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主板与创业板上市标准,谨防拟IPO企业浑水摸鱼
日前,高层出台《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这次出台的意见共9个部分,是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 《意见》提出“要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与此同时,也要防止因板块上市标准提高与标准不同,某些拟IPO企业实现浑水摸鱼的可能。
近几年来,伴随着大量企业挂牌上市,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新股出现大面积且快速变脸现象。统计显示,去年沪深北市场挂牌新股313家,从已发布年报或业绩预告情况看,有39家业绩出现30%以上的大幅下滑,占比12.46%。如此众多的新股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显然不可被忽视。此外,由于上市条件更加包容,带“病”闯关者、蒙混过关者,以及意欲浑水摸鱼者不在少数。一“查”就撤、某次现场检查抽中5家企业其中4家主动撤单等都是最好的证明。这一切都说明,无论是排队企业还是已经上市的企业,不乏质地较差的,这或许也是高层要求提高企业上市标准的一大原因。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就需要把好“出口关”与“入口关”。出口关方面,主要加速出清劣质上市公司。而“入口关”方面,提升企业上市标准与门槛,则是不可或缺的。《意见》要求提高相关板块的上市标准,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显然也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考量。
在《意见》发布后,沪深交易所制定修订了相关配套业务规则并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就涉及主板与创业板上市标准提高的问题。目前,主板有三套上市标准,创业板有两套上市标准。从征求意见稿看,无论是主板还是创业板,每套上市标准都有所提高。比如主板第一套上市标准,最近3年累计净利润指标从1.5亿元提高至2亿元,最近1年净利润指标从6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最近3年累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从1亿元提高至2亿元或最近3年累计营收从10亿元提高至15亿元。仅仅从数字上看,提升的幅度并不低。
尽管主板与创业板上市标准都有所提高,但并不意味着中间没有漏洞可钻,实际上也为某些拟上市企业浑水摸鱼提供了可能。比如创业板第一套标准中,最近2年净利润指标从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并新增了“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要求。由于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主板定位,对发行人的行业地位等也提出了细化要求,这就可能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形,即从财务指标上考量不符合主板上市标准,但符合创业板上市标准的企业,由于无法在主板上市而投身创业板的可能。
现实案例中,拟上市企业更改上市板块的并不少。像拟挂牌科创板转到创业板上市的,拟挂牌创业板转到主板上市的都大有人在。虽然这些都是板块估值较高的转到估值较低的,但并不排除由于今后严把上市关,企业上市标准提高,从板块定位等方面比照,只能在主板上市而不符合创业板板块定位的企业寻求在创业板上市的可能。如此,这类企业就成功地实现浑水摸鱼,这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个人以为,防止上市标准提高后拟上市企业浑水摸鱼现象的发生,必须要进一步强化板块定位,即不符合板块定位的企业,坚决将其拒之门外。相对于主板,创业板的上市标准明显要低得多,那些不能在主板上市的企业,转投创业板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创业板重点服务于“三创(创新、创造、创意)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融资,这其实也是创业板的定位,这不符合这一定位,就不能在创业板挂牌。个人以为,各板块坚守板块定位,能够防止上市标准提高后某些拟IPO企业浑水摸鱼现象的发生。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