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款公私合营适合你
总有一款公私合营适合你
原上草
看到网友发来的一个段子,说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叫孙耀庭,他父亲因为家境贫穷养不起,想送他到宫里做太监,又因为家里没钱请人做“手术”,父亲决定亲自动手,结果一刀下去,孙耀庭就晕了,3天后才醒过来,父亲却告诉他:“大清亡了!”还没机会上岗就失业,孙耀庭是够倒霉了。
这个段子部分有夸大,但总体是事实,只是后来孙耀庭没有失业,确实来到了宫里,做了一段时间的太监,还侍候过宫里娘娘洗澡,还写下《中国最后一位太监》的自传。
大家喜欢用这个段子来比喻那些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好时候,或者与好事擦肩而过的人和事。比如最近股市大跌,从10月8日至18日,短短10天,中国A股上证综指就下跌200余点,跌幅超过7%,深成指跌幅超过10%。沪指在失守2500点后,A股总市值缩水超30%、蒸发了约20万亿,715股市值年内被“腰斩”!
2015年那波大跌,消灭的是利用杠杆融资的中产阶层;这一波大跌,消灭的是很多做股权质押的民营企业。
伴随股市下跌,亏得心慌的不仅仅是股民,也包括上市公司,由于经济低迷,业务不振,收入下滑,股价连续破位,很多A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高管也扛不住了,出现大规模离职潮。
据Wind数据统计,2018年截至上周末,已有453位A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公告离职。剔除67位“代董事长”,离任的董事长多达386位,平均1天就有1.5名董事长离职。假如按A股目前3500多家上市公司计算,那么平均每9家上市公司就有1位董事长离职。
伴随股市下跌和上市公司董事长离职潮是大量民营企业股权质押被强制平仓的情况蔓延,不仅将致使相关企业面临倒闭,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担保企业、债权企业,以及相关贷款银行的连锁风险。
9月9日,*ST东南(股票代码002263.SZ)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出现部分股权解除质押,被动减持。
9 月 19 日,中国商人贾跃亭所持部分股权被解除质押、因质押违约将被处置。
9月19日,摩恩电气(股票代码002451.SZ)部分股份被强制平仓。
10月12日,飞马国际(股票代码002210.SZ)控股股东遭遇强制平仓。
10月15日,紫鑫药业(股票代码002118.SZ)发布公司控股股东触及平仓线的相关公告。
10月16日,北京市证监局爆出,东方园林(股票代码002310.SZ)遭遇股权质押平仓。第一创业证券、浦发银行等23家债权人紧急会商,并宣布暂不采取强制平仓、司法冻结等措施,避免债务风险进一步恶化。
……
为了纾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各地地方政府纷纷出手,除了深圳、北京拿出真金白银驰援外,广州、东莞、杭州等政府也在酝酿相关政策。
但是,这种驰援是有条件的,除了企业资质要好之外,还必须交出股份用于归还股权质押融资。比如东方园林,要求控股股东拟出让不低于10%股份用于归还股权质押融资,并引入国资战略投资者。
深圳方面的“风险共济”资金,政府出资的部分高达数百亿,首批获“驰援”企业超过20家。但需要满足三类条件:
第一,必须是在深圳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实体经济领域优质A股上市公司,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供应链等领域的上市公司。
第二,上市公司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第三,实际控制人无重大违法违规和重大失信记录。
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如此优质的公司,因为股价下跌,不得不引入外部救援资金,说得好听一点,这是国资精准抄底,说得不好听一点,这是趁火打劫啊。
谁都没有想到,如此精准和巧妙的公私合营,会以这种方式发生!你们此前不是对以行政力量主导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说三道四吗?你们不是总喜欢非议公私合营,认为这是国企吞并民企吗?这次借股灾发动的国企收购,这完全是一场市场化的、以资本力量为导向的公私合营,而且抄了一个大底,让你合得心服口服,还得感谢政府,感谢国有企业。
有业内人士说,这股市不能再跌了,再跌就全成国企了;也有人说,出来混,早晚要还的,谁叫你们把资金链蹦的这么紧,杠杆率玩得这么高呢;但更多的人,是为这些董事长感到惋惜,说再坚持几天就好了,你看,春天马上就要来了!
是啊,春天来了,刘村长士余都出来喊话了,说“既然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就不远了。”
此后,包括副总理、央行行长、银保监会主席、证监会主席在内的财经高层齐齐向市场公开喊话,不仅稳定了预期,而且股市应声刚强了一天,10月19日,沪指大涨2.58%,深指也大涨2.79%。
对某些股民来说,这或许是春天,但是对民营企业来说,认为这就是春天,未免太幼稚了。真正的春天还比较遥远,需要慢慢等待。
因为这是一个方向、系统、环境、信心和安全感的问题,只要国企与民企的平等地位没有从宪法上确立,只要民企和国企在融资待遇和其他待遇存在先后优劣,只要国企改革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参与平等竞争,只要私有产权保护没有被严格执行……那么,对民企来说,你躲过了这次公私合营,也许躲不过另一次公私合营。
历史上,其实有过几次公私合营,每一次因为出发点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以消灭民企为目的的合营,基本结果很糟糕;一般以发展民企和私有经济为主的合营,经济就欣欣向荣。
50年代的公私合营,军代表上门时,老板说:“你说公私合营,那么你拿什么来合营?是资本、技术、还是人?”
军代表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腰间抽出驳壳枪,放在桌子上,指着它说:“用它可不可以合营?”
那位老板筛糠了:“可以,可以…” 说话间便把字给签了。
为什么会这么粗鲁?因为毛老人家明确提出要让资本主义马上“绝种”。他在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有那么凶哩,良心是不多哩,就是要使帝国主义绝种,封建主义绝种,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这方面,良心少一点好。”
其实,很多人遗忘了,上世纪90年代初,也有一次公私合营,不过,这次合营是保护民企和私营经济发展。
当时,很多私人企业明明是生产资料属于私人,却偏偏愿意上缴一定的管理费用,找个公有经济单位来当“婆婆”。这是因为对私人经济曾经有过理论偏见,政策歧视,不论在企业登记领照、经营场地、申请贷款、产品销售渠道、吸引人才以及应付各种摊派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与困难。找个“婆婆”,以“国有”或者“集体”的名义戴上顶“红帽子”,在政治上有了保护伞,办起事来比较容易,可以享受到某种优惠。
对于这种想象,中央其实是知情的。1991年7月6日,中央批转了中央统战部一份请示报告,内容就是对私有企业和今后工商联工作的指导性意见。这份文件俗称中央15号文件。主要内容就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对现在的私营企业主,不应和过去的工商业者简单地类比和等同”。第二句话是“更不要像五十年代那样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三句是“工商联绝非‘一代而亡’,而是重任在肩”。
可以认为,这个文件,对此后中国民营经济和民企的发展,起到了一言九鼎的作用,中国真正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起步的。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便陆续出现“红帽子”企业要求变更登记,摘除“红帽子”的过程。浙江万向集团的鲁冠球、横店集团的徐文荣、方太集团的茅理翔,他们的企业原来都以乡镇企业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后来交了一笔钱,就顺利脱去了“红帽子”。
此后,中国的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不断壮大,占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为税收、就业、科技管理创新做出重大贡献。
当然,此后也不断崛起了各种企业巨头,因为各种原因,创始人被判刑,资产被没收,企业并购重组,国企央企接盘,这是另外一种公私合营,不做讨论。
总而言之,在善待企业家,善待民营经济的问题上,高层是清醒的,不会因为一些杂音而混淆了方向。
财经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中金在线财经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金在线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客服咨询电话:059163307968、059163307969。