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击“妖股”九安医疗
斑马消费 范建
粘上新冠概念,九安医疗简直就是疯了!45天,23个涨停板成妖。
试剂盒是否能有效检测Omicron?美国的销售对公司业绩影响有多大?基本面能否撑起高估值?暴涨暴跌的历史会否再度重演?
所有的答案,都将留给时间。所有的投资者,都不希望自己是最后的接盘侠。
45天23个涨停
九安医疗太疯狂了。即便是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公司业绩登顶,二级市场也没有如此追捧。
进入2021年,全球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各类防控产品的产能丰沛,短期内的爆发性需求不再。
今年以来,九安医疗(002432.SZ)股价冲高下行。4月触及9.59元的年度高点,随即走出了一波长达数月的下划线,并在10月28日创下了5.8元的最低点,公司总市值不到28亿元。
长久的低迷,似乎在蓄积强大的爆发力。
11月15日,九安医疗突然一字涨停,在二级市场就像开启了一台动力强劲V8发动机,带着公司股价一路攀升。15日-25日,公司连续9个交易日涨停,股价瞬间飙升至16.06元。
只是一个交易日调整后,11月29日-12月1日、12月13日-15日,再度分别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
在其后的几个交易日,公司股价虽有所回调,仍始终处于高位,等待下一波拉升的到来。
从12月17日至今,九安医疗再度拉出8个涨停板,股价登天。
期间,公司多次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预警,交易所更是连发关注函,仍止不住上涨的势头。
短短45天,23个涨停板,公司股价从五六元一路飙升至55.06元,涨幅接近十倍,市值已超过260亿元。
值得警惕的是,从盘后交易数据来看,九安医疗有十多个交易日现身龙虎榜,各路游资炒作的迹象明显。以27日为例,一机构席位买入88万元,卖出过亿元,另一机构席位买入3600余万元的同时,卖出4300余万元。
轮番释放利好
九安医疗股价的暴涨,由持续释放的利好消息引发。
11月9日,公司公告披露,美国子公司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获得应急使用授权(EUA),可在美国公共卫生健康应急期间,在美国和认可美国EUA的国家/地区销售。需求者购买无需处方,就可通过美国的电商、药店、商超等渠道购买,预计带来公司收入增长。
但这条消息,并未立即在二级市场翻起浪花。
真正发酵是从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开始的。在与投资者的问答中,公司曾透露所产iHealth试剂盒,在Amazon美国销量排名第一。而事实上,Amazon美国官方平台统计每个产品的销量,日销量和瞬时销量相结合公布综合排名,并不代表累计销量。
截至美国时间12月20日,iHealth试剂盒在Amazon美国平台的销售金额为2727万美元,约占当时公司试剂盒整体销售金额的17%,回款金额为65.6万美元。
更疯狂的还在后面。Omicron 病毒在11月26日在非洲被发现,引起全球警觉,该病毒在全球开始蔓延。
公司在互动易平台上答复投资者时提到:“从原理上讲,我们相信公司的抗原检测产品可以检测到Omicron变异毒株。目前正在等待毒株的到来,实验室已做好了准备,一旦取得毒株,会尽快进行试验。”
而事实上,试剂盒对病毒检测的有效性,必须经过生物信息学比对、重组N蛋白对比测试和实际毒株测试性能实验三项验证,才可确认。
值得注意的是,九安医疗2020年股权激励于今年10月25日进入第一个行权期,187人共计304.7万股可行权,价格为11.53元/份。在此前后,公司股价远低于行权价格,直到这一波上涨开始。公司否认通过拉抬股价为股权激励对象获利。
历史会否重演?
同样的股价上涨故事,在九安医疗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但没有如此剧烈。
上世纪90年代,血压计这一产品,还是欧姆龙等国际品牌的天下,刘毅在一家代理公司工作。
1995年,他回到自己的母校天津大学,很快找到了电子血压计的原理和可实现性。并通过这个产品,积累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15年后,刘毅将九安医疗送上了深交所。
上市之后的九安医疗,收入规模增长不大,业绩持续下滑,在二级市场并无太大的关注度。
直到2013年开始,可穿戴设备概念大火,九安医疗凭借一款可计步手表,成为了穿戴设备概念股,受到了资金的追捧。
其后,九安医疗搭上了小米的快车,双方在2014年达成战略合作,旗下智能健康品牌iHealth还获得了小米2500万美元战略投资。
从2013年-2015年,在故事的不断加持下,九安医疗股价从不到4元,一路上涨至超过40元,市值一度突破200亿元。
故事终究是故事,市场还得靠业绩来检验。
从2013年-2019年,虽然公司营业收入从4.08亿元增至7.06亿元,但扣非净利润连续7年亏损,期间主要依靠股权出售、公允价值变动以及无需支付的股权收购款等,来规避退市风险。
2020年疫情突发,防疫物资需求量暴增,额温计、血氧仪等产品销量大幅提升,推动公司营业收入大增184.36%至20.08亿元,毛利率翻倍增长至56.31%,归母净利润增长264.68%至2.42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时转正。
今年以来,公司经营即回归常态,前三季度营收腰斩,扣非净利润再度告负。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电话:059163307968、05916330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