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被两大假利空坑惨,主力却在背后疯狂吸筹!
3月25日,股民和球迷都挺郁闷,白天股市让人闹心,晚上国足又让人糟心。但要说股市背锅,其实有点冤。
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分析分析,希望能对大家有启发。文末还有重要提示,大家可别错过。
一,行情在等待什么?
昨天市场冰火两重天。央妈开展MLF操作,红利股行情火爆。可阿里和小米却让港股大幅下跌,A股科技股也被拖累。
但这不过是表面情况。 同样是融资,比亚迪融资时港股没啥大波动,小米融资却引发市场大跌。
只能说小米运气差,赶上市场敏感时期,一点利空就被放大,这都是市场情绪在作怪。
这轮港股牛市,小米贡献不小,股价一路飙升。但如今市场变了,投资者信心不足,一有融资消息就恐慌。
实际上,小米配售很受专业机构欢迎。要是小米不行,专业机构怎么会接手呢?
再讲讲阿里。蔡崇信挺冤的,他不过陈述了圈内人都清楚的事实。
结果新闻断章取义,大众就认定他是市场下跌的罪魁祸首,不由分说给他扣了顶帽子。
更离谱的是,蔡崇信针对的明明是美股。昨天开盘美股确实一度下跌,但很快就收复了失地。
可中国资产却成了背锅侠,在市场的连锁反应下持续走低,让人都搞不清到底谁涨谁跌了 。
所以市场跌多涨少,上面那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MLF算不上利好。当时不确定它对债市影响有多大,因为央妈不再公布MLF中标情况,这4500亿投放效果就成了未知数。
但从昨天一年期同业存单表现来看,利率没大幅下降。这说明,央妈这次操作就是为了给中小银行提供保障。
二,市场还会好吗?
要是央妈维持一季度正策报告的态度,接下来一段时间,就会进入紧货币、宽信用阶段。
可能有人不太明白宽信用,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把原本你要花的钱,以低息贷给你,这样你就能拿这笔钱去投资。
假如股市行情不错,年化收益能有5%,贷款利息只要2%,你就能净赚3%。
这么一来,大家有钱赚,自然更愿意消费。虽说实际情况更复杂,但可以确定,咱们现在正处于紧货币、宽信用周期。
这种周期对蓝筹股和沪深300十分有利。
从下图就能发现,除了2012 年到2015年,因特殊情况导致周期与股市关系紊乱,在其他牛熊周期里,二者相关性都很高。
股市为啥还不涨?很简单,GJD在压制行情。看看300波动指数,它能反映未来市场预期,可一路下跌,咱们又能有啥办法?
股市为啥跌?大概率是小盘股风险还没消除。杠杆资金追求短期暴利,和耐心投资、长期牛市的理念相悖。
GJD没法直接去买微盘股,主要通过宽基指数调控市场,只能先打压整体行情。至于个股涨跌,就看大家运气了。
不过,只要小盘股风险得到控制,市场稍有起色,行情很快就会大幅好转。
面对市场震荡,咱们得跟上机构的节奏。机构都在调仓换股,可散户还在眼巴巴盼着行情变好。
回顾以往,哪次行情不是快结束了,散户才后知后觉。
三,机构的小九九
不少人觉得机构交易行为很难窥探。
其实随着计算机技术兴起,量化分析变得越来越普遍,通过量化大模型,就能对交易行为数据分解、记录、存储和比对,进而分析出机构资金的动向。
机构和散户不同,其资金行为连续性强、规模大,特征十分明显。下面,大家看这张图:
上面这张图的数据,来自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图里橙色柱体代表机构库存数据,能反映机构资金的整体动向。
这组数据,记录的是近期表现突出的潜能恒信的资金行为。
从图中能明显看到,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股价表现就越好。这印证了资金行为决定股价趋势的道理。
要是一只股票不断有机构大资金进出,说明大家都看好它。
机构库存数据持续的时间越久,就意味着越多资金对这只股票前景有信心。
分析整体交易行为,最大的好处在于,遇到市场极端行情,比如现在这样的暴跌,能分辨出哪些下跌只是市场情绪作祟,哪些下跌意味着机构都不看好了。
这对咱们投资,非常有帮助。下面,再来看这张图。
大家看这幅图,它梳理了市场上5000多只股票有没有机构资金参与交易的情况。
目前,只有2000多只股票有机构库存数据,也就是说有机构资金参与,其中连续两周都有机构库存数据的股票,更是不到1000只。
大家可以自己留意,看看机构是怎么选股的。 最近,机构资金减持动作频繁,这明显是在大规模调仓换股。
真相往往残酷,但要是被蒙在鼓里,可能更糟糕。
今天就讲到这儿。关注老概,我会从不一样的角度,给大家分享市场看法。
声明:
这些内容是从网上收集来的,希望能帮到大家。要是涉及侵权,联系我马上删除。
这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大家千万别盲目参考。
另外,我不会推荐具体股票,不收会员费,没有社交群,和任何人都没有利益往来。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