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网 财经号下载
入驻财经号 登录 客服 |
首页> 财经> 正文

生育基金张口就来,孩子能来吗?

格隆汇·港股那点事格隆汇·港股那点事 2018-08-17 22:27:02 18252
分享到: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七夕前夕,又一份“生育大礼包”送到了家门口,再次点燃了屋内怒火。

8月14日,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刊发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刘志彪、张晔的题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文章,针对中国人口出生率面临断崖式下跌提出相应对策,其中设立生育基金的建议引发舆论的强烈反应。

image.png

该文建议: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

这位专家进一步指出,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生育基金采用现收现付制,即个人累计缴纳而尚未取出的生育基金,可用于政府对其他家庭的生育补贴支付,不足部分再由国家财政补贴。

一时引起骂声一片。

从工资扣生育基金,为何该骂?

首先,生育是人的基本权利,生还是不生,都是个人和家庭的自由。

我们可以通过宣传鼓励生育,也可以制定激励政策引导生育,但不能以“设立生育基金”之名对不生或少生家庭行惩罚之实。这种建议于法无据、于理不通、于情不合,既有违常识,也暴露了研究者专业素养的不足。

其次,少打群众的歪主意,不要动不动就建议收费。

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同时我们要看到,大家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负担还很重,中国家庭债务水平长期居高不下,上海财大研究院刚刚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超过美国当前水平。

之所以当前中国生育率不高,除了经济社会发展、妇女劳动参与度提高等客观原因外,养孩成本的急剧上升是重要的原因,这是社会的共识。有些年轻人不是不想生,而是确实压力太大,对症下药的良方在于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优抚生育政策和真金白银的公共投入解决人们生娃的现实之虑和后顾之忧,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从老百姓身上薅羊毛,这看似为国分忧,实则是荒腔走板的高级黑。这也是为何这种建议会遭到舆论一致批评的关键所在。

再有,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面对外贸的不确定性和投资拉动边际效应递减的形势,内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

我们要千方百计地通过降低个税、减少收费、完善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内需的动力,促进消费的转型升级,而不是以所谓“生育基金”的方式加重群众负担。因此,无论是从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着想还是从经济健康发展的长远考虑,都应该想方设法地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而不是瘪下去。

别致的“生育大礼包”,不是“独此一家”

2016年初“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也曾有一波各地民政部门收取“二胎保证金”的消息在网络流传,尽管卫计委和民政部门一再辟谣结婚领证不收“二胎保证金”,婚姻登记不和生育挂钩,仍然引发舆论发酵和广泛关注。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也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一阵“愿不愿意为国生孩”的大讨论。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胡继晔今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所以国家必须鼓励生育;生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祖孙万代,未来不仅可以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来鼓励生育,还要对丁克家庭征社会抚养税

专家认为,人口问题应该由政府积极鼓励,国家为生育买单

其实,备受批评的那篇文章中除生育基金外的大多数建议,是我们一直看到其他专家在呼吁的,总体上可行的。比如,立刻全面放开生育、延长产假的呼吁、对生孩子的家庭提供补贴等,都属于正常合理范围内。

但无论是从人们观念定势上,还是鉴于目前的社会经济现状。即使现在彻底废除了计划生育,如果没有更多的更有力的鼓励措施,降低大家生孩子养孩子的成本,消除生孩子的鼓励,生孩子的意愿仍然很难回升。

中国对生孩子的鼓励太少了,成本太高了,障碍太大了,这都是以前严格执行生育的结果,当人口出现断崖式下滑的时候,一切都猝不及防,但应该立即行动。要抓紧构建鼓励生育的公共政策体系,在产假、孩子入托、幼儿教育、家庭负担减轻、税收减免、财政鼓励上下大功夫。

过去限制生育,超生的人都交了社会抚养费,许多人建议可以把这笔钱拿出来,学习日本,设立奖励生育基金,给生二孩以上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者易富贤接受凤凰网财经专访时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建议:

1.建议成立国家人口安全委员会。中国人口结构不优,需要对社会、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各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应柔性设计,禁止强制。

2. 开展人口危机的国情教育

3. 强化家庭价值观。信奉家庭价值观的人,生育动机强,劳动积极性高,会将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用于扶养孩子。

4.平衡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保障妇女权益。建议以夫妻为“共同纳税人”,给妇女提供合理的带薪产假,由国家社保而非雇主支付,雇主就不会歧视女性。

4. 平衡儿童福利和老人福利。发展型福利优先于消费型福利才利于社会持续发展,应增加提供儿童福利。今后中国劳动力减少,“面包”越来越少。应该设立红线,让社会养老只能获得红线内比例的“面粉”,养老产业、养老智库的职责是用这些“面粉”高效地制作出味美、足量的“面包”,而不是瓜分到更多“面包”。

