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背后的盘算:复宏汉霖的担忧亦是复星医药的担忧
内容来源|野马财经 作者|陈梦霏
在这个冬天,郭广昌的“复旦之星”拼了命地驶向香港维多利亚港。
先是宝宝树(1761.HK),接着是复星旅游文化(1992.HK),现如今另一家“复星系”公司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复宏汉霖”)也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在复星国际的健康生态里,地位仅次于复星医药的复宏汉霖,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复星制药板块的“秘密武器”。
研发开支超收入,亏多赚少
复宏汉霖官网资料显示,公司是由复星医药与海外科学家刘世高博士团队于2010年2月合资组建。2014年11月,复星医药透过全资附属公司复星新药,认购了台湾汉霖96.43%的股份,之后又于2018年,进一步完成对台湾汉霖的收购。
(复宏汉霖股权结构图)
至此,台湾汉霖成为复星医药全资附属公司,同时复星国际通过复星医药间接持有复宏汉霖61.09%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据复星医药此前公告,复宏汉霖在完成2018年7月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后,投后估值已达29.57亿美元(约200亿元)。
那么这家背靠“复星系”,估值高达200亿人民币的生物医药公司业绩到底如何呢?
资料显示,复宏汉霖是一家从事生物类似药及创新型抗体药物研发和生产的生物医药公司。2016年至2018年8月,复宏汉霖分别实现收入3811万元、3391万元和0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436.9万元、-2.59亿元、-2.74亿元。
野马财经发现,复宏汉霖业绩下滑,亏损远超同期收入的背后是巨额研发投入成本。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8月,公司研发开支总额分别为3.36亿元、6.36亿元和5.57亿元。其中,经确认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89亿元、2.56亿元和2.13亿元。
招股书提到,截至2018年8月31日,公司累计亏损为人民币6.9亿元,预期未来会继续产生亏损,且该等亏损可能进一步扩大,随着业务的增长,研发成本也将继续增多。
复宏汉霖分别在上海、台北和加州建立了三个研发基地,研究人员超过210名。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对野马财经表示:“从4月份开始,港交所已经明确了,允许生物科技公司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上市。像之前信达、歌礼好几家生物公司都是亏损上市的,至少它(复宏汉霖)还有收入,所以上市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投入大周期长资金承压
如果说不断扩大的亏损和看不到头的研发支出,对于心怀上市梦的复宏汉霖而言,并不算什么阻碍。那么,药品研发的高投入和长周期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却不能被轻视。
野马财经注意到,复宏汉霖创立8年至今,自主研发的20种以上候选生物药及多种肿瘤免疫联合疗法,只有1种候选单抗(美罗华候选生物药)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许可优先审评。
(只有“美罗华”进入上市申请阶段)
也就是说,复宏汉霖至今还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实现商业化。那么,最有可能率先上市的美罗华候选生物药产品,能否为公司带来可观收益呢?对此,复宏汉霖方面向野马财经回复称:“公司目前正处于静默期,不方便回应。”
不过资料显示,同样将目光瞄准美罗华的神州细胞工程、信达生物等竞争对手的产品已进入三期临床阶段,距离申请上市只有一步之遥。
对于复宏汉霖而言,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恐怕还有资金问题。财务数据显示,复宏汉霖大部分时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2016年至2018年8月,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别为-0.53亿元、-1.42亿元及-0.95亿元。
由于经营现金流量长期为负,公司经营期间需要外部资金,不得不依赖于私募配售及关联方贷款。据复宏汉霖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关联方委托贷款由控股股东提供。2016年至2018年8月,公司产生的关联方委托贷款分别为1.5亿元、5.75亿元及3.2亿元。
对此,复宏汉霖在招股书中也表达了“依赖关联方及第三方贷款”的担忧,“庞大债务结余可能要求我们将财务资源用于偿还有关债项,而非用于经营活动及研发,这会限制我们的资金灵活性,继而对我们的药物开发时间表造成不利影响。”
上市背后的盘算
事实上,复宏汉霖的担忧亦是复星医药的担忧。早期复宏汉霖依附于复星医药积累的产业资源,再加上有复星国际这个靠山背书,曾一度吸引了东方证券、华盖医疗等明星投资机构和医疗企业的加持,得以在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拥有一席之地。
然而,生物制药的商业化道路长路漫漫,依靠复星医药“输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况且眼下复星医药业绩承压,也是不堪重负。
2018年前三季度,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81.42亿,比上年同期增长40%;归母净利润为20.94亿,同期下降13.44%,扣非净利润为15.92亿,同期下降14.22%。
对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复星医药在三季报中指出,除了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59%之外,还包括受参股投资的微医、Healthy Harmony等项目仍有亏损等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实施员工股权激励,影响管理和研发费用(多达8611万元),也是导致公司业绩幅度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野马财经注意到,复宏汉霖以股份支付的薪酬在公司研发开支中的占比确实不小。比如,2017年费用化的2.56亿元研发开支中,以股份支付的薪酬占比就达到了三成以上。
显然,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对于复宏汉霖不失为减轻融资压力的一个好办法。你认为,复宏汉霖能够顺利闯关IPO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