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又发红包了,每年能多赚好几千
今天是圣诞节啦,小钱先祝大家圣诞快乐,Merry Christmas!
2018年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一年,大家都过得很艰难,临近年末,终于等到了一个好消息。
上周末,大家期待已久的《个税专项扣除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终于落地啦!
这可是真正造福于民,关系到每个人钱包的大事。
相信很多人已经知道这个好消息了,但是条款复杂,细节又多,消化起来可能有困难,今天小钱来带大家一起看看,个税专项扣除办法,到底怎么扣?你究竟能省下几个钱? 首先,明确一下扣除范围,专项扣除一共包括6项: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大病医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赡养老人。 也就是三座大山——住房、医疗、教育,再加上赡养老人,基本上我们日常的主要开支都包括在内了。 如果你在上海打工,月薪一万出头,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要还,那你基本上就不用交个税了。 一大波人,即将失去为国交税的资格,想想还有点小悲伤呢。 用不着太难过,以后赚大钱了,再为国出力。现在,还是先看看我们到底能省下多少钱吧。 扣除项一:住房贷款利息 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按每月1000元定额扣除,只要你需要还首套贷款利息,每个月就可以抵扣1000元。 千万注意,这个1000元不是少交了1000元税,而是应纳税额少了1000元。 小钱有个朋友,一年前在深圳买了房,以前他的应纳税额为15000元,现在就变成14000元了,后面的专项抵扣都是这个意思。 你可能会说,房贷动辄几千上万,每个月1000元太少了吧,那我把时间拉长,从还款20年变成30年,不就可以多抵扣点了吗? 对不起,扣除时间也有规定,最长不能超过240个月,也就是20年。 那如果小钱和老婆各买一套房,是不是就可以每月抵扣2000元了呢? 小钱也希望是这样啊,可惜不是…… 国家出这个政策不是为了鼓励买房,就算小钱和老婆各买一套,一共也只能抵扣1000元,小钱唯一能决定的,就是这钱是由小钱抵扣,还是老婆抵扣,或者各抵扣500。 这里面争议比较大的是关于首套房的认定,《办法》给出了明确规定,首套房是认贷,也就是说,这里的首套房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 只要你新买的房子是按照首套房利率贷的款,哪怕你以前在别的城市贷款买过房,又已经卖了,新买的房子还是可以用来抵扣税款。 扣除项二:住房租金 住房租金抵扣很有意思,小钱在上海租房每月可以抵扣1500元,但是回老家上班的话,每月就只能抵扣800元了。 租金抵扣额是根据城市来定的,扣除标准为1500每月的有省会、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 省会大家都知道,直辖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计划单列市包括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 如果你是在这些城市租房,房租高,抵扣额也高。 那如果在其他城市呢? 其他城市还分两档,直接按市区户籍人口来分,人口超过100万,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少于100万,就只有800元抵扣额了。 当然,租金抵扣不是想抵扣就能抵扣的,比如力哥在上海有房,那么力哥和力嫂在上海工作都无法享受租金抵扣。 再比如,小钱和老婆都在上海打工,就只能有一人抵扣,这里充分体现了夫妻一体的原则。 还有,如果你已经在享受住房贷款利息扣除了,那么同一年内,是无法享受住房租金扣除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那到底是选鱼还是选熊掌呢? 这个很简单,哪个抵扣得多就选哪个呗,租金能抵扣1500元或者1100元,当然就选租金抵扣了,如果只能抵扣800元,还是选择贷款利息抵扣吧。 扣除项三:大病医疗 大病医疗的抵扣额度比较高,相应地限制条件也多,不然阿猫阿狗都去报了,那郭嘉不是亏大发了吗? 首先是额度限制,只有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才能报销。 比如35岁的小李骨折了,个人负担了20000元,他只能抵扣5000元,而且这个抵扣额是有上限的,最多只能扣除65000元。 其次,是时间限制,如果小李负担的20000元,是去年10000,今年10000,那就很悲剧了,一分钱也不能抵扣,只有一年内超过15000元的部分才能抵扣。 用药限制,如果小李不是去正规医院看病,而是去找了某个江湖郎中,给他开了个神秘药方,花费10万,这个也是不能抵扣的,抵扣范围仅限于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 最后,使用人限制,小李当然可以自己抵扣,他老婆也可以抵扣,但是他父母就不能抵扣这个医药费。未成年子女的医药费用,可以由父母扣除,但成年子女的医药费,不能由父母扣除,此外,父母的医药费,也不能由子女扣除。 扣除项四:子女教育 子女教育相对比较简单,力哥的小孩刚满三岁,那么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小小力结束教育,力哥都可以每月抵扣1000元,不管小小力是上小学初中高中,还是本科硕士博士,甚至是职业技术教育,都没有差别。 当然这个钱也可以由力嫂抵扣,但是总额只能是1000元。 想要多点额度怎么办呢? 聪明的你一定已经想到答案了——再多个小小小力就好啦! 多一个小孩,就多1000元的抵扣额度,郭嘉此举,也是在鼓励大家多生小孩,用心良苦啊。 不过听力哥口气,貌似不会为了这1000元额度再多生一个娃…… 扣除项五: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就是学校教育结束之后,在社会上接受的教育。 大家知道,做自媒体需要丰富的知识,小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片刻不敢懈怠。 假如小钱明年想要读个在职研究生,这个属于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可以按照每月400元抵扣,但是扣除时间不超过48个月。 小钱的老婆是项目经理,她明年打算考PMP,属于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如果明年能够拿到证书,她就可以按照每个月300元的标准来抵扣,但是这个仅限于取得证书当年。 