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新大学,比北大清华还要牛?
这场探索,或将解答中国高等教育数十年来的天问,中国未来最牛的大学有望由此诞生。
文 / 华商韬略 张华
2005年,病卧床榻的钱学森向时任总理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一问,问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及科技界数十年来的伤痛。
十多年过去了,无数心系教育的科学家和学者,为了解开这个艰深的命题而四处奔走、尝试。
如今,在西子湖畔,我们看到了新的曙光。
8月26日,西湖大学举行获批之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120名博士研究生入学。
这是中国第一所非营利性民办研究型大学,它从一开始就剑指世界一流,并画下“5年内比肩清华北大成为亚洲一流”的宏伟蓝图。
在其校董名单里,诺奖得主杨振宁赫然在列,校长施一公是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此外,还有陈佳洱、陈十一、韩启德等多位中科院院士助力。
不仅如此,该校还吸引到马化腾、王健林、吴亚军等众多商界大佬的捐赠,一时间传为佳谈。
是什么,让一所2月14日刚获批成立的民办大学,拥有如此超高的人气和吸引力呢?
【1】
2018年初热映的电影《无问西东》,片尾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彩蛋:多位中国现代史上的大师级人物依次闪亮登场,邓稼先、朱自清、华罗庚、杨振宁……
细究这些大人物,背后都跟一所大学有关,那就是仅存在了八年的西南联大。
那所至今让人念念不忘的大学,在短短八年时间里,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深刻影响甚至改变了当今中国。
这种念念不忘,在中美贸易战和中兴遭制裁后,愈发的强烈。
人们不禁在问:聪明的中国人,为何攻克不了小小的芯片?那些从事高精尖研究的人才都跑哪去了?
其实,早在2008年,刚回国任职的施一公就联合一批海归学者探索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向国家起草了一份倡议书,建议实施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计划。
这就是后来的“千人计划”。
但引进人才并非根治之策,创办世界级的大学,能够不断培养出世界一流科学家的大学,才是终极手段。
这正是施一公等海归创办西湖大学的初心。
【2】
施一公的初心,和他早年的一桩遭遇有关。
1987年的一天,施一公的父亲遭遇车祸,被送至当地医院急救。但医院方面坚持先交钱,后救人。等肇事司机筹来500块钱时,施一公的父亲已经没有了心跳。
当时还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施一公,一度产生过怨恨甚至是报复情绪,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真正该做的是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于是,在赴美深造,在普林斯顿大学苦读10年后,施一公毅然选择了回国。
多年的留美经历,让施一公看到了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的巨大差距。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是培养国家栋梁和科研人才的地方。
而在国内,受就业导向的影响,即便是清华大学,也有近八成的高考状元去了经管学院。连施一公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他:我想去金融公司。
这让施一公颇为感慨: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上大学又是为了什么?
在施一公看来,上大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学做人,大学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而不是让学生天天想着找工作,哪里有钱赚,就往哪里钻。
在美国,教育公平由公立大学来保障,而强大的国家实力和卓越的科技能力,则由私立大学来保障。
哈佛、斯坦福、耶鲁等众多世界级的一流大学,无一例外都是私立的。
而在中国,一流大学都是公立的,民办教育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根本谈不上追赶国际水平。
施一公与几位海归学者不约而同地想到:能否通过创建一所新型的民办研究型大学,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育体制的新路。
【3】
创办一所高起点的民办研究型大学,需要满足两大先决条件:国家支持、社会捐助。
为此,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等七位西湖大学倡议人于2015年3月,正式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大学的建议》,并获得了支持。
而浙江省政府和杭州市政府也从土地、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按照规划,未来10年西湖大学的总投资将达200亿元。主要以民间筹资为主,政府只是配套部分资金。
七位倡议人中,既有著名学者,也有企业家。
除了这七人,更多认同西湖大学办学理念的学者和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成为西湖大学的创始捐赠人。
筹款,并非施一公所擅长,但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身兼筹款委员会主席的施一公冲在了一线,“走亲戚拉关系”。
在2016年“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现场,施一公向大家描述了西湖大学的蓝图后,面红耳赤地道出难处:不好意思,我们没钱。
结果,89位情绪激动的海归专家排起长队、踊跃捐赠。现场还有人鼓励施一公:不用不好意思,又不是为自己募捐,你是在为国家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这场大募捐总共筹款两千多万,解决了西湖大学2016年一整年的筹备经费问题。
在施一公的游说下,很多河南籍企业家纷纷解囊,一对河南企业家夫妇虽然企业规模不大,却毅然决定捐出一个亿。
事后,有人告诉施一公,这对夫妇确实没多少钱,但为了支持西湖大学,夫妻俩“把手里的房产都要卖掉了”。
对于捐资西湖大学一事,北京荣之联董事长王东辉的话代表了所有捐赠人的心声:
希望西湖大学在中国将来的四大发明里占领一两席,能够有真正的科研发明。
【4】
募捐的同时,施一公也向外界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他宣称:
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有望成为中国之最;
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
15年后,各项指标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围观的吃瓜群众立即就提出了质疑:10年200亿,还不如清华大学一年的预算多,谈何世界一流?
