂飙升,就像星星之火正在汇聚,一旦持续活跃的股票数量足够多,局部行情就像被点燃的火焰,八成会熊熊燃烧起来。这对 A 股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绝对的大好事。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