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为什么不听专家的建议?
文/詹军豪 知名危机公关专家、福州公孙策公关合伙人
2025年3月15日,千禾味业因“千禾0”酱油镉元素事件,毫无防备地被卷入了舆论的惊涛骇浪之中,品牌形象岌岌可危。3月21日,针对千禾的危机,詹军豪精心设计了一套“三级响应模型”,期望能够助力千禾借危机重塑品牌信任,进而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然而,千禾管理层对这些极具前瞻性建议的忽视,犹如亲手埋下了定时炸弹,最终致使千禾在政策的沉重打击下,不得不选择改名,陷入品牌价值与消费者信任双双崩塌的困境。
错失战略主动权:从危机应对到政策绞杀
千禾零添加危机事件爆发后,“三级响应模型”核心在于将危机转化为品牌升维的契机,从情感、信任、战略三个层面全面出击:
第一级:情感共振与责任担当
詹军豪建议千禾CEO以“民族品牌代言人”的身份,发布诚心诚意的致歉视频。在视频中,直面“符号与承诺的脱节”这一关键问题,不遮遮掩掩,不避重就轻,并将此次危机上升到“中国食品工业升级之战”的高度,激发公众对民族品牌发展的关注与支持。同时,立即启动对这款产品所关联的消费者全额退款、三倍补偿机制,并捐赠等额资金至食品安全公益基金,以实际行动展现企业的担当,重建公众对民族品牌的信任。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能有效缓解舆论压力,更能将千禾塑造成为“行业革新者”的正面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抢占一席之地。
第二级:透明化信任基建
詹军豪建议千禾主动邀请国家质检机构入驻工厂,全程直播原料检测与生产流程,让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暴露在公众的监督之下,发布《千禾零添加白皮书》,将“符合国标”的基本要求升级为“超越国标”的技术承诺,彰显千禾在品质把控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发起“百万视觉锤设计大赛”,邀请网友重新设计标识,30天内由第三方机构监督评选,通过举办线下发布会公布最终胜出者名单,现场邀请权威媒体、第三方机构与网友共同监督,胜出者现场领走100万奖金并用于部分新品包装。此举既能化解“误导”舆论焦点,又能吸引公众的持续关注与信任重建。
第三级:战略级信任工程
建立高效的舆情响应机制,确保一线员工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准确地回应公众质疑,将潜在的舆情危机扼杀在摇篮之中,防止舆情升级重大危机公关;联合高校成立“零添加研究院”,汇聚各方专业力量,主动定义行业标准,实现从被动合规到技术引领的华丽转身。若这一战略得以落地实施,千禾完全有机会将此次危机转化为“行业领导者”的身份认证,甚至能够凭借自身的影响力,推动政策制定者重新审视行业规范,引领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千禾管理层却选择了一条“守法避责”的公关应对方案。其在3月20日深夜发布的声明中,刻意淡化核心矛盾,将责任一股脑地归咎于公众的“误解”,避重就轻,甚至企图以“商标合法”为盾牌,回避符号承诺与产品实质之间的明显割裂。这一短视的决策,不仅未能平息“千禾0”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波,反而让事件进一步发酵,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彻底崩塌。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千禾未提前布局“符号合规化”战略,在后续政策出台时,毫无招架之力,只能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
政策重拳下的被动改名:战略溃败与信任崩塌
2025年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标签规范新条例》,明确禁止使用“零添加”“0”等符号化表述误导消费者。这一政策的出台,犹如一记重锤,直接击穿了千禾曾经引以为傲的“符号护城河”。在政策的强制要求下,千禾不得不选择改名。然而,这一改名行为,在公众眼中被解读为“被政策逼迫的无奈之举”,而非“主动升级的积极行动”,显得毫无诚意。这直接导致千禾失去了“零添加”赛道的差异化优势,曾经凭借符号营销积累起来的消费者心智认知,如“0=纯净”,瞬间被政策的利刃彻底瓦解。消费者对千禾的信任如潮水般退去,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一落千丈。
詹军豪的警示:危机管理的本质是战略预判
千禾的惨痛溃败,归根结底是企业对危机管理的战略短视所导致的。如果千禾能够及时采纳相关建议,本可实现三重至关重要的战略目标:
合规前置
通过发布《零添加白皮书》等一系列积极举措,将“0”符号与“超越国标”的技术标准紧密绑定,为可能到来的政策变化提前预留充足的合规空间,做到未雨绸缪,从容应对。
信任升维
利用透明化的举措,将公众对“符号质疑”的负面情绪,巧妙转化为“品牌共建”的积极参与,让消费者从质疑者变为支持者。例如,设计大赛的公众参与机制,本可将“0”符号从争议的焦点,转变为“消费者共创”的信任符号,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价值引领
凭借“零添加研究院”的成立,占据行业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将危机转化为确立行业领导者身份的绝佳机遇,引领行业发展潮流,为企业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今,千禾的改名代价远远超出了预期:品牌资产大幅稀释,消费者心智份儿严重流失,政策风口彻底错失。其被迫改名的被动姿态,不仅没有挽回局面,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公众对其“投机营销”的负面认知。更为可怕的是,这种负面影响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消费者对整个“零添加”概念产生信任危机,进而波及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詹军豪的总结
千禾的悲剧,恰恰是中国企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深耕”艰难转型的一个缩影。当“视觉锤”沦为“信任陷阱”,当危机公关沦为“法律话术”,企业必然会为自己的短视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在此,我再次郑重强调:“真正的危机并非出现在舆情爆发的那一刻,而是潜藏在企业对风险的漠视与战略的短视之中。”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主动变革与战略短视的激烈较量。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将危机转化为信任契约的重建,企业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周期中实现长久的繁荣发展,屹立不倒。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