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网 财经号下载
入驻财经号 登录 客服 |
首页> 财经> 正文

王石:我今年67岁,依然不圆滑

财经号APP
中外管理中外管理 2018-12-26 10:59:08 1736
分享到:

“地产教父”这个称号不足以概括王石丰富多元的形象。他始终充满好奇与活力,不断冒险、探索。


两次攀登珠峰、走完七大洲;60岁远赴哈佛大学求学,一次次成功攀登不同领域的高峰。


王石个性鲜明,活得真实,像是“一个有棱角的石头”。实际上,他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01、王石:我的三条标准线

 


我给自己定位叫“顽石”,就是一块顽固不化的石头。


人家说,一般年轻人都是有棱有角,非常坚硬,随着生活的磨砺慢慢成熟,都变得圆滑了。


我今年67岁,我觉得自己依然不圆滑。


我很庆幸,因为我相信当我感到自己变得圆滑的时候,这一生就没有什么值得去奋斗、去好奇、去探索了。


所以一直到现在,从某种角度来讲,我还是一个有棱角的石头,我有自己一直坚持的目标与原则。


 


1.激发不断奋斗的两大动力源泉:自卑和私心


第一,自卑是一种动力。


我从小非常喜欢体育,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打乒乓球,很快又踢足球、打排球、打篮球、还喜欢短跑,后来改成中长跑、长跑,喜欢跳远、推铅球,尤其喜欢三级跳。


但是在这些运动当中我都找不到感觉,因为我个子不够高,所以在体育方面,我一直有自卑心理。


直到小学三年级,有一次郊游去爬一个小山坡,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看哪个小组最先登上山头。


我是小组的旗手,结果我的小组第一个登上山头,把旗插在那儿了。


我才发现我登山比较快,因为我有登山的长处。一不小心,珠峰上去了两次,七大洲也登完了,再徒步穿越南北极。


这种自卑心理让我不服气,使我一直在寻找比较优势。


人性不要只看缺点,其实缺点和优点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自卑的心态,实际上是不想被别人看到。


正因为它是弱点,你更要面对它,不断提升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卑,这是推动个人与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


 


第二,“私心”也是一种动力。


我就从“私”字来谈—我与深圳40年。


1977年,我到了广州铁路局工程五段,身份是技术员。


第二年,我负责一个施工工程,要到深圳工作一年,后又回到广州铁路局沿线的其他地方施工。


1980年,我的工作转到了外经委,1983年只身到了深圳。


我为什么要到深圳?


当时我在外经委的职位是副科长,但是再往上升职完全是听天由命了,那时的我似乎已经看到了这一辈子要走的路。


当时我知道深圳在建立经济特区,就决定离开令很多人羡慕的外经委。


到深圳去的主要原因,就是私字当头—我不满意现状,不安于现状,去深圳要实现自我,这就是我的私心。


我的体会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人性的一次解放。


 


从我的感受来讲,就是可以按照我的愿望、想法、诉求,实现个人的野心和追求,换一个活法。


到深圳之后,遇到不如意和困难也不能随便放弃,因为这不是别人强迫我去的,也不是组织安排我去的。


这条路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我没有怨天尤人的道理。


因此我们不能一说到野心、一说到自私、一说到不服气,就觉得好像这都是负面的东西。


其实都不是,没有这些,你怎么能不断前进?


2.成就事业的三条标准线


第一条,底线:不行贿


我曾经在书上写过我行贿未遂的故事。


因为我需要车皮,我就让小伙计买了两条烟送给货运主任,结果烟没送出去,但是人家把车皮给我们了。


这是我自我认识的一个转折点,而且是不错的转折点。


 


我就此得出结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货运主任的诉求是一种比较高尚的诉求。


我平时卖饲料,带着民工扛麻袋,这让货运主任很好奇:为什么这个城里人干得这么欢快?


他觉得我有想法,我猜他特别想帮我,但又不知道怎么帮我。我现在需要计划外车皮,所以他愿意帮我。


万科走到今天,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也是出于高尚的诉求。


我们也曾经遇到明显给万科使绊的、就和万科过不去的。


但最后不仅没能绊住万科,反而有不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个企业办大了,一线领导为了完成任务,出于某种原因,可能会不自觉地出现问题。


所以我在公开场合提示万科的一线管理层,警告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行贿,就是我王石行贿。


 


一个企业要做到不行贿,做到制度上不行贿,企业就有一本账,否则根本无法支出。


不行贿,我觉得这是个尊严问题。


我为了实现自我,为了有尊严,来到深圳创业,那我为什么要为了挣钱而失去自我呢!


当然底线还有很多,包括遵纪守法、质量第一、不偷税、善待员工等,这些都是底线。


第二条,中线:考虑长远发展


1)1+1=2,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同时又将心比心对待别人。


以房地产企业为例,不是地价足够低就是好事,村民卖地给政府,政府再卖给我们,如果村民认为价格卖低了,就有可能影响到项目的建设。


因此我们考虑在土地交易中的公平,让农民获得公平。


这就是中线,首先一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但同时又要将心比心地想到别人,从更多的角度考虑问题,使交易各方的利益尽可能得到满足,同时企业也能取得比较好的商业利益。


道理并不特别,在MBA、EMBA的工商管理课程中,大家都听过1+1=2的道理。


但是当很多人都不遵守的时候你遵守了,那么你就成功了,因为这是一种稀有资源。


 


在社会中,尤其处在当前中国大变革的时代,现在不是机会太少了,而是太多了。


如何进行选择?不太讲功利,最后反而能获得很多好处;过于为了功利,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2)凡是具有超额利润的项目就不做


2012年开始,万科不会做利润超过25%的项目。


我为什么提出这一点?


