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调整出现纰漏,春躁行情要结束?
近期股市出现回调,市场开始寻找原因,诸如获利盘套现、一季报风险、政策效应减弱等声音此起彼伏。这是否意味着春季行情已经结束?是否应该离场?今天我们将重新梳理思路,帮助大家理清市场动向。
特别提醒,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关键内容,包含了核心观点,大家务必不要错过。
一,市场开始慌了!
随着市场震荡加剧,个人投资者的情绪愈发紧张,部分投资者甚至表示将退出市场。
面对当前市场的波动,我们应如何解读?
首先,从外资的视角来看:多家国际机构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海外资本将重新流入中国市场。
从昨天港股走势和南下资金买入量来看,外资正在付诸行动。
昨天南下资金净买入额只有25.32亿,这个量搁以前算很少了,然而港股却从大跌拉升至大涨。
来看看当前的情况:今年国内正策力度几乎已经是历史最强。
货币正策史诗级转向,时隔14年再提「适度宽松的货币正策」,
cz正策的表述上,「更加积极的cz正策」也是历史首次,
这注定了今年将是流动性史诗级宽松的一年。
从昨日港股表现和南下资金流向来看,外资已开始行动。
尽管南下资金净买入额仅为25.32亿港元,较以往明显偏低,但港股却从大幅下跌迅速反弹至大幅上涨。
当前国内正策力度堪称历史最强,货币正策出现史诗级转向,时隔14年再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正策」,cz正策也首次强调「更加积极的cz正策」。
这预示着今年将成为流动性极度宽松的一年。
2025年两会确定chi 字率为4%,创近年新高。自2020年疫情后至2023年,赤字率持续下降,显示cz刺激力度逐步减弱。
然而,今年广义cz chi字率预计从去年的6.6%大幅提升至8.4%,力度甚至超过2020年疫情期间的水平。结合当前极度宽松的货币正策,经济基本面有望显著改善。
当前政策在刺激消费、化解地方债务、稳定房地产和股市等方面全面发力,成效逐渐显现。
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这一长期拖累经济和股市的因素正在逐步改善。随着正策的持续推进,经济基本面有望迎来转折。
昨日收盘后,cz部发布了新的正策文件,对2025年的cz正策进行了进一步细化。
市场反转的信号已愈发明显,期待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市场波动加剧时,散户往往陷入犹豫不决的境地,但最终仍会跟随市场趋势做出决策,这种策略的容错空间相对较大。
二,降低容错率
市场的短期波动往往难以撼动长期趋势,过度关注单日涨跌只会干扰判断,并无实质意义。关键在于把握长期走向,只要大方向未变,便无需过度担忧。长期趋势由资金的整体行为驱动,许多人可能简单地认为买多则涨,卖多则跌。
然而,实际交易远比这复杂。通过量化模型对交易行为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市场行为远不止买卖两种。例如,我所使用的大数据系统就识别出六种交易行为,以下分享其中四种常用类型,详见下图。
图中四种颜色的柱体分别对应不同的交易行为:红色表示做多,黄色代表减仓,绿色象征做空,蓝色则指补仓。
虽然做多和做空的概念较为普及,但减仓和补仓的具体表现却常被忽视。减仓通常发生在做多之后,往往导致上涨势头减弱;而补仓则出现在做空之后,一般会减缓下跌趋势。
近期市场调整中,许多投资者在承受不住压力准备离场时,股价却突然反转,这正是典型的「连空回补」现象。
近期「牧高笛」股价表现亮眼,但在上涨过程中多次出现短期回调,两三天内跌幅达4%,令不少投资者难以承受。若无法洞察机构资金的动向,多数人会选择离场,从而错失后续机会。
实际上,数据表明真正的做空行为持续时间较短,大部分调整源于前期获利资金的利润兑现,因此无需过度担忧。
在当前市场剧烈波动的背景下,若能借助大数据系统清晰掌握市场交易行为的分布,将更有利于把握市场变化趋势。
在市场波动期间,若能全面了解5000家股票的整体状况,投资者的决策过程将更加从容。然而,近期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连空回补数据的显著上升,这是否意味着机构资金的策略性操作?
本篇就聊到这里,关注小雅,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
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收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同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敬请知晓。
此外,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不收会员,没有社交群,也从不与任何人发生利益关系。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