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个月最大跌幅!海康威视大跌只是因为贸易战?
来源:市值相对论(ID:szxdl1)
33个月最大跌幅,海康威视即便是在遭遇美众议院禁售令,即便A股多轮股灾洗礼之下,也没有跌的如此难看。而这背后,也许是海康威视白马证伪,机构投资者窜逃所致。
9月12日,知名深市大白马股海康威视,于白马估值雪崩潮流中大跌8.94%,其创下自2016年1月4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而这距今已有33个月之久。
将时间线拉长,自从2018月3月创下44.06元的新高之后,海康威视便始终处在下跌通道。至今海康威视报收26.69元,股价跌幅累计达39%。
海康威视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今年8月1日,美国众议院通过的《2019美国国防授权法案》与增补议案,其涉及到国内安防领域产品在美销售禁令。而海康威视的产品类型便包括在内。即便如此,海康威视在8月2日跌幅也仅为5.89%。
9月初以来,有关美国对华2000亿商品征收关税的各种消息繁杂,但海康威视走势始终较为平稳。8月初海康威视对国防授权法案进行回应,也直言公司不受该消息实质性影响。
因此,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海康威视的大跌,主要是经营绩效失色,估值相对市场白马股普遍偏高所致。与充分计入市场预期的贸易战相比,海康威视白马成色不足,成长失速,机构预期反转跑路,才是大跌的主要诱因。
抱团既散,白马失蹄
2014年5月,中国证券报撰文《业绩估值天花板双压,海康威视遭遇成长烦恼》一文,直指海康威视面向公共事业部门销售的模式存在“天花板”,未来海康威视成长潜力堪忧。
作为当时少有的看空者,中证报的猜测此后一语成谶。
今年7月27日,海康威视披露半年报显示,这个常年“优等生”并无令市场惊喜之处。净利润增速录得25.38%,为其自上市以来——包括上市前三个财年在内的12个财年中所有披露增长速率的新低。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增速反转是白马投资重要指针。然而受到A股整体市况影响,漂亮50行情,价值投资行情接力,上证50等红利类股票走出结构性牛市,整体白马股都享受了一轮估值狂欢,海康威视也位列其中。
在此期间,海康威视持续受到机构投资者“抱团取暖”。根据东财Choice数据,从2016年末至今,海康威视机构持仓家数从316家上升至600家;机构持仓股数从35.01亿股,上升至60.82亿股,机构流通股持仓比例从56.70%,上升至66.67%。
业绩增速与股价涨幅的不同步,为海康威视的下跌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自从2014年以来,在响应“互联网+”号召下,海康威视便开始瞄准民用安防设备,希望凭借这一点开拓其市场潜力,打开所谓的“天花板”。
然而,直至今天,其借助“萤石业务”开拓民用安防设备的情况仍然“青黄不接”。截至2017年年报,海康威视萤石业务收入仅10亿,且未能为集团贡献利润。海康威视2017年整体营收约420亿,以此计算,萤石业务仅占总收入不到3%。
据了解,2017年,全安防市场份额总值约为960亿。安防市场的地缘关联性较强,下游经销商较多,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充难度较大。与此同时,国内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进一步独立,公共事业部门购买力增福已然有限,海康威视实际并未打开自己的“天花板”。
困难既来,杠杆不降
而为稳定客源与经销商,在海康威视试图转型的这几年中,或主动或被动的“加杠杆”,导致现金流与应收账情况持续走软。
2017年,以打造城际、乡县、农村网络监控为主的“雪亮工程”,成为安防领域的增长点。海康威视亦开始顺应这一计划,调整经营策略,主动接触雪亮工程项目。
然而,城际,乡县农村在偿付主体清晰度,偿付能力,融资能力等各方面,均不及省级,市级公共事业部门,其为海康威视的现金流情况蒙上阴影。
在今年7月24日披露的报告中,海康威视直指雪亮工程规模较大、采购程序复杂、采购周期拉长,项目落地的速度较慢,其导致海康威视应收账款被动增加。海康威视的应收账周转天数,从2013年年底的85天,已经上升至2017年底的130.7天
此外,海康威视为“打开天花板”,减少安防地缘限制,提升经销商粘性,选择了进一步为经销商让利的“蜂巢策略”,既在经销商所在地建立仓储网络,“就近备货”,从而导致库存增长,固定资产逐步增加,流动资产则相对减少。
在雪亮工程、蜂巢计划等需要向外部出让公司内部流动性的因素的影响下,海康威视从2013年转型呼声渐起至今,流动性指标正在迅速走弱。
2013年年末,海康威视的三项流动指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与速动比率分别为4.65,4.11和2.92;2017年,三项指标分别降至2.16、1.87和0.71。而在过去4个财年,这三项指标均“保持”了下滑的状态,显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已经显著恶化。
虽然流动性与经营利润没有直接关联,但海康威视被动加杠杆,或许会导致风险抵御能力变弱。在经济整体去杠杆,贸易摩擦风险敞口难以规避,信用市场风险事件不断的大背景下,海康威视的选择,无疑是火上浇油。
从机构抱团到“用脚投票”
海康威视在一段时间内曾被称为“深市之王”,其与万科A一度互相追逐深市市值之王的宝座。9月12日大跌之后,海康威视总市值下跌至2463亿,其再度落后于身处宝能系减持抛压之下的万科A。
作为众所周知的“白马股”,海康威视向来是价值红利类与指数类基金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国内知名的机构价值投资者东方红资管,截止2018年6月30日,旗下多达24只基金重仓海康威视,持仓数量接近9000万股。
根据东财Choice数据,截至2018年6月30日,海康威视公开机构投资者(于基金半年报已经披露的十大股票持仓数据)合计持有流通股60.81亿股,占其流通股股本比例达到76.88%。
考虑尚未披露的公募基金持仓,以及广大私募基金持仓,剔除副董事长龚虹嘉、董事胡扬忠截至二季度分别持仓2.37%与0.5%——机构对海康威视流通盘面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
海康威视俨然是一只机构抱团股。而由于机构一致预期趋同,研究方法论趋同,止损尺度趋同,其往往导致海康威视单边波动趋势难以逆转。
2018年8月9日,海康威视在继2015年多伦股灾之后首度因涨幅超过10%,时隔三年第一次登上龙虎榜。但彼时机构投资者已经呈现撤离状态。当日龙虎榜显示,海康威视买入席位一席为深股通,三席为游资,仅一席为机构;而在卖出席为上,一席为深股通,三席为机构,仅一席为游资。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