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率超8成,华安财险董事长何时能落定?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财说
自从经历了原董事长李光荣涉嫌行贿风波和股东海航系重整,华安财险元气大伤。股权质押比例居高不下,部分股权现身司法拍卖平台,潜在风险表露;盈利水平出现震荡走势,今年净利更是有暴跌趋势。
大量股权被质押
近期,华安财险第四大股东湖南湘晖资产经营股份有限公司名下持有的华安财险9.29%股权,被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挂上了阿里拍卖平台。该笔股权开拍时间定于12月28日,起拍价为7.39亿元。开拍首日已引发超千次围观,尚无人报名。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湘晖资产经营股份有限公司总计持有华安财险12.14%股权,现已全部被质押、冻结。
在保险股权遇冷的当下,小比例股权转让本就寸步难行,流拍的更是不在少数,叠加该笔股权尚处于质押、冻结状态,存在隐性债务等风险。多重因素作用下,该笔股权拍卖或许不容乐观。
事实上,华安财险长期以来股权质押比例居高不下,陷入司法拍卖的境遇也在意料之中。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华安财险11家股东均存在股权质押情况,合计股权质押比例高达83.97%。
不过从股权架构来看,自2011年“海航系”入驻,华安财险股权虽较为分散,其股东结构却至今未变。但是,多家小股东背景却由最初的“特华系”悄然向“海航系”渐变。
最近三季度报告显示,广州市泽达棉麻纺织品有限公司、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华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圣展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海航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百泽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深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利迪经贸有限公司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而公司持股比例在10%以上的股东有4家。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州市泽达棉麻纺织品有限公司、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湘晖资产经营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0%、14.77%、12.50%、12.14%。其中,前4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就接近5成。
业内人士认为,险企大规模股权质押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司经营和股权稳定,容易产生股权纠纷。一般来讲,保险公司民营股东质押“量大面广”现象尤为突出。其股东多为传统型企业,资金链紧张时,一般会质押价值较高的股权,而保险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具备融资比率较高的优势反而会成为质押股权的首选。
高管层面,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原董事长李光荣在被带走调查又低调重归华安财险后,即低调卸任董事长一职,就职副董事长,截至目前公司官网上李光荣仍为副董事长,而华安财险董事长一职已空悬多年。或许什么时候股权稳定了,董事长一职也就会随之落定。
业务多次违规,年内2次收监管函
此外,华安财险内控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2023年12月25日,国家监管总局网站挂出2张罚单。
因华安财险黑龙江分公司哈尔滨市大众新城营销服务部和哈尔滨市爱建紫园营销服务部,分别存在车险业务给予被保险人合同外利益行为和车险直销业务虚挂为个人代理人业务的违规经营行为,被监管部门分别罚款8万元和5万元。
前不久,华安财险云南分公司刚因存在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违规行为,被罚款50万元。同一天,云南分公司百大国际花园营销服务部因存在利用保险中介机构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的违规行为,被罚款9万元。
事实上,华安财险已有多家分支机构被罚。翻看华安财险罚单不难发现,一个坑里跌倒两次的并不少见。违规事由包括监管老生常谈的虚列业务及管理费、虚挂保险中介业务套取手续费;编制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跨区经营保险业务、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其他机构或者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等。
查看前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公司曾两次收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下发的《监管函》。
2023年3月,提示公司2020年末商业车险和2021年末交强险再保后未决赔款准备金出现不利发展。2023年6月再次提示,公司2021年末未决赔款准备金出现不利发展,要求公司管理层认真分析准备金评估结果出现不利发展的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并定期向监管部 门上报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
业务经营违规频发,暴露了公司内控管理不规范。建立健全内部监管机制,加强对一线员工培训教育,树立合规经营意识很有必要。
净利或暴跌
作为一家成立时间超过27年的老牌险企,华安财险期间实现了多个年度连续盈利。不过近些年,公司盈利出现波动,出现罕见亏损。2018-2022年公司实现净利-2.32亿元、1.59亿元、0.13亿元、0.96亿元、1.75亿元。
2023年净利有再次亏损趋势,且幅度较上次亏损更大。根据信息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4.35亿元,净利巨亏4.69亿元。
同期,公司规模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17.89%、13.87%、9.18%,整体呈下滑趋势。
不同于其他财险公司车险、非车险业务两手抓,华安财险经营以车险业务为主。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签单保费134.06亿元。其中,车险签单保费96.33亿元,占比达7成。非车险前五大险种签单保费占比不足1成。从销售渠道来看,代理渠道贡献签单保费110.52亿元,占比超8成。
综合成本率作为衡量财险业承保盈利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准,其指标高低反映着财险公司的承保盈利情况。而综合成本率越低则表明财险公司盈利能力越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华安财险综合成本率为104.69%,超100%盈亏线,面临承保亏损局面。
公司投资端表现较为“惨淡”,除综合投资收益率0.78%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为负。其中,净资产收益率-10.57%,总资产收益率-2.09%,投资收益率-0.03%。
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4%,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98%。很显然,目前其投资收益水平较过往差距较大。
偿付能力方面,将近2年时间风险综合评级低于B级,且偿付能力充足率有下滑趋势,综合来看华安财险并未达标。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97.48%,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6.30%。环比较第二季度分别下滑19.07个百分点和16.06个百分点。
预计第四季度,公司偿付能力将进一步下滑。核心偿付能力下滑至86.99%,综合偿付能力下滑至125.56%。
据国家监管总局统计,2023年第三季度末,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6%。财产险公司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2%;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0%。显而易见,其偿付能力处于行业低位。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2年一季度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由B级降至C级后,尽管公司积极采取措施整改,然其风险综合评级一直未有提升。
而根据监管标准,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不得低于100%,同时风险综合评级要在B级以上,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的,即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