也有人直接怼道:先说说看,你们明年年底有什么底气来超过洛克菲勒大学吧。
1901年创校的洛克菲勒大学,是全球生物医学领域最好的大学之一,其科研优势在于:充足的资金支持,自由的跨学科研究活动,非官僚化的科研管理。
西湖大学的办学初衷,与洛克菲勒大学颇为相似。两者同为小而精的教学模式。
目前,西湖大学只设理学、前沿技术、基础医学和生物学四个研究所,分别由重量级学者潘建伟、陈十一、饶毅、施一公四人领衔,且只招博士研究生。
此外,西湖大学采取跨学科联合培养的模式,非常重视学科交叉,而这种跨学科的合作将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例如,西湖大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实验室近一半的同学都在与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室进行各个领域的交叉合作,这使得后者的实验数据分析效率可提高上千倍。
不仅如此,西湖大学还在科研管理上给予了最大的自由度。
根据《西湖大学章程》,西湖大学实行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校董会主席钱颖一提出三条建议:以制度为基础按规则办事,给校长最大的治校空间,给教师最大的治学自由。
这种科学的治理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科研人员在研究方向、经费使用和跨学科交流上的学术自由。
“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前清华校长梅贻琦的这句名言也是西湖大学奋斗不已的目标。
筹办期间,方舟子质疑施一公“脚踏两只船”。施一公则迅速以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为回应,全职投入西湖大学。
继施一公后,著名生物学家许田放弃耶鲁大学终身教职,回国加入西湖大学。浙江大学教授仇旻也宣布全职加盟……
截至2018年7月,共有67位国内外科学家签约西湖大学。
【5】
西湖大学开学典礼当天,天刚蒙蒙亮,施一公就叫上几位同事,绕着西湖跑了11公里。
这仿佛是向外界宣誓,西湖大学将开始一心一意地上下求索。
而他的努力也得到著名杂志《科学》的高度评价:“西湖大学可能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之路上的一座灯塔”。
刚成立的西湖大学,已有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资助,初步显示出其强劲的科研实力。
为了让师生们心无旁骛地投入科研,西湖大学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待遇与条件,博士生每人每月可获得5000元的补助。
按计划,从2023年开始,西湖大学还将招收本科生,这必将吸引到更多心怀梦想的青少年人才。
而对于未来有望进入西湖大学的青少年,西湖大学最为看重的就是创新思维。在一次演讲中,施一公提到了以色列大使告诉他的一个故事。
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上小学时,每天回家,他妈妈只问两个问题:今天在学校,有没有提出一个问题,让老师回答不上来?有没有做一件事,让老师和同学觉得印象深刻?
施一公说,在他听到这个故事之前,每天他的两个孩子一回家,他问的都是:“今天有没有听老师的话?”
我们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大都是中规中矩的孩子,标新立异,敢于创新的少,而西湖大学只是位于金字塔的塔尖,塔基部分还需要更多的改变发生。
无论成败,跳出体制的施一公,正与他的同事们,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有益探索。
这场探索的答案,或将为中国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指明一条道路。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电话:059163307968、05916330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