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科技与广州国资的双向奔赴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11月9日晚间,孚能科技披露定增结果,本次发行价格23.7元/股,募集资金总额33.18亿元。
看似一笔普通的投资入股,实则并不简单。
【很有来头】
根据公告披露的信息,孚能科技本次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3家,即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工控)、广州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产控)和广州创兴新能源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创兴新能源),认购资金分别为11.71亿元、11.01亿元和10.46亿元。
本次发行完成后,广州工控、广州产控和创兴新能源将分别持有孚能科技4.08%、3.84%和3.65%的股权,跻身孚能科技前十名股东的第3至5名。
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老板”:广州国资。
广州工控和广州产控自然不必多说,从名字中就能看出国资印记,孚能科技在公告中也说明了两家企业类型均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公开信息显示,广州工控和广州产控的股东均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财政厅,双方持股比例也完全一样,均为90%和10%。
▲图源:天眼查
创兴新能源的背后也是广州国资,公司执行事务合伙人是广州工控旗下的广州工控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股东中还包括广州国资产业发展并购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国资企业。
因此,真正看上孚能科技的其实是广州国资委。
事实上,这并非孚能科技第一次引入国资,早在2018年公司就获得中国国新控股的大手笔参股。本次发行完成后,广州国资麾下的三家企业的持股比例合计将高达11.57%,成为仅次于实控人的20.06%和中国国新控股的13.36%。
最近几年,国资背景的企业和机构在资本市场频繁出手,似乎已并不稀奇,但能得到广州国资这样级别的企业入股是相当不易的。
据《财富》杂志发布的《2021年度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共有33家中国地方性国企上榜,其中广州国资委就占了三家,分别为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相比之下,名声在外的深圳却只有1家(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据统计,目前广州国资旗下的总资产已超5万亿,年营收也达到万亿级别。
像广州国资这种成熟的经营者眼光和视野都极强,不会随随便便投资一家企业,入股孚能科技,背后必定是有原因的。
【很有前途】
按照包装方式,动力电池主要分为圆柱、方形和软包三种。特斯拉引领圆柱路线,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国内厂商聚集方形,孚能科技则是国内软包电池的龙头,2021年市占率达到22%。
▲图源:光大证券
广州国资此时入股孚能科技,很大程度上是看到了软包电池的前途。
众所周知,安全、性能、成本是决定动力电池的三大核心指标,而软包电池在这三方面的领先优势正逐渐显现。
安全性层面,软包电池的铝塑膜外壳并不坚硬,即便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也会先胀气冲破铝塑膜封装,带走大量热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电池发生爆炸。
性能方面,软包电池的能量密度禀赋是三种路线中最高的。铝塑膜外壳较轻,同等容量下,软包电池重量比钢壳锂电池轻40%,较铝壳锂电池轻20%,能量密度比钢壳三元锂电池高出40%上下。
安全和性能都有优势,但软包电池在国内并未成为主流路线,直到今天其在国内动力电池中的占比仍不到10%。
问题出在成本上。
铝塑膜是软包电池最核心的材料之一,成本占比一度达到20%左右,但过去这一材料长期被日韩垄断,价格高居不下,进一步推升了软包电池的成本。但现在,情况已完全不同。
随着以新纶科技为代表的本土势力崛起,铝塑膜价格快速下调。目前进口材料价格大约是30元/平米,而国产材料只需15元/平米。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软包电池的成本大大降低,同等电池容量下,如今软包电池要比方形电池包装材料成本低66%。
事实上,早在多年以前,率先导入国产材料的孚能科技就已具备了相对竞品的成本优势。比如,2019年,韩国LGC供应的软包电池价格约为1.54元/Wh,同期宁德时代供应的三元方形电池包价格约为1.14元/Wh。相比之下,孚能科技2019年三元软包电池售价仅为1.06元/Wh。
今年9月,孚能科技推出了全新动力电池解决方案——SPS(Super Pouch Solution),直接把软包电池的降本增效推向了高潮。据悉,这是一套囊括从电芯到系统,从制造到回收的全链条的创新解决方案,包括续航里程、充电效率、降本增效、适配车型等方面。新SPS软包动力电池集成度提高了30%,寿命提高了2倍,并实现材料成本降低33%、设备成本降低48%、制造成本下降30%的跨越。
除了安全、性能、成本层面上的优势逐渐显现,动力电池技术的演变也逐渐开始青睐软包路线。
圆柱电池和方形电池主要采用卷绕工艺,而软包电池采用的是叠片工艺。随着动力电池转向半固态和固态,电解质将变为硫化物和氧化物,由于氧化物及硫化物电解质柔韧性较弱,所以采用叠片工艺的软包电池是最适合的。
综合以上所有信息,软包电池的春天似乎就在眼前。作为行业领头羊,孚能科技过去在技术研发上一直保持饱和攻击,处于业内领先位置。
伴随产能的提升,公司已进入商业化的集中变现期,快速放量带来的规模效应将极大改善公司盈利能力。从单GWh“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看,今年上半年公司单GWh折旧&摊销只有0.6亿元,相比去年减少了36%。
所以,广州国资的眼光还是很老辣的,此次入股其实是在左侧布局。
【很有看点】
抛开投资价值,从双方业务发展的角度出发,孚能科技与广州国资的牵手也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于广州国资而言,极大丰富并壮大了自身在新能源板块的布局。
早在2019年底,广州市委、市政府就提出要在2020年完成国有资本85%以上投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的要求下,为配合这一规划的实施启动一系列国企联合重组。2021年,广州工控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平台,负责资源整合与对外投资,新能源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9月,广州发布了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将储能技术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并提出明确的发展要求。一拍即合的是,孚能科技已在去年成立储能事业部,目前已经规划了24GWh的项目,未来双方在储能领域将有直接合作的机会。
比如,广州工控打造的“岭南V谷”产业地产品牌致力于将原有的旧厂房等有形的产业地产资源打造成产业园区,目前已有8个在运营产业园区,另有3个在售项目,这些都为孚能科技储能业务提供了应用场景。
于孚能科技而言,广州国资的入股进一步拉近了与大客户的关系。
戴姆勒集团和广汽集团是目前孚能科技最主要的两个客户,其中戴姆勒集团在孚能科技登陆科创板前就已入股,现持有后者3%的股权。不可否认的是,戴姆勒集团的入股对于孚能科技开辟欧洲业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汽集团背后站着的正是广州国资,本轮定增势必会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孚能科技与广汽集团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于公司日后发展有极大的正面意义。
此外,如今正是动力电池产业最要劲的时候,定增资金的到位将直接提升孚能科技开展下一步工作的底气和士气,包括但不限于研发投入、产能扩张、市场开拓等等。
多年以来,孚能科技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在软包这条非主流路线上默默坚守,驰而不息。如今不仅等来了一展身手的良机,更迎来了欣赏自己的伯乐,可谓双喜临门。以此为始,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电话:059163307968、05916330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