5. 平衡生育能力和养育能力。为了缩小养育能力和生育能力的时差,政府应给予生育补贴。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逐渐提升到5.5%,优先保障婴幼儿的营养、健康和早期教育。免费产检、分娩。建立更多便利的育儿中心、课后托儿班,3-5岁幼童免费入园、入托。鼓励退休老人参与幼托。限制课外补习班,加强课堂教育,淘汰不合格教师。完善大学贷款和助学金制度,为大学生创造打工条件。

但也有专家认为,政府应当完全放弃对生育的管理和干预

长期从事生育政策研究的原上海社科院人口学教授,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梁中堂接受凤凰网财经专访时表示,政府应当放弃对生育的管理和干预生育是老百姓自己的自由。他指出,只要是政府干预,就会产生行政成本,最终还是由老百姓来承担成本。

对于日本等国政府实行的生育鼓励政策,梁中堂表示,一些人对其他国家的政策存在误解。“日本是从福利政策的角度出发,从人文关怀上说,因为生孩子比较多的家庭,生活水平会下降,因此对这样的家庭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我们用计划生育的思维解构日本的福利政策,这样是不对的。

“单身税”能助力生育吗?难!

今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修正案设立专项附加扣除明确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虽然这一政策本身并无对单身群众的任何恶意,但也被网友通俗解读为“单身税”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接受凤凰网财经专访时表示,个税修正案把子女教育费用作为专项附加扣除,拥有鼓励生育的作用,但具体数额没有规定,可能存在鼓励力度不够的问题。另外,激励方式的选择对于实施效果有重大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美国特朗普减税方案中提高儿童税收抵免,从每个家庭每年最高1000美元提高到每个孩子每年最多2000美元,这种税收抵免的方式,使得即使不需要缴税的低收入家庭,也能享受到以退税方式获得的儿童抵免补贴。

而我国采取的是税前费用专项附加扣除,这样不需要缴税或缴税很少的低收入家庭,就几乎很难享受到政策优惠,反倒是中高收入家庭能够充分享用该优惠政策。因此,建议对子女抚养教育的优惠政策,采取税额抵免并允许退税的方式。

欢迎不同的声音为人口问题建言献策,但不要“拍脑袋主意”

对于《新华日报》刊文引发的热议。

易富贤对此表示,人口政策到了关键时刻,各路人员纷纷蹭热点,胡说八道,扰乱视听,误导民众和决策。文中只是学者个人的观点,一定不会被中国政府采纳的。

施正文认为,学术问题应当理性探讨,不应进行人身攻击,这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梁中堂认为,文章中观点只能代表一些学者的个人观点,很难说是官方或学界主流对人口问题的立场。“现在对人口问题的讨论还处于过渡期和混乱阶段,各种认识都有。”

当然,一方面群策群力有利于拓展新思维,但另一方面,耸人听闻、夺噱头。蹭热点的不良居心也会坏了舆论环境。我们都欢迎不同的声音为人口问题建言献策,但坚决不欢迎“拍脑袋主意”。

二胎概念股火热

从近几日的市场表现来看,二胎概念股表现持续活跃。业内人士认为,人口政策全面放开预期逐步加强,有望催生万亿元规模母婴市场,母婴行业相关公司有望受益。

大众证券报报道称,“面对持续低迷的人口出生率,近期中央制定计划生育扶助保障补助国家基础标准,并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步提高。地方也在响应中央政策,多地出台了鼓励生二胎的福利政策。此外,专家预测,明年大概率将全面放开生育,利好相关二胎概念股。”

消息面上,近期辽宁、湖北、新疆等地出台了更加积极的生育政策,延长产假时间、提高生育补助等政策相继实施。陕西省则明确表示,要适时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同时,限制生育三孩及以上的政策虽然存在,但一些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已逐步放开,生育三孩无需缴纳社会抚养费,一些补助或免费服务项目,也适用于三孩家庭。

“随着各级政府生育鼓励政策的陆续落地,人口政策全面放开预期逐步加强,国内母婴行业相关公司有望受益。”开源证券认为,目前全面二孩的政策已经推出,但国内的生育率并没有明显改善,人口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怎么总觉着,炒不炒,生不生,无关其他,跟钱包倒是关系最大。

下载APP,与投资高手语音互动>>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电话:059163307968、059163307969。

0条评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中金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查看更多评论

    举报此人

    X
    确认
    取消

    热门视频换一批

    温馨提示

    由于您的浏览器非微信客户端浏览器,无法继续支付,如需支付,请于微信中打开链接付款。(点击复制--打开微信--选择”自己“或”文件传输助手“--粘贴链接--打开后付款)

    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中金在线>底部菜单”名博看市“,搜索您要的作者名称或文章名称。给您带来的不便尽请谅解!感谢您的支持!

    复制链接

    鲜花打赏 X

    可用金币:0

    总支付金额:0

    您还需要支付0
    我已阅读《增值服务协议》
    确认打赏

    1鲜花=0.1元人民币=1金币    打赏无悔,概不退款

    举报文章问题 X
    参考地址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确定

    温馨提示

    前往财经号APP听深入解析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