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与花小猪缘何在吉林频遭处罚 ?
原标题: 滴滴出行与花小猪缘何在吉林频遭处罚 ?
来源丨九州凤凰
撰文丨九裘
编辑|邹猫
吉林省,尤其是长春市,已成为滴滴出行及其旗下品牌“花小猪”的“合规重灾区”。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仅长春市就查处滴滴违规案件130余起,日均0.38起,暴露出平台对司机和车辆的审核机制形同虚设。同年11月,滴滴长春分公司因向无证车辆违规派单,连续5天被累计罚款15万元;长白山管委会等地也将其列为重点整治对象。
执法案例显示,2024年7月,长春市单月至少5名司机因使用花小猪平台无证接单被罚,涉事司机及滴滴分公司均被处以5000元罚款并责令整改。然而,这类处罚似乎未能触动平台的根本利益。业内人士指出,滴滴日均千万订单的规模下,违规运营带来的收益远超罚款成本,平台或借此“低成本”维持市场占有率。
用户投诉激增:从乱扣费到服务失控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花小猪的消费纠纷呈爆发式增长,问题涵盖随意扣款、价格欺诈、司机辱骂、恶意扣费等。例如:乱扣费与价格欺诈:用户反映平台显示6元“一口价”,付款时却变为12元;司机结束行程后仍持续计费,导致“两小时爬山归来,费用仍在飙升”。
司机服务乱象:多起投诉指控司机擅自取消订单、额外索要“上车费”,甚至辱骂、恐吓乘客。有用户因司机临时取消订单,被迫多花500元改签航班,却因平台推诿“顺风车非网约车”而投诉无门。
客服失能:大量用户投诉平台客服“打不通、不作为”,判责不公且拒绝提供罚款发票,涉嫌偷税漏税。
执法升级与平台生存空间挤压
面对平台顽疾,多地执法部门采取“零容忍”态度。2023年初,济南市交通执法部门发现滴滴及花小猪存在3200余辆无证车辆,责令限期整改并警告“整改不合格将吊销许可证”。长春、聊城等地亦对违规派单行为处以5000至3万元罚款。
然而,执法行动仍面临挑战。“百日攻坚”期间,滴滴济南分公司被质问“只抽成不担责”,暴露平台责任缺位。尽管多地要求清理不合规车辆,但滴滴“屡罚不改”的模式,折射出网约车行业合规化与市场扩张间的深层矛盾。
消费者权益与行业合规化何去何从?
花小猪作为滴滴旗下的“低价品牌”,以简化审核流程吸引司机入驻,却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与从业人员。用户投诉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等屡被援引,但维权成功率低,暴露出监管衔接与平台自治的漏洞。
专家指出,若平台持续“以罚代管”,不仅面临执法成本递增的风险,更将丧失用户信任。随着各地加大对非法网约车的查处力度,滴滴的“野蛮生长”空间正被压缩,唯有完善审核机制、正视用户权益,方能破解合规困局。
滴滴与花小猪在吉林的困境,是网约车行业粗放发展的缩影。当“便捷出行”的光环被乱象遮蔽,平台需在利益与责任间重新抉择。监管部门亦应推动“罚款”向“系统性整改”升级,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为消费者与合规从业者撑起保护伞。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