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影医疗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风险悬顶
原标题:联影医疗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风险悬顶
截图来源于华夏健康网健康领域专栏创作者《一点健康》
来源|一点健康
编辑|张泽明
曾被誉为国产医疗器械“华为”的联影医疗(688271.SH),如今正遭遇业绩下滑、核心技术受制、军队采购禁令等多重挑战。
最新披露的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16.21亿元,同比下降25%,而归母净利润亏损2.79亿元,同比暴跌320.57%。这是联影医疗自上市以来最糟糕的季度表现,标志着公司盈利模式已面临严峻挑战。
实际上,联影医疗的业绩自2024年上半年便已显现疲态。二季度营收、净利润增速均降至低个位数,核心市场需求疲软,海外扩张高成本“烧钱”加剧了盈利压力。
行业困境加剧,也是导致联影医疗收入锐减的重要原因:国内医疗设备行业招投标规模下滑,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35%,医院采购趋于谨慎,直接影响联影医疗的订单增长;核心市场产品需求下滑,如DR设备市场同比下降超12%,数字化乳腺机市场同比下降30%,医用电子加速器市场下降5%,CT市场规模也同比下降13.12%。
受业绩恶化影响,联影医疗股价较高点已跌去50%以上,曾一度跌破109.88元/股的发行价,尽管近期反弹,但仍难以重回巅峰。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风险悬顶
尽管联影医疗自诩“国产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领导者”,但在核心技术上依赖进口的问题仍未解决,关键零部件长期受制于日本、德国供应商。
MRI(磁共振)超导磁体:关键技术来源于日本,国产化进展缓慢;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探测器:高度依赖德国供应商,进口替代难度大;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晶体:核心组件依赖国外企业,供应链稳定性存疑。
长期依赖进口不仅让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更让联影医疗面临潜在的供应链“断供”风险。一旦国际贸易形势恶化,或供应商调整策略,联影医疗的生产交付将被迫停滞,甚至影响长期发展。
军队采购“封杀”,政府招标市场受限
2022年起,联影医疗被禁止参与军队采购,原因包括投标提供虚假材料、串通投标、未按合同履约、夸大业绩等。
此举不仅对军方市场造成直接冲击,更可能影响政府、国企、事业单位的采购资格。多个机构的招标文件已明确限制违规企业参与,联影医疗的全国性市场竞争力或因此下降,未来政府订单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内部管理混乱,诉讼缠身
政府采购投诉频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在2024年9月驳回联影医疗的投诉,称其投标参数不符技术要求,但公司仍试图通过申诉改变结果;三亚市政府采购案,联影医疗对竞争对手涉嫌虚假响应提出质疑,但未能获得支持,政府机构驳回投诉。
员工维权诉讼不断:法院判决联影医疗在员工产假争议案中需支付补偿,揭露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混乱;近一年内,公司涉及“服务合同纠纷”12起,买卖合同纠纷9起,修理合同纠纷2起,管理层面问题频发,导致公司运营风险增加。
“造血”能力受质疑,资本市场信心下降
联影医疗自上市以来,一直高举自主创新大旗,然而其自我造血能力遭到市场质疑。
高投入换低回报:2024年9月30日,公司研发投入16.35亿元,同比增长14.32%,但核心技术短板仍未突破,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零部件。
资产负债率上升:2024年9月底,总资产260.3亿元,总负债67.94亿元,资产负债率26.1%,同比增长8.61%,表明企业扩张带来的财务压力加大。
资本市场信心动摇:股价自2023年9月后暴跌超50%,市值大幅缩水。
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增长潜力持谨慎态度,市场情绪偏悲观。
国产医疗设备龙头,能否突围?
作为国产医疗器械领域的代表企业,联影医疗在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领域确实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业绩下滑、技术受制、采购封杀、管理混乱等问题已全面暴露。
面对市场需求疲软、核心技术短板、供应链风险,联影医疗若不能迅速在核心技术自主化、全球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恐将失去国产高端医疗设备领军者的地位。
未来,联影医疗能否真正成为“中国医疗界的华为”,还是会步入市场竞争的泥潭?时间将给出答案。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