小钱的老婆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什么都想学,她以后还想学琵琶、舞蹈什么的,但是这些和工作无关,学费就不能抵扣。 另外,考驾照的学费也是不能抵扣的,但是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并且获取相关证书,是可以抵扣的。 理论上来说,这个学费是只能由本人承担的,但是有一种情况是可以由父母抵扣,那就是你接受的是本科及以下学历(学位)继续教育。 扣除项六:赡养老人 赡养老人的扣除标准非常简单粗暴,小贝是独生子女,那么以后它就可以按照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小钱有个哥哥,那么小钱和哥哥就是每人每月1000元的额度,如果兄弟姐妹超过2人,就分摊2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是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这里的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大家,那就是相关的证书和凭据,比如考试证书、留学签证、医药费收据、贷款合同等都需要好好保存,留着备查。 来,一起重温下个税抵扣细则的几个重点: 1、本人或配偶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可按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2、住房租金根据城市不同,按每月800元、1100元、1500元定额扣除; 3、大病医疗方面,一年内发生的自负医药费用超过1.5万元部分,可在每年8万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4、子女接受教育的相关支出,按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5、纳税人接受学历或非学历继续教育支出的,在规定期间可按每年4800元或3600元定额扣除; 6、子女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的,按照每月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有网友总结了个税抵扣细则的精华:抓紧结婚,赶快生娃,送去上学,房子有一套就够了,孝敬父母,多去学习。 小钱觉得挺贴切,不过条款这么多,最后我们到底要交多少税,又省了多少钱呢? 下面小钱来和大家一起计算一下。 我们知道,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当前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如下: 现在我们只需要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就行了,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三险一金(个人负担部分)-起征点-专项扣除额,今年调整后的起征点为5000元。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具体例子: 在上海打工的小王今年30岁,扣除三险一金后工资19000元,独生子女,父母年过60岁,有一套自住房,需还房贷,他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儿子。 小王的专项扣除额为:1000(住房贷款)+1000(子女教育)+2000(赡养老人)=4000元。 原来小王的个人所得税为(19000-5000)*20%-1410=1390元。 现在小王的个人所得税为(19000-5000-4000)*10%-210=790元。 小王每个月省下了1390-790=600元,一年就是7200元,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赶紧算算你可以省多少钱吧~ 最后,来说说大家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怎样申请个税专项扣除。 申请个税专项扣除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线下办理,需要先填写《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表格可以去附近的办税服务厅领取,也可以去税务总局或各省是税务机关官网下载并打印出来。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 现场办理比较麻烦,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登陆各省电子局网站或者下载税务总局发布的“个人所得税”APP,远程办理。 苹果商店下载APP的页面 目前APP已经可以下载,不过功能还不够完善,相信不久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对于工薪阶层,除大病医疗专项扣除外,其他的直接把信息交给公司,让公司帮忙代扣就搞定了。 如果没有单位帮你代扣,或者是要申请大病医疗专项扣除,那没办法,只能自己解决了。 这时你需要在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在汇缴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汇算清缴时扣除。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和《办法》同时执行的还有《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规定从2019年1月1日起,社保将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社保由税务部门征收后,之前不缴或者是按最低标准缴纳社保的就行不通了,企业只能按员工的实际工资缴纳社保。 上文提到的小王,如果公司给他按照最低的标准缴纳社保,2018年上海社保缴费基数下限是4279元,小王个人负担部分为449.3元,统一征收后,小王的个人负担部分将变为2042.2元。 额……个税少了几百元,但是社保却多交了一千多元,结果是空欢喜一场,到手的钱更少了…… 当然,如果工资和社保缴费基数差别不太大的的话,社保统一征收的影响没这么明显。 这两个政策同时执行,一松一紧,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就是起了一个对冲作用。 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我们社保多交了点,拿到手的工资却没啥变化。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