因为2012年房地产行业突然出现暴利,如果能有一块地与别人合作,那么条件是什么?低于40%的利润不考虑。


我觉得这和当年万科做摄录像机何其相似,于是我就让财务对万科8年间做摄录像设备的整体财务状况进行了分析,看看那8年我们赚了多少钱、亏了多少钱。


结果吓我一跳,是赤字,原来的高额利润,最后不仅被银行和市场全给收回去了,还出现了亏损。


为什么?当利润降到10%、5%的时候,企业根本不会做。


银行贷款的利息、库存、物流、营销各方面的损耗却一直存在,原来有高达40%的利润时,根本不会在乎这些损耗,但当利润只有5%时就不行了,并且一直亏损。


只不过因为有其他生意,所以忽略了这个业务在慢慢萎缩的事实。


 


市场是非常公平的,企业原来的超额利润,市场会全给要回去,不但要回去,还要惩罚你。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利润超过25%的项目,我们就不做。


为什么不是26%?为什么不是24%?这不是一个精算的结果,就是个大概,但我所指的不是毛利,而是资产净回报。


第三条,高线:适当地让位、适当地让步


我曾经说过,万科只做住宅。


但现在万科已经不是一个纯做住宅的公司了,现在的定位非常清楚,叫“城乡配套供应商”。


以前万科做住宅,是模仿了柯达和戴尔的企业路线。


柯达做胶片做到了世界第一,戴尔做计算机做到了世界第一。


但是后来柯达破产了,戴尔也被超越,这不得不让人检讨。


 


在互联网时代,专做某一方面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了。


当时我还是万科的董事长,坚信万科一定要转型。


我把握了两点:

第一,如何从制造向技术转型;

第二,如何从销售向服务商转型。


 

但是至于为何转成了城市配套供应商,或者城乡配套供应商,这是郁亮带领的团队探索的路线,而我是被动认可的。


什么叫被动认可?

第一,我不是积极参与者;

第二,我已经不管具体工作了,但是我接受他们的改变方向。


 

作为一个领导,作为一个甚至非常有影响力的创始人,有时候被动未必是坏事。


所以我想说,虽然我是被动的,但是我很欣喜地看到郁亮带领团队让万科转型做得非常好。


高线就是企业家在很能干、头脑很清醒的时候,要适当地让位、适当地让步,让年轻人做下一代的接班人。


02、攀越自我

 

——白长虹 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


王石先生必定是位有历史刻度的人。


他从技术员到小科长,从下海商人到地产教父、商界领袖、社会名士,逐浪商海、勇攀珠峰,令人敬服。


67岁的他,无疑是改革大潮的受益者。


 


正如其文所说,改革开放是人性的一次解放,让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想法、诉求,去实现野心和追求,甚至换一个活法。


文中提到的两大动力源和三条标准线蕴含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彰显着改革的神髓。


自卑,是知耻而后勇,不懈提升自我的勇气;自私,是不甘向命运低头,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奋发。


这两者相辅相成,在看似负面的情绪中,激荡着改革者自我激励时,所需要的重要内生动力。

底线,是对个人尊严的坚守,是对基本规则的敬畏;


中线,是换位思考、摒弃功利的真诚,是面对诱惑恪守本真的执着;


高线,是急流勇退,勇于放手的达观,是适度让位,充分授权的睿智……


 

此三者互为印证,从一定程度上说,分别对照了企业在初创、成长、成熟三个不同时期,所需秉承的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特质。


谈起王石,除了“万科”标签,其跌宕起伏并充满传奇的经历,以及敢于挑战和持续学习的作为广受热议。


人们注意到他离开万科做的一桩新事业是发起深潜企业家海外训练营,以自己多年的海外游学经历与思索,联结世界顶尖学术资源,对中国企业家的一部分群体提供非惯常学习服务。


 


早晨赛艇,下午讲课,崇尚“较劲”,“逼迫”一些五六十岁的企业家去改变自己固有的行为方式。


他曾说过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我。


只是不知他看待改变他人的事业,比登顶珠峰更艰难,还是更容易?


这篇演讲中王石先生自比“顽石”,绝不圆滑,此为其心性与心声。


在我看来,如今展现在公众面前的王石更像鹅卵石,坚硬亦圆润、可敬亦可亲。


作者:王石、白长虹

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展开全文k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

0条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中金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查看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X
    确认
    取消

    热门视频换一批

    温馨提示

    由于您的浏览器非微信客户端浏览器,无法继续支付,如需支付,请于微信中打开链接付款。(点击复制--打开微信--选择”自己“或”文件传输助手“--粘贴链接--打开后付款)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中金在线>底部菜单”名博看市“,搜索您要的作者名称或文章名称。给您带来的不便尽请谅解!感谢您的支持!

    复制链接

    鲜花打赏 X

    可用金币:0

    总支付金额:0

    您还需要支付0
    我已阅读《增值服务协议》
    确认打赏

    1鲜花=0.1元人民币=1金币    打赏无悔,概不退款

    举报文章问题 X
    参考地址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确定

    温馨提示

    前往财经号APP听深入解析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